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294624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水泉煤矿人员定位专项设计方案编制单位:通防科编 制 人:王一惊 编制时间:2014年4月8日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专项设计方案说明书广元市地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凉水泉煤矿位于广元市城区西北方向,至广元市中区直线距离约4.1km,行政区划隶属于河西办事处杨家浩村六组。原凉水泉煤矿为私营企业,建于1988年,属四证齐全、合法企业,矿井生产能力为40kt/a。于2009年9月23日正式动工整合工程建设,批复工期20个月,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210kt/a。人员定位系统2013年10月份2014年4月份安装调试。人员定位系统服务器设备型号为IPC-810E,一使一备,位于矿监控调度室。凉水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专

2、项设计方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0】146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和广元市、利州区经信委有关文件精神,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步一提高我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一、煤矿人员监控工程设计编制依据1、AQ6201 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10 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2、AQ1018 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3、煤矿安全规程2012年版4、国家

3、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监总煤装【2010】146号)(安监总煤装【2011】33号)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二、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领导组:组长:杨子清(矿长) 副组长:张仕浩(总工程师)成员:谢小强(安全矿长)、白如平(生产矿长)、周 锐(通风副总)、顾春武(机电矿长)、周 锐(安全科长)、郑文江(生产科长)、胡玉红(机电科长)、王一惊(通风科长)、韩 斌(调度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监控中心室,监控室主任负责做好人员定位专项整治日常工作。(一)职责:1、矿长必须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研究和解决方案实施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

4、问题,确保人、财、物及时满足方案实施行动需要,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总工程师合理规划采掘布置,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把好专项整治行动中安全技术措施编审关、组织实施关、整改验收关。负责审批关于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及时向矿长汇报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3、通风副总负责全矿一通三防业务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有关人员定位系统的规章制度,参加矿井人员定位规划、设计工作,审查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中有关人员定位的专项规定。负责制定关于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并严格监督检查。及时向矿长汇报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4、安全矿长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监察工作,监督并参与制定矿

5、井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监督检查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安全动态,督促排查瓦斯事故隐患,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及时处理“三违”行为。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查处。调动专项整治所需人员,资金和物资,落实激励和奖惩制度,确保矿井安全建设,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5、生产矿长负责调配专项整治行动所需人员,优化劳动组织,稳定职工队伍;认真传达贯彻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协调相关单位贯彻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处理人员定位整治与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机电矿长负责搞好机电安全工作。负责组织对矿井机电设备定期检修工作,消灭电气失爆。负责组织完善各种保护装置,保证“三无”,

6、“四有”。落实责任制,保证主扇正常运行,保证矿井安全供电。协调机电业务部门,及时供应专项整治行动所需设备和配件。协助监控部门完成电源的线路及接取电源的机电工作。7、各成员在各分管矿长的领导下,明确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解决专项整治行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清专项整治行动的必要性,确保人员定位系统安装、测试的顺利完成。(二)系统功能:收发部件,其核心技术均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组成。1、标识卡采用高级嵌入式微处理器,在嵌入式软件的控制下,实现睡眠、唤醒、解码、编码、通信及信息碰撞处理等功能。2、标识卡超低能耗设计,并采用间歇式工作方式,可使用3年以上。3、系统能方便实现识别范围的调整

7、,识别距离0-200米可调。4、系统能可靠识别静态或100Km/h的高速移动目标。5、单台目标识别器可瞬间同时识别200个以上的人员标识卡。乘车出入的工作人员无需下车,在车辆进入监测区域后,就可自动完成人员定位及考勤功能。6、识别区域无方向性、无盲区,对人体没有伤害。7、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分站与地面中心站失去联系时,分站仍能独立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当通讯恢复后监控主机可提取数据自动完成数据修复。8、系统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时,可进行记录、显示、查询、编辑、人工录入、网络通信等。9、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联网运行, 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限范围内都能共享监测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10、门

8、禁功能。根据需要在煤矿井下限制员工进入特殊区域。如果有未经许可人员接近该区域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地面监控主机也会发出报警信号。11、报警功能。可以对下井人员限制出入时间及地点,如果超过授权时间或进入未经授权的地点都会触发报警设备发出警示,以便控制人员迅速做出反映,采取安全措施。12、系统可自动生成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13、矿井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14、系统具有人员活动轨迹再现功能。六、系统软件说明系统软件为KJ133C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北京天一众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自

9、主开发。采用目前先进VC.net开发平台开发,结合功能强大的SQL2000数据库。基于B/S结构的网络监控软件,可通过IE浏览器即可在网络上浏览、查询、打印矿井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等相关信息。七、矿井人员监测范围及测点的设置1、 人员监测范围主要包括副平硐井口、主平硐井口、井下回采工作面、工作面掘进头、大巷掘进头、机电硐室、井下煤仓、消防材料库、运输大巷及轨道大巷、瓦监员巡监点等场所。(我矿第一步安装主平硐井口、中央变电所硐室、永久避难硐室、行人上山、1101采煤工作面、1103综掘工作面)2 、 测点的设置副平硐:分站设在井口房,入井口80米位置装一个无线收发器;200米位置再装一个无线收发器

