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32305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政治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评价检测四五教科版八上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课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2012年考试说明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课时1课时一、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铁犁牛耕图 春秋战国政治形势图 1、原因:具体原因: 经济上: 井田制 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 周王室 衰微, 分封制 崩溃, 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 士大夫 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 发展为 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转型期: 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总结方法:一定时期的 文化 是一定时期 经济 、 政治 的反映;【当场消化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

2、家争鸣”(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 B与学术下移同步实行C普遍重视礼乐的规范作用 D导致中国社会的分裂动荡2、 含义: 春秋战国 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鸣的局面。3、 代表学派及人物:时间学派代表人物代表阶级主张春秋儒家 孔子奴隶主阶级道家老子战国儒家孟子新兴地主阶级 荀子 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一统) 道家庄子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墨家墨子小生产者 兼爱、非攻、尚贤【当场消化2】(2008上海高考)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当场消

3、化3】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4、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动; 是中国 学术文化 和 思想道德 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考:百家争鸣的实质是什么?地主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解放运动;二、孔子与老子的思想1、 孔子的思想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非礼勿

4、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有教无类。” ; “中人以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领域核心思想学说核心思想仁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影响积极: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促动社会稳定与和谐;消极:主张回复到西周礼乐制度,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地位伟大的思想家(至圣)和教育家(万世师表)【当场消化4】(2011汕头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

5、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实行教育改革【当场消化5】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老子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领域内容思想学说核心思想道是万物的本原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思

6、想朴素的辩证法著作老子,又叫道德经影响积极:对中国文化产生长远影响消极:主张恢复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思考:孔子与老子的相似之处都生活在春秋晚期;都代表没落奴隶主利益;都主张回复到旧式理想社会;都具有保守性;【当场消化6】(2010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当场消化7】右图是宋代建筑

7、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类似的老子像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不下百处。其原因是:( )A.老子须髯飘飘,符合古代美男子的标准B.老子做官的时候,造福八方,被人们感激、供奉 C.孔子向老子问礼,所以,老子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D.老子道德高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三、儒家思想的形成1、孟子被后世尊为 亚圣 主张:(1)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归纳为 仁政 (2)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归纳为 民贵君轻 (3)孟子曰: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归纳为 性本善2、荀子主张: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归纳为 仁义 荀子曰

8、:“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归纳为 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归纳为 性本恶 3、孟子与荀子的贡献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形成了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使儒家学派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当场消化8】 (大连市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思考: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

9、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仁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思考:孟子与荀子主张通过什么手段来规范人的本性?孟子主张用仁政来规范人的本性荀子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本性【当场消化9】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当堂训练】1.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

10、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2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天行有常” 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3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 B主张顺应自然 C推崇法的作用 D相信天人感应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

11、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5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这两种思想都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究尚贤选能 D区别等级名分6(2009山东高考)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2011北京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12、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8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9、(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第五次月考)28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10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1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