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334984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概 述- 1 -1.1 项目概况- 1 -1.2 项目编制依据- 1 -1.3 编制背景- 2 -1.4 编制范围- 4 -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第二篇 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6 -2.1自然灾害发生状况- 6 -2.2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1 -2.4 本章总结- 12 -第三篇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13 -3.1 场址要求- 13 -3.2本项目场址选择- 14 -3.3场址条件- 16 -3.4建设条件- 18 -第四篇 工程方案内

2、容- 19 -4.1 设计总说明- 19 -4.2 总平面设计- 23 -4.3 建筑设计- 25 -4.4 结构设计- 26 -4.5 给排水设计- 29 -4.6 电气设计- 33 -第五篇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45 -5.1 成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45 -5.2 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相互协作- 46 -5.3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46 -第六篇工程招标方案- 48 -6.1 招标方式- 48 -6.2 招标文件的编制- 48 -6.3 资格预审- 49 -6.4 标底编制- 49 -6.5 招标- 50 -6.6 评标- 50 -6.7 授予承包人施工合同- 50 -6.

3、8 招标方案- 51 -第七篇实施计划- 52 -第八篇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 54 -8.1 设计依据- 54 -8.2 环境现状描述- 54 -8.3 环境影响分析- 54 -8.4 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 55 -8.5 综合评价与结论- 56 -第九篇 节能方案- 57 -9.1 概述- 57 -9.2 设计依据- 57 -9.3 设计原则- 57 -9.4 节能措施综述- 58 -第十篇 安全与消防- 60 -10.1 安全- 60 -10.2 消防- 61 -第十一篇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3 -11.1 编制说明- 63 -11.2 投资估算依据- 63 -11.3投资估算:- 6

4、4 -11.4资金筹措与运用- 66 -第十二篇 社会评价及可持续性评价- 67 -12.1 项目社会评价- 67 -12.2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69 -第十三篇 结论及建议- 71 -13.1 结论- 71 -13.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2 -第一章概 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白银市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1.1.2 建设地址:白银市老城区原人民健身广场和金鱼公园,位于红星路以北、文化路以东。1.1.3 项目业主:白银区人民政府1.1.4 项目主管单位:白银市发展改革委1.1.5 建设性质:改建1.1.6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按照人

5、均安置面积1.6平方米计算,可安置3.1万人以上,属市(州)建设的大型救灾应急避难场所。1.1.7 建设内容:建设应急物资仓库,设置棚宿区、应急停车区、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饮水区、应急通信报警区、医疗救护区,设置应急救灾配套设施。1.1.8 项目建设投资: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1.1.9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250万元,自筹资金1250万元。1.1.10 建设期: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1.2 项目编制依据1.2.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甘肃省防灾减灾专项实施规划(甘政办发2008194号);1.2.2全省民政系统防灾减灾项目年度安排计划;1.2.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

6、范CJJ 75-97;1.2.4甘肃省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与项目建设基本要求;1.2.5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1.2.6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1.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006版);1.2.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2.9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1.3 编制背景白银市地质灾害种类:白银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市,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常年遭受干旱、暴雨、洪涝、风雹、冰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特别是西海固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天水地震带不断作用我市,辖

7、区内2/3的面积处在8度烈度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且在今后几年内将进入高度活跃期。白银市老城区防灾减灾现状:白银市老城区是白银市居住人口稠密区,防灾减灾主要依靠现有已建成的几个中小型广场进行,现老城区主要地震避险场地有两个,一个是金鱼公园东侧小广场,广场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一个是三角花园东侧的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以上两个广场均未配置应急避险避难设施,只是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为周边居民提供应急避险的聚集场所,功能单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避险期群众生活要求,老城区现无功能齐全的应急避险避难场地。近年来,白银区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以提高白银区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为重点

8、,在加强各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使全区的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得到加强。但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相比,在各灾救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上显得更加突出,不能满足当前救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 更无法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备灾救灾工作提出的要求。鉴于上述情况及吸取“512”汶川特大地震紧急救援的宝贵经验,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是当前区政府做好备灾救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完善灾害应急避险体系,提高白银区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根据国家建设部、发改委发布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有关要求,尽快启动建设救灾应

9、急避难场所相关工作,经研究,区政府拟在白银市老城区人民健身广场,利用原有广场改建老城区应急避险避难场。本单位受白银区政府的委托,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充分考虑了拟建项目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材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对白银市的气象、水文、地质等工程建设情况等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结合项目建设地的现状,组织有关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并与建设单位广泛交换了意见,在听取了有关人员和建设单位的意见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使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报告。1.4 编制范围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项目建

10、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初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1)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2)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3)工程方案内容(4)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5)工程招标方案(6)实施计划(7)环境影响评价(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经济效益、社会分析(10)结论及建议可研报告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数量建设用地面积50000总建筑面积40

11、00帐篷规格5*8/3*6帐篷总数座317其中3*6座2865*8座31000安置人数人3.1人均安置面积1.6容积率0.2第二篇 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自然灾害发生状况2.1.1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简述:近些年自然灾不断发生,且程度也不断加深,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屡遭灾害的袭击。1998年的洪水使我国经济与人民生命及生活蒙受巨大损失;2003年非典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市石塘镇登陆。台风过后,1299万人受灾,浙江倒塌房屋6.43万间,受灾农作物391.9千公顷,死亡牲畜5.5万头,堤防决口1222处88公里,损坏水闸206座,损坏

12、灌溉设施3148处;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6秒,江西九江瑞昌地震:5.7级地震致13人死亡,倒塌房屋1.8万间;2008年是中国历经了雨雪冰冻、南方雨灾,尤其“五.一二”大地震成为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同时也成为我国对救灾物质储备更加重视的开始;2010年也是我国经历自然灾难最多的一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台风、东北雪灾,至今,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000多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2000人,这也是10年来最多的。灾难的频度之高与破坏程度之大使我们不得不在反思人类行为的同时,做好预防灾害发生的充分准备,从而为当前人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2.1.2白银市灾害发

13、生情况及现状:我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常年遭受干旱、暴雨、洪涝、风雹、冰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特别是西海固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天水地震带不断作用我市,辖区内2/3的面积处在8度烈度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且在今后几年内将进入高度活跃期。2.1.3白银市老城区防灾减灾现状:白银市老城区是白银市居住人口稠密区,防灾减灾主要依靠现有已建成的几个中小型广场进行,现老城区主要地震避险场地有两个,一个是金鱼公园东侧小广场,广场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一个是三角花园东侧的文化广场,广场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以上两个广场均

14、未配置应急避险避难设施,只是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为周边居民提供应急避险的聚集场所,功能单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避险期群众生活要求。老城区现无功能齐全的应急避险避难场地。2.2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我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本次项目的的实施,从根本上填补了我市老城区缺少综合性大型应急避难场所的空白,有效提升了老城区应急救助和灾后救助能力,为今后深入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2.2.3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关

15、于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的举措。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之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是这一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中提到,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镇)三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下,本项目在经过充分的必要性、选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