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28536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美术表格式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魔幻的颜色(1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教学准 备学生:颜色、纸、笔等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过程与方法创设情 境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明确绘画制作思 路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指导绘画制 作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2、产生的这些颜

2、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4、请学生再做练习。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展示欣赏评 价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作品展示教后小 结课题第一节万花筒(2课时)授课时间年 月 日授课教师教学目 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准 备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

3、胶水、绘图笔等。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明确绘画制作思路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指导绘画制作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

4、图案。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展示欣赏评价作业展示,评价教后小结课题第二节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学准备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明确绘画制作思路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再

5、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指导绘画制作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试着做一个万花筒。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展示欣赏评价作业展示,评价教后小结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1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准备学生:玩具、纸、笔等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过

6、程与方法创设情境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明确绘画制作思路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指导绘画制作请学生思考: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展示欣赏评价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

7、改意见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教后小结课题前前后后(1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准备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

8、去发现!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明确绘画制作思路教师举例: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指导绘画制作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

9、远小”的透视规律。展示欣赏评价学生作业,教师指导。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后小结课题第二节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准备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明确绘画制作思路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指导绘画制作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展示欣赏评价“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后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