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309893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鲁教版五四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山地球之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节选自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

2、玛峰。课文记叙了中国登山健儿突击顶峰的经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并简洁概括内容要点,体会团结协作的情操美。 2讨论与点拨结合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课文叙事的详略安排和描写自然环境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悟人物精神风貌,激发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生字卡,录音机,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珠穆朗玛,创设情境,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珠穆朗玛峰又被称为地球之巅,可是再高的山峰也阻挡不了勇士们攀登的步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二、新课学习1.出示幻灯片,介绍珠峰地理知识,欣赏珠峰壮丽风景,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情况。【作

3、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XX分社、XX分社、XX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XX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l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XX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简介】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XX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

4、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珠峰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2.认识三位登顶英雄,概述突击顶峰的全过程。3.5月24日9时30分,突击队员向峰顶发起冲击,两个小时后第二台阶挡住了他

5、们的去路,X连满用搭人梯的办法解决了难题。天越来越黑了,登山队员继续行进,X连满由于体力透支,留了下来,在生死攸关的关头将氧气留给了队员,与此同时,其他队员在苍茫的夜色中艰难行进,依靠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在8830米的地方,氧气没有了,登山队员开始了艰难而又危险的无氧攀登,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4.研读课文5.(1)登上地球之巅的旅途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你能从文中找出四位队员突击顶峰遇到的困难吗.请运用以下句式。 _(困难)阻碍了勇士们前进的脚步,我是从文中_ (根据课文内容)发现的。路险峻 天气严寒 缺乏氧气 身体虚弱 黑夜登山 高山反应(2)登山英雄为何能战胜这些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6、你是怎样看的. 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6.精读探究,揣摩运用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1)文中X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在登顶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2)文中第12语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段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3)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无疑是文笔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明确:X连满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毅然为队友作人梯,以致过度疲劳,体力衰弱,放弃登顶。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他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同志,并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他的崇高

7、行为鲜明地体现出自我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联系全篇通讯看,登顶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X连满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 文中的引文是为了表现珠峰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队员所遭遇困难的巨大和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段话中强调了登山队员到达顶峰最需要、最重要的是勇气,而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恰是靠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人民的委托的力量勇往直前。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如: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运用比喻手法)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

8、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喜马拉雅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7. 文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这是为了衬托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是用了较多笔墨描写了美丽的珠峰景色,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的享受。三、结论总结“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

9、,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让我们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四、课堂练习 1 四位队员登山的壮举震憾了我们,也感动了中国,你能为英雄们写一段颁奖词来抒发对他们的赞颂之情吗.2 出示X连满的颁奖词,学生仿写。 你甘为人梯,用颤抖的双腿承载起同伴登顶的梦想,你心系队友,宁愿忍受窒息的痛苦,生死关头,毅然将氧气筒放回,留给同伴生的希望。你写下寥寥数语的短信,却饱含着你拳拳的爱国之心。你虽痛失登上地球之巅的荣光,却感动了天地,无愧于祖国!登山英雄X连满,好样的!找准感人事件,评价动人品质,要有文采(本段使用对仗和对比)五、作业布置1.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2.课外阅读其他登山探险家的故事。六、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1.5月24日9时30分4名队员向380米高度冲击。 2.登山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不怕艰险 3. X连满把氧气留给队友。 勇往直前 4. 登上顶峰,完成壮举。 团结协作 .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