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33433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09-09-02 16:26 阅读25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这框,首先阐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次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最后重点分析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学情分析】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对这一框的内容较易理解。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来讲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对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要性,这一重点的突破,可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原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而

3、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教学理念】1.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理论,反之亦然。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去探索,去求知。3.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如此分配图片,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有哪些?学生活动:回答: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教师板书标题)【教授新课】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老赵说事引发学生兴趣,同时指明老赵的女儿是教师,儿子是国企职工。问题:老赵的女儿和儿子所得的收入是按什么分配?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教师

4、引导学生注意:教师和国企)【总结】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教师点名区分按劳分配的要点范围:公有制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的对象: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深化问题】问题: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能否可行?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结合分析)教师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中)【总结】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

5、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合作探讨】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要不要?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情景1958年,我国提出了“大跃进”口号,组织人民公社,实行平均分配制度,吃“大锅饭”。当时顺口溜说的好:上工一窝蜂干活闹哄哄放工往前冲苦了想干的,累了实干的,便宜了捣蛋的问题: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活动: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平均主义会带来什么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平均主义的结果和按劳分配的意义结合分析、比较)【对比分析】平均主义:这是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普遍贫穷。按

6、劳分配: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主体性因素,能动性因素,实行按劳分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按劳分配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鸣】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历史实践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证明。(延伸知识:让学生回家后,做一次家庭变化对比:60年代家庭状况和现在家庭状况对比分析)【阶段小结】按劳分配为主体 【知识演练】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问题:赵某的所得属于那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按劳

7、分配(讲明分析思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过渡】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有按劳分配这一种方式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其他的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这种分配方式属于那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教师要学生说出答案的理由)【知识总结】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教师活动:点明注意事项:个体劳动者生产资料经营生产劳动成果【深化探讨】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有什么不同?教师活动:出示图表 区别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基础 主体 客体 收入形式 学生活动:讨论、完成图表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起了生。问题:公司成立需要那些要素?学生活动:探讨、该公司成立需要的要素劳动要素 资本要素土地要素 管理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教师活动:问题,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那些分配方式?学生活动:探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公司成立需要的要素来分析)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