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30798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过程与方法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对三味书屋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对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困难。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出示幻灯片)二、 题解:朝花

2、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 根据学案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正音。2、根据文章的题目,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3、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和中间的过渡段。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出示幻灯片)1、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2、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

3、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从中引出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如: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从中引出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出示幻灯片)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

4、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五、结合学案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齐读过渡段,回答学案上的几个问题:1、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2、“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4、“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

5、,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课堂讨论,解疑答惑。(出示幻灯片)1、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2、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3、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七、拓展延伸1、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2、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还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八、课堂巩固完成学案上的其他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