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33105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三语文二轮练习专项随堂强化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闲的视镜汪涌豪“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 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 所 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影响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 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 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 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 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

2、审物视界,可以发现, 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其实,它 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 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身 心一如” “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 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 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故礼记 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假设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 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

3、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 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 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道家那么尤重在 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字。其代表人物 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 日晏闲,敢问至道”,天地篇之“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寓言 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 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 此退居闲游,那么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

4、乎, 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 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 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闲 而无事”的高上境界。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 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 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 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

5、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 所以一个要进行“己有耻”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 “朝彻”而 “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神。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 从闲逸,视听绝喧哗”,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 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 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选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有删改)1、以下选项中不符合 文意的两项是()() A、“闲”因为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贴 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B、儒家讲求

6、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 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也可以怡情悦性,涵养德性。C、“闲”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闲”提供过直接 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道家贡献更多。D儒道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对“闲”的论说上存在着 本质的联系,即都不重在表面的形态,而在内里的精神。E、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都不 出儒道两家思想的范围。【答案】A E(A.原句是“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 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 直显艺术的本真”,可见A选项将因果颠倒了。 E.原句是来自节选部 分最后一句“后世文人士大

7、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 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 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 原句强调的是“除了外”,而非全部。)2、以下材料中不能 反映古人修心养“闲”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 界的一项为哪一项()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 亭集序)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答案】C(C. “感”“恨”非“闲”的表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 民的情感。A的“悠然”、B的“游目骋怀”、D的“纵”均能表达“闲”。)3

8、、请结合文本第1段,简要分析“闲”的作用?【答案】“闲”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 (处世和 审物);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它不仅仅影响人的 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并由此直显艺术的本真。4、儒、道两家分别为“闲”提供了哪些直接的精神资源?【答案】儒家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 他们对生活中许多快 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自己, 那 么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道家他们那么重视在自然秩序中安顿 自己,他们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追求“其心闲而无事”的 高上境界。儒道都重视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意思答对亦可酌情给分)【二】阅

9、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图像及图像之外的汉字与中华文化林谷芳中国文明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绵亘超过四千年的文明,也是唯一在这长时间中绵亘使用表意文字的文明,这两个唯一显非偶然,于是, 谈中国文明,乃必得及于这文明的根源之一汉字。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堪与比拟的只 有用火、产业革命与资讯革命,而使人类从蒙昧至开启的犹赖于此。 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累积,后世乃能够超越一代的生理局限, 直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 但其作用尚 不止于此,它一定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谈汉字,多数人首先连结的当然是书法。书法源自特殊的书写工

10、具:毛笔,不过,更根柢地,那么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 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由之乃开展出丰富的线性世界,要说中国 人的线性美学多缘于此也不为过。书法被首先连结,是因它太特殊了,其实谈文字,最自然会想到 的是文学。文学并不只是对语言的艺术记录,语言之外,文字本身还 影响了文学的形式与内涵,这在非直接由语言拼音而来的表意文字尤 然,从中国诗词的对仗到文言文的精练就都与汉字单位、孤字、表意 的属性直接相关。表意文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了一定距离,让文字能更长于凝练性 的表达,这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 另一方面那么形塑了 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中华文化能绵亘数千年实因于传承者强固的历史认

11、同, 汉字在此 那么不仅让人可以接续前朝,连历史之原典亦可亲炙 ,由此,所谓 “上下五千年”才不至成为空话。而更甚者,就因语、文一定程度的 分家,语言之分歧乃不直接导致族群的分歧,否那么,以中国地缘之 大、地理之复杂,假设用拼音文字,怕不早已分成几十个国家!也因 此,中国文明既能一统一一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 又能发展各地的特 质一一适应多元的环境,文化上“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并存”使中国虽 历经挑战却依然茁壮,而它,那么缘于书同文、语多样的历史发展。谈汉字,在美学、文化外,最终也更幽微的,是它与中国人认知 思维与感悟的关联。孤字、图像化、凝练性,不仅在艺术上长于意象 的表达,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

12、、整体掌握的特质。汉字不因语音 的连续阅读而得,观者是直就图像而起,中国哲学之常直接以拈提触发生命,不在哲理辨析上着眼,就与此有关。而禅之所以能在中国 大放异彩,也因它拯救发挥了这个特色,云门宗 以“一字关”勘验 学人还曾名重禅林。汉字的种种与中华文化如此相关, 也因此,对汉字的看法常就直 接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力图使语、 文合一,固是对语文过度分离导致文字僵化的反抗, 却也因此未能看 到语文分割对中华文化所起的根本影响,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 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己文化的根,而即便到中文电脑出现前,也还 有许多人因电脑输入的困境大谈废除汉字,这种种都说明了:错,

13、其 实不在汉字,而在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在我们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 系缺乏更深的了解。曾几何时,中文电脑的问题已能解决,中国也兴起了,汉字又成 为大家乐于肯定的文化资产,而在文化创意成为时潮的现在,汉字作 为图像辨识、设计元素的优势更被大肆标举,只是,在这情感与现实 需要的转变下,我们要能真正看到汉字与中国艺术、 文化乃至生命的 深刻关联,并由此知道自己的定位,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反思与观照。(摘自2017年9月26日的北京晚报,有删改)【注】林谷芳,禅者、文化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所所长,台 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此文是他为“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而写的文章。 亲炙,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拈提,禅林说法,拈

14、举古那么公案 以开发学人之心地。云门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 文偃禅师(864 949年)而得名。1、以下选项中不符合 文意的两项是()() A、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它对文明最根本的影响 是知识积累,并在一定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B、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是 书法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同时书法也离不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C、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等,是汉字的特殊属性,它对中国古 典诗词中的对仗、文言文的精练等有直接的影响。D汉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距离,这塑造了中国文明既能保有稳 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一一适应多元环境的特点。E、现在

15、注重文化创意,推崇汉字的优势,是因为人们真正看到 了汉字与中国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紧密关联。【答案】A、E(A.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的说法 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一大”不是 “最大” ;E. “真正看到了”错,见文章末尾句“恐怕还需要更多的 反思与观照”)2、以下属于汉字特点的一项为哪一项()A、必须以毛笔为书写工具。B、语、文一定程度的分离。C、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D认知思维的直观、整体。【答案】B(A.是书法的特点。C.是中华文明的特征。D.是中国认 知思维的特征)3、汉字除具有一般文字的作用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还有哪 些作用?请分点概括。【答案】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就了中国文学的特殊美感。形塑了中华文化的特殊属性。 使中国文明既能一统 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又能发展各地的特质适应多元的环境(或:在认知上更使人具备直观、整体掌握的特质)。4、为什么说 极端者欲将中国文字拼音化,更可以说是在刨自 己文化的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对中华文化起着根本性 的影响。将中国文字拼音化,实质上是去掉汉字的表意性,否定汉字,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