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284928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强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

2、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

3、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

4、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北方人冬天吃冻柿子时,先放在凉水中泡一会,发现柿子的外面结成了一个冰壳。取出后掰开冰壳,发现里面的柿子都已经熔化了。这有什么奥秘呢?解析:当水中含有杂质,如糖水、盐水等,其凝固点不在为0而是低很多。柿子的含糖量很高,冻柿子的温度要低于0。将其用凉水泡一会,水就会把热量传给柿子,从而使柿子的温度升高,而外面的水温将会下降。又因为柿果液的熔点低于0,所以温度还没上升到0就会熔化,此时外面的水的温度虽然已降到0,但由于其温度仍高于柿子里的温度,故还会继续向柿子传热,这样与柿子表层接触的一层水就会结成冰。这一过程要持续到柿子的温度上升到0为止,这时冻

5、柿子就被一层薄冰包住了。 魔术表演给观众带来神奇的感觉,而一些魔术只是应用了简单的物态变化知识。在此介绍几个简单的小魔术并加以解析。火烧手绢只见一个表演者让助手用火柴将手中的手绢点燃,并向空中扔去。这时手绢在空中燃烧着。待火熄灭后,却见手绢完好如初。另一表演形式:把一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使其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神奇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解析:表演前把手绢用水浸湿(使手绢和酒精隔离),再放到酒精中蘸些酒精。常压下,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会再升高,始终保持100,

6、而布的燃烧温度超过100。虽然酒精燃烧了,水被加热到沸点,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不会被烧着,燃烧的只是酒精。有兴趣者,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小魔术,教学时定会增加课堂气氛。煤火烧衣表演者脱下看似白帆布做的工作服上衣,把一个燃烧很旺的火红煤球,放在的衣服上,并把这个煤球用衣服包裹起来。这时你一定认为衣服将会燃烧起来,但是过了一会,仍无火光出现,打开一看,煤球所烧之处安全无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令人费解吗?解析:其实这件衣服是用石棉做的,看上去跟帆布衣服相似。由于石棉能耐一千度的高温,所以这件衣服是不会被烧破的。纸锅烧水油锅捞钱江湖艺人经常表演,把手伸到沸腾的油锅里,出来的时候,手安然无恙,从中拿出一

7、枚硬币,这便是“油锅捞钱”。难道表演者的手真的可以耐高温吗?解析:其实这只是利用了不同物质沸点不同的道理。江湖艺人的油锅里放的是油和醋,而醋的沸点只有60左右,远低于油的沸点。翻滚的油锅里其实只有醋在沸腾,所以不会烫伤手。生活、生产、科技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山东省诸城市树一中学郑焕友 隋海英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或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物态变化吸热现象有什么应用呢?汽化和液化同步试题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戴松方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是山上雨后

8、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D解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时,就凝结成细小的小水滴,并漂浮于空气中,这就是我们所见的“雾”,所以“雾”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医学上有一种麻醉剂叫氯乙烷,它是一种透明、沸点为13.10的液体,使用时,将容器口对准需手术部位喷出,喷出的四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降温使需手术部位冷冻,使需手术部位麻醉,从而进行手术。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也会对受伤部位喷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

9、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答案:C解析:从题目可知,氯乙烷的沸点为13.10。通常空气的温度会高于氯乙烷的沸点,所以氯乙烷会迅速汽化,从而带走大量的热。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答案:B解析: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要使水在不超过80的条件下沸腾,必须设法降低水的沸点,使水的沸点低于80。因为沸点与液面

10、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低,沸点低,所以降低容器内的气压,是可行的方法。4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答案:C解析:温度高于沸点,物质是气态,低于沸点,物质是液态。试题中用降温的方法,首先达到的温度-78.5,这时,再略微降一些,则温度低于二氧化碳的沸点,气态的二氧化碳变为液态。这时的温度则高于液态氧气和氮气的沸点,它们仍处于气态,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分离。5如图2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

11、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方案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A只有B只有C只有D均正确答案:D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很多,要研究这些因素是否影响或怎样影响蒸发的快慢,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研究温度是否影响蒸发快慢时,只能改变液体的温度,而要保持其他因素都不变。要研究温度高低怎样影响蒸发快慢时,在控制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使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对比进行实验,这就运用了对比法。6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

12、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D解析: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表面积,减少水分蒸发;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7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沸腾、吸热答案:C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3、,要放热;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蒸发,要吸热;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放热;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要放热。8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答案:D解析:水珠都是水蒸气液化变成的,要液化必须放热,即遇到比它温度更低的物体。甲中因盛有冰水,烧杯壁温度较低,

14、外面空气中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外壁液化形成水珠;乙中热水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温度比它低的内壁液化成水珠。9在即将到来的炎热、潮湿的夏季,在冰糕周围能看到“白气”;在刚刚度过的寒冷、干燥的冬季人口中能呼出“白气”。关于上述两例中的“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是冰糕变成的水蒸气,是升华B后者就是二氧化碳气体C在空气中会看到前者下降,后者上升D两者都上升答案:C解析:“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白气”在空气中升还是降,取决于它的温度比空气高还是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冰糕形成的“白气”,其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所以下降。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白气”,其温度要高于周围空气,所以上升。10下列几种情况下,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上不会因沾上“水气”而变模糊的是()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B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C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D戴着眼镜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答案:A解析:“水气”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液化形成的,如果眼镜片的温度较水蒸气高,则水蒸气因为不能遇冷而不能液化。冬天,温暖的室内,眼镜片的温度比室外高,所以人走到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遇冷液化。二、填空题11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