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8494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酶学分析技术1 .酶的国际单位(IU) 1IU指在规定的条件下(25 C,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每分钟转化lumol底物的酶量。2 . Ikatal: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每秒钟转化 lumol底物的酶量。3 .抑制剂:凡是能降解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4 .连续检测法:是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在酶促反应的线性期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产物或底物的变化量,根据其变化量间接求出酶活性浓度,又称速率法。5 .同工酶: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功能,但其分 子组成、空间构想、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

2、器官分布和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类酶。6 .亚型:也称同工型,指基因在编码过程中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差异所形成的多种形式的一类酶。7 .米氏常数Km:是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一般是在10-610T2mol/L之间,是酶的特异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8 .简述同工酶产生的机理:不同基因位点编码由等位基因变异编码产生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第七章蛋白质检验1. 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通过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IL-1、IL-6、TNF,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 a 1-抗胰蛋白酶、a 1-酸性糖

3、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参与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2. M蛋白:又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行为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一般无抗体活性。3. 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是第一个被认定为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质。1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调节血浆pH;免疫

4、与防御功能;凝血、 抗凝血及纤溶等功能。此外还有营养、催化、代谢调控等功能2 .清蛋白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正常的pH;运输作用3 .清蛋白的临床意义:增高:仅见于严重失水降低:清蛋白合成不足: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清蛋白丢失:肾病综合征,Alb可由尿中丢失肠道炎症性疾病烧伤及渗出性皮炎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组织损伤或炎症清蛋白的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无清蛋白:遗传性缺陷评价标准:35g/L为正常,2834g/L为轻度缺乏,2127g/L为中度缺乏, 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中2小时血糖 11.1mmol/L.以上

5、三种方法都可以单独用来诊断糖尿病,但需要重复试验,两次的试验结果有相关性才能确诊。3 .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定义: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胰岛3细胞功能和集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方法:标本采集:检查前三天停用胰岛素治疗,维持正常的饮食及活动(每天食物中糖含量不低于150g)。试验前应空腹1016小时,静脉采血2ml左右,迅速分离血清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口服葡萄糖:将 75g无水葡萄糖溶于 250ml冷开水中5分钟内饮完(妊娠妇女常用量为100g)。绘制糖耐量曲线结果分析: FPG6.1mmol/L , 2hPG7.8mmol/L ,为糖耐量正常(NGT) FPG在 6.17.0 mmo

6、l/L 之间,2hPG7.8mmol/L ,为空腹血糖受损(IFG) FPG7.0mmol/L , 2hPG 11.1mmol/L ,尿糖+ ,为糖尿病。4.1型DM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起病较急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B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数病人可检出自身抗体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5.2型DM特点:典型病例常见于 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人,偶见幼儿起病较慢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 并不降低,但在糖的刺激后呈延迟释放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初发病人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

7、不如1型DM有遗传倾向但与 HLA基因型无关第九章脂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检验1. 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 ApoB100, E的脂蛋白如 VLDL , 3 -VLDL均可与LDL受体结合,内吞入细 胞使其获得脂类,主要是胆固醇,这种代谢称为 LDL受体途径。2 .动脉粥样硬化 AS:指动脉内膜因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坏死 及钙化等一类慢性进行性的病理改变。3 .胆固醇的逆向转运途径:HDL可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回到肝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这一过程称胆固 醇的逆向转运。4 .血脂:是血浆中脂质(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TG、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

8、及胆固醇酯CE、游离脂肪酸FFA等。1 .引起动脉硬化的脂蛋白乳糜微粒与 AS: CM颗粒大,不能透过动脉内膜,不易进入动脉壁,故一般不引起AS。极低密度脂蛋白与 AS:当血浆VLDL浓度升高时,其颗粒变小生成VLDL残粒,并且胆固醇含量相对增加,因而具有致 AS作用。VLDL浓度升高时,可影响其他种类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血浆 VLDL浓度升高伴有 血浆HDL浓度下降,导致题记抗 AS的因素减弱。VLDL增高常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想伴随。中间密度脂蛋白与 AS :因富含TG的VLDL经LPL水解生成脂蛋白残粒(IDL),并转变成富含胆固醇和 ApoE的 颗粒沉积于血管壁。故 IDL 一直以来都

9、被认为具有致AS作用。低密度脂蛋白与 AS : LDL升高及LDL被氧化是发生 AS的前提条件。脂蛋白与AS: Lp (a)与AS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公认的致 AS的独立危险因素。HDL与AS: HDL可将泡沫细胞中得胆固醇带出来,逆转运至肝进行分解代谢,可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2 .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决定性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化学法中得 ALBK法;常规方法为酶法(COD-PAP 法)血清三酰甘油 决定性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美国 CDC采用化学法中的二氯甲烷-硅酸-变色 酸法;常规方法:酶法(GPO-PAP法)3 .高脂蛋白血症按临床表型分类表型血 浆4 c过

10、 夜外观TCTGCMVLDLLDL备注脂蛋白 电泳I奶油上 层,下 层清澈T 一T 一J 一罕见, 易发胰 腺炎CM Tn a澄清T T常见, 易发冠 心病3脂蛋 白带浓 染n b澄清或 轻混TT很 常 见,易 发冠心 病3、前-3 Tm奶油上 层,下 层混浊T宽3带很 少 见,易 发冠心 病宽3带w澄清或 混浊一T T较 常 见,易 发冠心 病前3 -脂 蛋白带 增宽浓 染V奶油上 层,下 层混浊J 一较 少 见,易 发胰腺 炎显 示CM 带 和前-3 脂蛋白 带增宽 浓染4 .载脂蛋白的功能: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运转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分,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相联系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激活某些与血浆脂蛋白代谢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