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2908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夏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夏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夏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夏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感》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2、感悟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劳动者的情感。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提升审美水平,陶冶性情。教学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实行美的熏陶。教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风情同学们,虽然夏天踏着时光的脊背逐步地远去。但是夏天的生活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那么作家梁衡对夏天又怎样的感受呢?二、 板书课题并解题 夏感,即夏天的感受 点名文章的主要内容。三、 介绍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

2、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四、听读课文,扫除字词。(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同伴说;能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贮满(zh ):储存、积存 澹澹(d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n qin ):草木茂盛磅礴(png )(b) :气势盛大 黛色(di ):青黑色 匍匐(p )(f):爬行圈点出文中不理解的词义五、 讲解赏析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讨论;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课

3、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补充:紧张、热烈 、急促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热爱、赞美 六、合作探究:1、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2、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而文章结尾又说是黄金的呢?3 、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能够联想悯农的诗句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我觉得很有道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补充:1、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末段既顺承上文的写景抒情,又总结上文直抒胸臆。2、因为“按绘画的观点生命交替的旺季。” 春天、秋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突出

4、夏季旺盛的活力。(对比) 3、采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更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七、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实行分析)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再看拟人句:“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

5、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八、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九、拓展延伸、根据本文的写作思路,写一篇秋感 九、课堂总小结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持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持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十、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

6、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我的感言:板书设计 紧张 夏之景 喜爱夏天夏 热烈 夏之色 赞美夏天感 急促 夏之律 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夏感教学设计 - 木兰二中 李艳波教学目标:2、 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2、感悟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劳动者的情感。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性情。教学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教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四、 导入新课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

7、风情同学们,虽然夏天踏着时光的脊背渐渐地远去。但是夏天的生活仍然让我们记忆犹新,那么作家梁衡对夏天又怎样的感受呢?五、 板书课题并解题 夏感,即夏天的感受 点名文章的主要内容。六、 介绍作者 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四、听读课文,扫除字词。(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贮满(zh ):储存、积存 澹澹(d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n qin ):草木茂盛磅礴(pn

8、g )(b) :气势盛大 黛色(di ):青黑色 匍匐(p )(f):爬行圈点出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六、 讲解赏析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讨论;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补充:紧张、热烈 、急促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热爱、赞美 六、合作探究:1、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2、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而文章结尾又说是黄金的呢?3 、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可以联想悯农的诗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

9、、补充:1、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末段既顺承上文的写景抒情,又总结上文直抒胸臆。2、因为“按绘画的观点生命交替的旺季。” 春天、秋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突出夏季旺盛的活力。(对比) 3、采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更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七、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10、,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再看拟人句:“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八、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九、拓展延伸、根据本文的写作思路,写一篇秋感 九、课堂总小结 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获得一个沉甸甸的秋。十、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感受。(大屏幕显示如下)在领略了夏天的风采,倾听了作者的赞美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谈一谈。我的感言:板书设计 紧张 夏之景 喜爱夏天夏 热烈 夏之色 赞美夏天感 急促 夏之律 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