10、。主平硐:分站设在监控室、井口80米位置装一个无线收发器;200米位置再装一个无线收发器。 1101综采工作面:分别在进风和回风顺槽入口10米处设置一个监测点,以便及时监测回采工作面人员情况和瓦监员巡监情况。 1103运输巷掘进头:掘进工作面入口10米处设置一个监测点,以便及时监测掘进工作面人员情况和瓦监员巡监情况。 主运输大巷、主轨道大巷、采区轨道巷、采区运输巷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地点分别设置一个监测点。 井下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地方如:煤仓、皮带机头等分别设置一个监测点。3、 测点安装位置(见表3-3-1)KJ133C系统测点安装位置表 表3-3-1序号安装位置单位数量备注1主平硐入口适当位置台2

11、2副平硐入口适当位置台23525煤仓台141101综采工作面:分别在进风和回风顺槽入口10米处台25一采区皮带运输巷:分别在皮带机头和机尾入口10米处台261103运输巷掘进头:掘进工作面入口10米处台17一采区行人上山:分别在上平台和下平台入口10米处台28井底车场:在岔口进去10米处台19588运输石门:适当位置台110648运输石门:适当位置台111永久避难硐室台3合计台183.4人员考勤定位监测系统装备量(见表3-3-2)人员考勤定位监测系统装备量表 表3-3-2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监控主机IPC-810E台2备用一台2数据通信接口KJJ52A台2备用一台3读卡分站KJF82A台

12、4备用2台4射频定位器KGE41A台12备用2台5无线收发器KJF82A.1台106标识卡KGE39A个200备用60个7计算机串口线RS232根28防雷保安器TVS2T2-24个29不间断电源箱KDW28-18个2八、人员考勤定位监测系统设备选型与配置1、地面中心站监测主机配置工控机2台,数据通信接口2台,防雷保安器1个, KDW28-18不间断电源箱1台(带电池,停电后可工作2小时),打印机1台,空调1台,配电箱1台,主机要求有终端接口及联网功能。2、井下分站及无线收发器主平硐入口适当位置无线收发器2台,副平硐入口适当位置无线收发器2台,525煤仓无线收发器1台,1101综采工作面分别在进

13、风和回风顺槽入口10米处无线收发器各1台,采区皮带运输巷分别在皮带机头和机尾入口10米处无线收发器各1台,11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入口10米处无线收发器1台,一采区行人上山分别在上平台和下平台入口10米处无线收发器各1台,井底车场在岔口进去10米处无线收发器2台,588运输石门适当位置无线收发器1台,648运输石门适当位置无线收发器1台,永久避难硐室无线收发器2台。井下分站2台,井下防雷保安器1个, KDW28-18不间断电源箱1台(带电池,停电后可工作2小时)。副平硐适当位置装2个无线收发器、二个工作面安装读卡器4台。按照煤矿劳动组织定员标准和四川省控制煤矿井下作业人数的规定的要求配备标识卡

14、。我矿井年产量为21万吨,劳动定员入井最多作业职工人数为268人,当班井下最多下井人数为60人,需配便携式标识卡200张。3、扩展功能根据煤矿发展要留有一定容量,随时可增加分站及无线收发器,以满足煤矿发展的需求。九、人员考勤定位监测系统安装及要求1 、分站布置地面分站设置在便于检修、观察、无干扰源、温度适中的室内,井下分站要布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修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和峒室中,安装时应加垫支架,使其距地不低于300mm或吊挂在巷道中。2 、电缆敷设装置使用不延燃的煤矿专用电缆,电缆上每隔100米处,做一黄色标志,标志长100mm,电缆均采用电缆钩吊挂敷设与通信电缆布置在一侧,并与电力电缆分开敷设,如果确实分不开,则在井筒中两者相距300mm,在巷道中,两者相距100mm,并且监控电缆在电力电缆之上,其它方面的要求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十、人员考勤定位传输系统设计1 、传输系统地面传输接口与各分站间通讯采用双向主从半双工通讯方式,数据传输采用矿用4芯信号电缆,传输速率为4800bps, 传输距离不小于20公里。分站与无线收发器数据传输采用矿用4芯信号电缆,传输距离不小于2公里。无线收发器与射频定位器通讯采用无线433.2MHZ频率传输,无线收发器最大有效无线收发区直径不小于60-100m,允许被测目标最大移动速度不大于6m/s。2 传输电缆井下电缆采用MH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