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30034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的主要考虑 一、加强选文的文学性,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选编课文的规范文质兼美,这也是人教版历来各套教材选文一以贯之的规范。从语言叙述方面来说,汉语叙述比拟纯粹。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些读写办法。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积累能够很快地加以运用。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注意拓宽,更重视文学味。具体到六年级下册来说,我们在选文时选择了很多中外名家的作品朱自清、林清玄、丰子恺、老舍、何其芳、安徒生、契诃夫、马克吐温、笛福、梁衡同时,不少课文“文学味儿很浓?匆匆?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二、读写训练点的编排1.读写训练点的主要工程。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办法和语文能力的

2、综合运用人生感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学习作者叙述感悟的办法 如,借物喻人的办法民风民俗初步学习详写和略写的办法深深的思念学习首尾照应的叙述办法/前后呼应外国名篇名着导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学习浏览读整本书科学精神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表明道理的写法难忘小学生活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读写办法2.读训练点的呈现方式/明线、暗线,体现在三个方面1导语局部的第二自然段。2课后思考练习题。3回忆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设置。第一、三局部可以列为明线的形式编排;第二局部可以列为暗线的形式编排3.训练目标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一个螺旋回升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复地训练。例

3、证1:“体会文章叙述的思想感情是课程规范提出的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这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将这一训练点明确编排在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原因有二:一是“体会文章叙述的思想感情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中年级提出这一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开展水平有差距,教材在中年级侧重训练“体会文章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在高年级一些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这一要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第二单元P20;第七单元P114;第八单元P135,这为明确提出训练“体会文章叙述的思想感情作了一些铺垫。而这一训练目标的落实又充沛体现在六年级教材中。如六上第二单元P

4、17;第三单元P38;第七单元P113;第八单元P136六下第三单元P45;第四单元P66。三、与初中语文教材的过渡与衔接 /最直接的、视觉上的衔接:教科书开本、字号、字体小学与中学教材的衔接应该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指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异指的是各学段教材的梯度与衔接。只有教师心中有数,分明地抓住教材“同与“异的链条,才能将教材的衔接变为教学的衔接。人教版教材在编写上力求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整合语文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人文体系,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的教材编写力求在编排理念、呈现方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相承。56年级的前三册教材主要由7个专题、1个综合性学习

5、和一组选读课文组成,六年级下册那么由6个专题、“课外古诗词背诵和一组“综合复习组成;每个专题之中,由45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忆拓展构成,每组课文包括23篇精读课文和32篇略读课文。78年级的四册教材主要由6个专题、“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及“附录组成。每个单元由“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局部构成,每个专题一般有5篇课文,其中精读23篇,略读32篇。因此,从编排体例上来看,这两个学段比拟相似。第三学段的各册,均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慢慢向第四学段的体例过渡。除了体例上的衔接之外,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专题的设置、读写点的安顿,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集中体现,特别彰显了教材

6、编排理念和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衔接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籍此在小学语文学习的根底上,指导、带着学生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由知识到能力的过渡与迁移,使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学整体性更明确、阶段性更突出、连续性更明显,形成螺旋式回升。六年级下学期和初一的第一学期是中小学衔接的关键点,这里就以这两个学期的教材为例,对教材内容的衔接进行一次纵向梳理。1专题设置,贯穿一致。 专题设置的内涵前后贯穿。六年级下册导语提示的专题主要内容:一、 平凡的小事,可以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体会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二、不同的民族,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三、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彩传统。

7、四、阅读外国经典名篇名着,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五、感受科学家们伟大成就背后所透出的科学精神。七年级上册导语提示的专题主要内容:一、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二、说不尽的人生话题,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涵养。三、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四、丰盛多彩的科学内容,可以丰盛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五、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动人心弦,引人共鸣。六、一组想象力极为丰盛的作品,令人惊叹,引人遐思。人教版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始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美好品质。回忆低年级和中年级的专题,有很多是关于孝顺、友情、谦虚、助人、合作、热情、科学、勤学

8、、进取、环保的内容。到了小学高年级,专题内容继续关注学生人文品质的培养,如,感悟生活、体验民俗、缅怀先烈、了解多元文化、体会科学精神等;进入初中,教材仍然十分重视人文内涵的渗透,如,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探索科学、感受亲情、激发想象等。可以看出,从小学到初中教材,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人文品质,这是中小学教材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前文所指的“同。 读写训练点的设置体现梯度与衔接。/这局部内容由于时间短,可以不展开说,例举形式简明扼要六年级下册的读写训练点的安顿:一、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作者叙述感悟的不同办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二、体会作者是

9、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发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三、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叙述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四、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怀人物的命运。还可以再找一些外国名着读一读。五、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表明道理的写法。可以在课外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七年级上册的读写训练点的安顿: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二、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

10、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叙述技巧。三、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根底上,揣摩、观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四、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联系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五、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六、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比拟长的文章,可以先默读、再朗读。默读便于快速了解它的主要内容。朗读,要注意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要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里体现了前

11、文所指的“同中有异的“异,不过这个“异并非迥然不同,而是一种渐次回升的“异。从以上列举的读写训练点可以看出,从小学到中学,读写能力的训练是紧密连接的,同时也体现出梯度和层次。例举:在流利朗读和有了一定默读速度的根底上,继续加强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在把握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训练点都是在前一个层次的根底上循环往复、逐渐回升地训练学生的。六年级下册教材训练点的安顿特别体现了过渡与衔接的特点:在完本钱年段学习要求的根底上,初步上探,让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并渗透了文学观赏的意识。籍此可以有层次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积累语言、概括

12、内容、理清层次、向写迁移。2课文选编,注重衔接。 名着导读与鉴赏,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训练浏览。六年级下册的第四个专题“外国名篇名着,与以往所以专题的设计都不同。它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理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个专题中,先安顿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顿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读梗概,大致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片段的品读与赏析。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读长篇作品的办法,并且渗透

13、了文学观赏的意识。七年级上册的“名着导读中,那么安顿了三部作品:?爱的教育?伊索寓言,这里的编排,除了整体介绍和精彩片段外,又多了“阅读倡议“片段点评和“探究思考的板块。可以看出,六年级下册“外国名篇名着单元的学习为七年级上册“名着导读的学习初步奠定了根底,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读整部作品的办法,升入初中后,学习到这局部内容时,应该不会感到过于陌生。 文体多样,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在课程规范中,对于第三学段文体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和“阅读表明性文章。与此相呼应,第三学段的教材选遍了大量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安顿了一定数量的表明文和诗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魅力。特

14、别是五年级上册,专门安顿了表明文单元,为学生呈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表明文,在六年级上册,安顿了以诗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让学生接触了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诗歌。对于第四学段的文体阅读,课程规范在第三学段的根底上,增加了“阅读科技作品和“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辨别观点与材料的要求。如果能够在第三学段后期就让学生初步接触此类作品,则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就会适应得比拟快,过渡得比拟自然。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教材的第五个专题为“科学精神,安顿了4篇科技作品,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在教材中,还安顿了两篇议论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为人民效劳。前者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议论文,开篇提出论点,之后用三个论据加以证明。在教学中,虽然不会提到“论点“论据这样的术语,但是让学生领会到这样的文章是用具体事实来表明道理的,也可以使学生对议论文有一些初步的感受。3体现弹性,留有空间。 略读课文的安顿。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见,精读与略读都是最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