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330891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课练2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境内,是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为世界上著名的藏传佛教神山,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转山活动(步行速度约为4千米/时,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0.5千米/时)。读冈仁波齐及其周边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转山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磕长头绕神山1圈至少需要1个月B多于冬季举行C全程均在山谷中行走D需准备御寒衣物2出发点塔尔钦与冈仁波齐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1756米 B1981米C2256米 D2481米3转山途中()Aab段全部位于山麓冲积扇Bc、f、g三地均能看到神山C

2、ef段坡度最大,行进困难Dfg段有饮用水源,适宜宿营答案:1.D2.B3.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等高线的计算及地形特征判读。磕长头行进速度约为每小时0.5千米,若按照每天行进12小时计算,每天行进约6千米,1个月行进约180千米,显然,根据比例尺,转山的线路肯定达不到180千米,因此时间应该在1个月以内,A错;冬季气温较低且多大风,转山的可能性较小,夏季气候适宜,但昼夜温差大,夜间需要保暖,因此应准备御寒衣物,故B错,D对;转山线路从e到f需翻越山脊,在a处附近是高原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并不位于山谷中,故C错。第2题,本题考查相对高差的计算。据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0米,据此可

3、推算出,塔尔钦海拔在44004800米,冈仁波齐的海拔为6656米,两者相对高度范围为18562256米(不包括两端点数值),故选择B项。第3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特征判读。根据等高线,ab段没有形成明显冲积扇;f点由于有地形阻挡,看不到神山;ef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故选择C项;fg段有沼泽,不适宜宿营。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X为500米,L为河流,H为湖泊。据此回答45题。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河流L的流向为自西向东B湖泊H补给河流LCA地的海拔可能为350米D等高线Y的值为600米5沿着图中虚线ab的地形剖面图是()答案:4

4、.C5.C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故河流L注入湖泊H,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河流由高向低流,X大于Y,X为50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故Y为400米;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A地海拔范围为300400米,因此A地海拔可能为350米,C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a的海拔范围为500600米,排除B、D;b的海拔范围为300400米,且a、b之间有洼地,排除A,C正确。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67题。6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

5、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7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答案:6.C7.A解析:第6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第7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89题。8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Aa BbCc Dd9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A河段 B河段C河段 D河段答案:8.A

6、9.A解析:第8题,图中c位于一个小高地顶部附近,气温较低;a位于南坡,采光条件最好,气温较高;b位于山脊西北方向,d位于山顶北部,采光条件都较差。第9题,图中河段弯曲度最大,且等高线最稀疏,则该河段水流速度最小,最利于泥沙沉积。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图中实线表示等高线,R1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某村与甲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42米 B18米C62米 D20米1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BR1可自流输水CR2西流补给R3DR3可能有凌汛答案:10.A11.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为华北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图例

7、是用题干中文字告诉我们的,图中实线表示等高线,R1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根据图中等高线及河流位置可以判断甲的海拔为250270 m,某村海拔为210230 m。两地相对高度为2060 m,但是不等于20 m。引水路线R1由低处向高处引水,不能自流输水;R2地势东高西低,河流向西流,R3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有凌汛。二、综合题(共46分)12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A100 mH300 mB100 mH200 mC200 mH300 mD100 mH300

8、 m(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山顶。(5)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支流。(6)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100米,请你用“|”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7)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中,比较合理的是_,原因是_。答案:(1)鞍部(2)南北走向(3)A(4)B(5)乙(6)画在干流最窄处两侧的100米等高线之间(图略)(7)路线的水可以自流解析:第(1)题,在两座山岭之间的地势较低的区域,为鞍部。第(2)题,在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指向标,图中的山脊线和指北的方向标一致,因此为南北方向。第(3)题,陡崖在图中的左

9、下角,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是100米,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x1)dH(x1)d(d是等高距,x是重叠的等高线条数),得出相对高度取值范围为100 mH300 m。第(4)题,通视问题要两点之间没有遮挡物,A和D点与小船之间有山脊的遮挡,只有B能看到。第(5)题,乙处有山脊,不会发育河流。第(6)题,建大坝要在工程量小、库容量大的“口袋形”出口处,坝高100米,因此画在干流最窄处两侧的100米等高线之间。第(7)题,河水引入疗养院,一要节省能源,自流最好;再一个要在上游,水质好,因此两条规划路线中,较合理。13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量算

10、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答案:(1)1 0001 200米左右。250米至350米之间。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2)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缓。(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4)暴雨、山洪(洪

11、涝、洪水)、滑坡及泥石流。解析: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后,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路径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第(3)题,结合图示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第(4)题,暑期华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在青山和幽谷间可能形成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加以防范。刷题加餐练(2017新课标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

12、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1.D2.C3.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

13、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故D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此时为夏季,长江径流量较大,泥沙在河口附近淤积较少,冲入外海的泥沙较多,挟带至外海的营养盐类也较多,所以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受水体含沙量影响较大,C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中信息可知,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与夏季相比,冬季水温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减少。冬季长江径流量减小,江水含沙量由长江河口向外海递减,故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移动,故选A。(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

14、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45题。4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 B230米C340米 D420米5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 B310米C360米 D410米答案:4.D5.C解析:第4题,根据河谷的位置、等高距为100米和山峰为580米,以及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数值相等且对称分布原理,可以推出Q地左侧的等高线为400米,则Q地的海拔范围为400500米。第5题,本题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设桥梁处河岸的海拔为H,如下图,可知H的海拔范围为200228米之间,桥梁处河岸与山峰(580米)的高差为h,推得352米h380米。(2018湖南长沙月考)下图中等值线为日最高温等值线(一天中最高气温相等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4日和5日的日最高温等值线。读图完成67题。6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7判断地和地的气温,并分析原因()A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沿海B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该地海拔低C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高原D地气温高于23,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