《齐桓晋文之事》复习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33834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复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齐桓晋文之事复习题.精品文档.齐桓晋文之事复习检测一、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 (2)王说,曰:“诗云”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4)为长者折枝 (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6)皆欲赴愬于王(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盖亦反其本矣 (9)是罔民也 (10)独何与 (11)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二、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无以,则王乎 2、欲辟土地,朝秦楚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7、权,然后知轻重 8、树之以桑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0、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11、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12、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14、是罔民也15、老者衣帛食肉三、判断特殊句式1、臣未之闻也 2、莫之能御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牛何之 5、一羽之不举 6、夫子之谓也 7、易之以羊 8、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9、百姓之不见保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申之以孝悌之义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1、保民而王 2、若无罪而就死地 3、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4、彼恶知之5、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6、无伤也 7、夫子之谓也 8、牛羊何择焉9、吾何爱一牛 10、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11、不识有诸 11王之诸臣,皆足以

3、供之 12、俯足以畜妻子 1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14、奚暇治礼义哉 15、苟无恒心 1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度,然后知长短 18、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19、其若是,孰能御之 20、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21、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2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3、我虽不敏 24、是乃仁术也 五、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3、吾何快于是 吾惛,不能进于是 4、俯足以畜妻子 5、然后从而刑之六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若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其若是,孰能御之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抑 抑王兴甲兵

4、抑为彩色不足视于目与、乃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夫我乃行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家祭无忘告乃翁、是 是心足以王矣 无伤也,是乃仁术 5、者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为 为长者折枝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否,吾不为是也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之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鸡豚狗彘之畜 臣未之闻也 莫之能御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然则一羽之不举 舆薪之不见 夫子之谓也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牛何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以 以羊易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5、 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七、翻译下列句子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之、 徒、道、 是以、臣未之闻也)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爱、恶 无异于 )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易之以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4、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百姓之不见保)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老、幼、天下可运于掌)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辟、朝、莅、中国、若)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八、名句填空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 _,_ _。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2、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指出重视学校教育,使民风纯正,人民衣食无忧,就能统一天下的句子_ _,_ _,_ _。老者衣帛食肉,_,_,_ _。3、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若民,则无恒产, _。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天下可运于掌。5、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