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297798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知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4、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1)萌芽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2、桑代克在自己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 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后又有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性差异与测量。1908 年,我国 最早是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作者是小原又一。1924 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维特罗克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与技术第二章 中学教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1少年期(11、1214、15 岁)初中阶段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

3、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性格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 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2青年初期(14、1517、18 岁)高中阶段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证明实验,格赛尔:双生子爬梯) 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效果 最大)23岁时学习计数能力、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5 岁左右时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3 岁左右 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1、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

4、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有客体永恒性(二)前运算阶段(27岁)1.单维思维(即思维的片面性);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有逻辑推理能力。2、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 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还 提出教学先于发展。3、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4、中学生的行为突出表现在:

5、喜欢争论;理想主义。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 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岁I岁); 主要任务形成信任感2. 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岁3岁);形成自主性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 岁6 岁);发展主动性4. 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2岁);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5. 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 建立自我同一性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182 5岁); 形成亲密感7. 成人期:繁殖感对停滞感(2465 岁);8. 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 岁死亡)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

6、同辈群体。四、学校怎样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建构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第四节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2、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3、 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 价;4、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5、自我控制: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一)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二)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三)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四、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

7、,是个体偏爱的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种类:1.场独立与场依存(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者是赫尔曼威特金);2. 沉思型与冲动型(这种认知方式是杰罗姆卡根提出的);3. 整体型与序列型(戈登帕斯克)。(二)智力差异2.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量和质的不同。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 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二、中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性格差异:包括性格的特征差异,类型差异,性别差异性格是人格的核心。2、性格特征差异通常表现/:性格

8、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有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 人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2. 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三、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人辨 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 8问题解决学习。四、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9、类的五种学习类型: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核心); 3.言语信息; 4.动 作技能; 5.态度。(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说1、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 学习的基本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这刺激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 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

10、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 的目的。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三、联结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一)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1 .普雷马克原理; 2.行为塑造; 3.及时表扬。(二)消除不良行为1 .餍足 2.代价; 3.孤立。(三)程序教学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11、苛勒的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二)完形一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 结构,指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2.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 化原则)。三、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 意义学习: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二)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

12、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三、先行组织者: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材料,与新旧知识关联。四、建构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二)学习观(三)学生观(四)教学观 三、建构学习论具体教学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 (二)合作学习: (三)教学对话:研究性学习: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通过搜索资料、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第四章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

13、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三)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论把学习动机区分为: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一种要求掌握知识的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经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而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一)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联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 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联的(二)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

14、力;附属内驱力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 是完全成正比的,主要表现在: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2、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强化理论 、动机的需要论 、动机的归因论、成就动机论、自我效能论二、马斯洛把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内在性(内在和外在);可控性(可控和不 可控) 六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在环境 四、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成: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15、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五、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提出这一概念,把 强化分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一、怎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1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形成预期;体验成功;挑战任务 2设置合理的目标:自主确定目标,将长远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 3进行归因训练:第一,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地自我概念 第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 三,对低成就的学生,教授他们有效地学习方法二、怎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一)使任务更有趣;(二)引发认知冲突; (三)合理使用表扬;(四)合适的反馈 第五章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五)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2、共同要素说(伍德沃斯)3、经验类化说(贾德)4、关系转换说(苛勒)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