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320267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对初中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遵循主体性、针对性、全面性、民主性、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原则,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策略,构建多维立体培养模式,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一、根据初中生学习和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初中生具有情感热烈奔放、不稳定、易冲动、自制力差等特点,但同时初中生自我意识日趋强烈;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像成人一样,自主地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其认识和能力有限,其依赖性较强。这种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之间的不同步性,带来了其心理发展上的尖锐矛盾。因此首先应开展初中心理发展特点专题教育,然后再通过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这一

2、阶段的主要问题。二、以体验和活动为主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形成的。初中生的情感丰富而热烈、复杂而深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虽迅速发展,但仍需要丰富的具体直观经验来支持。因此对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而言,要以“体验”和“活动”为主,这不仅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推崇的,而且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在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可以组织心理活动、其他活动和文艺演出;还可以通过班会和社团活动,如升旗仪式典礼、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学校还可以联合家庭和社区开展对初中生有益的活动,如郊游

3、、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还可以联合家长,通过亲子角色互换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解决问题,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有效开展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具体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全面提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人格为根本目的的一个多维立体教育模式。三、重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转折期的培养心理发展转折期是指某段时间内某项心理品质发展迅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促进其发展;如果忽视了该时期某项品质的发展,那么就会延缓该项品质的发展和完善。重视学科渗透的教育方式,学科渗透已成为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