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31129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2.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自主学习区1问题出现的原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2出现的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

2、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受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酸雨的危害.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3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思维活动珠江三角

3、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为何还要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的石化、钢铁等工业?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的产业链条短,产业后劲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弱.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互动探究区探究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材料二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居住、教育、交通、治安管理、环境问题等“城

4、中村”现象比较普遍(如图).“城中村”就是在城市和村落之间存在的“混合社区”.“城中村”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城市化了,“村民”们也都居住在市区,甚至是中心市区,他们已经完全不再从事或基本上不再从事属于农业范围的职业,甚至他们的户籍也已经全部或绝大部分转为城市户口.珠江三角洲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这个地区承受全省64%的工业污水和74%的生活污水.据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近几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的监测,这个地区的酸雨已在50%以上.珠江三角洲目前酸雨的年均值已与北美、日本、西欧的重酸雨区相似.材料三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5、可有的放矢采取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但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应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如下图).(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2)“城中村”的存在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3)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哪些城市为核心?这些城市应如何发展以避免结构趋同?

6、珠江三角洲地区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答案(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趋向于理性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除了酸雨问题外,还包括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

7、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发展要各具特色,加强分工协作.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反思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出现负增长农业用地急剧减少劳动力素质低A BC D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

8、与管理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答案1.C2.D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34题.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2005年2001年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人均GDP/元长江三角洲1 3815 92541.3%4554140 612珠江三角洲1 6

9、844 10717.9%3514641 990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D环境污染严重4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答案3.B4.D解析第3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

10、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第4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提升5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3)题.材料一材料二(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填正确项字母).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

11、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BDE(2)问题: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第(1)题,由材料一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

12、生活污水排放量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第(2)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经济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答案A解析受南岭的阻隔,珠三角的国内经济腹地范围较小.2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包括()A香港、广州、澳门B珠海、广州、深圳C香港、广州、珠海

13、D香港、广州、深圳答案D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答案B解析珠三角地区主要的环境污染为水污染,“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4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对症下药,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当是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改造并逐步淘汰耗能大、污染重的企业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

14、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而不是农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56题.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6“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A工商业 B农牧业C第一产业 D旅游业答案5.D6.A解析第5题,产业转移日渐加强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B、C选项均是.第6题,“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区域联办,环境共治,机遇共享2010年11月12日开幕的亚运盛会,给火热推进中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熊熊”地“加了一把火”,成为了珠三角城市群更趋紧密的“催化剂”.据此回答78题.7珠三角构建大城市群的优势是()A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C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引外资和管理经验D科技力量雄厚,位居全国首位8下列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