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绘——专题讲座(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28447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绘——专题讲座(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写绘——专题讲座(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写绘——专题讲座(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写绘——专题讲座(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写绘——专题讲座(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写绘——专题讲座(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绘——专题讲座(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读写绘”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助跑器一一学生低段阅读方法探究高永春一、邂逅“读写绘”我第一次接触“读写绘”是在2011年暑假,无意在人教版的论坛上看到全国各地 的许多老师追随着一个叫“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的网上虚拟学习平台。在那个 网络学院我发现了许多追随“新教育”的信徒们。也是在那时起,我开始搜罗“新教育” 的发起者一一“朱永新”的所有专著,他推广的“新教育”被许多草根老师们自发地、 自愿地践行和坚守。在“新教育”的一系列项目和活动中,“读写绘”是一个比较有特 色的活动,被许多低中年级的老师推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我突然发现, 其实我很早以前就做过类似于“读写绘”的教育活动,只不

2、过那时我培养对象是我的女 儿。在我女儿03岁的时候,我每天要和女儿一起阅读一些绘画精美的图画书。我 经常把图画书中的故事与女儿一起再创作,那时候我们两个总是一人拿一支笔,在纸上 画故事,把想象出的故事角色和道具画出来,我经常鼓励女儿画,并一边画一边说说自 己的想发,我呢就在画上写上几句简单的话语。有时候我们把故事中的角色和道具做成 小纸偶,一起表演纸偶剧,而表演的剧本有的是提前练好的,有的就是我们两个临时即 兴编的,这两种形式女儿都很喜欢。在这种快乐的阅读、绘画、编故事、表演故事中, 女儿对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让她的识字量大增。在她上托儿所的时候,就已经能 像成人一般可以正常的阅读书籍和报

3、纸了。等女儿11岁的时候,我才知道了“读写绘” 这个教育活动被新教育”设为一项小学低段阅读的必修活动之一。也许是我的女儿真 的从这种“读写绘”的实践中获益,所以我将这项活动在我现在任教的这届学生身上也 曾践行过一段时间。我带两个班的语文,因为精力有限,“读写绘”活动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只是在我任 班主任的四班进行实验性尝试。这无形之中就将另一个班一一三班变成了对比班。经过 两年多的实践,两个班的差距越来越大。四班的成绩始终名列年级前列,三班大多数时 候是第二,但是平均分却总是和四班相差很大,最多的一次,两班的平均分相差竟达6 分多。通过一次次的试卷分析,我发现四班的孩子普遍思维活跃,善于表达。阅读

4、水平、 写作水平和课外积累都远远高于三班。当初都是阳光分班,而我一直在两个班进行相同 的课堂教学,为何两个班的差距如此之大?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 的原因就是,四班一直以来坚持“读写绘”,一直坚持课外阅读,所以要比三班的孩子 在语文素养方面更出色一些。二、了解“读写绘”(一)儿童阅读绘本的重要性1、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课文的阅读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小学三年级以前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 阅读兴趣。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中提到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 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在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一书中写道:“孩子入学时,

5、就已经掌握了语言,他们十分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 意义的事物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事物,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抽象的学习片段, 也让孩子难以掌握,不容易记住,孩子普遍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 做完功课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那些除了教科 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2、阅读改变人生道路詹姆士 柯默是耶鲁大学教授,拥有医学及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还获得了36项 荣誉学位,“柯默计划”的发起人,在美国26个州700

6、所学校推广。柯默的母亲是一 位佃农的女儿,总共上了9个月的学,她给人当女仆,养育了5个子女,孩子们共获得 13张大学文凭!她是怎么做到的?原来,她做女仆的时候,很注意观察有钱人是怎么办 事的。她看到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创造各种最好的机会,带孩子参观博物 馆,让孩子上音乐课,给学校打电话确认孩子是否有个好老师并了解学校的问题,而且 重视家庭作业,在家中放置书报杂志等等。于是她与当钢铁工人的丈夫也照着样子去做, 要求孩子、启发孩子、管束孩子、鼓励孩子。3、为什么选择绘本阅读?绘本能给孩子的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能全方位地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能改 变语文教学沉闷的情况,同“世界儿童阅读运动

7、”的接轨。“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 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 相反,那些得不到老师、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绘本对于儿童的学习意味着什么?假使你没有任何凭借,去给一个孩子讲故事,你 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使出浑身解数。你说:“在一个黑夜里,黑色的大海上,一条大 船撞到了岩石上,船长和大副很幸运地活了下来,来到一个岛上.”之后有一连串惊 心动魄的故事,你讲得浑身冒汗,却发现孩子并不专心,他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数 数手指头,一会儿研究墙上偶尔爬过的小虫子。你停

8、下来,叫他注意听讲,他安静一阵, 然后又被墙角的一块污渍吸引了注意力。终于,你不耐烦了,指责孩子不爱听故事,指 责孩子不专心,你和孩子都失去了对故事继续下去心情。你觉得这个孩子不乖吗?没有 想象力吗?还是真好动,注意力一点儿也不集中?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么 这个孩子真是冤枉!他其实完全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墙角的那块污渍在他的小脑袋 中变成了兔子,还发生了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比你讲的船长和大副要有趣的多了。船 长是什么?大副是什么?岛是什么?他们在岛上找到食物。那“岛”是不是个像冰箱一 样的东西,可以收藏食物?假如我们能够钻进孩子的大脑,也许会发现在你讲故事的时 候,那里简直是混沌一

9、片。孩子努力用他少得可怜的经验来理解、想象他听到的语句, 使你讲的故事变得荒诞不经,最终无法连缀成片,终于,他放弃了你“唠叨”的不知所 依然的故事。而绘本的妙处就是,通过绘画,不但让城里的孩子可以看到什么是农场,农村的孩 子也可以看到什么是“芭蕾舞”,它让孩子们看见“农场中的热热闹闹”。看见暴风雨 来临时动物的恐惧,也看见舞台上演员们丰富多姿的表演在这里也许大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电视不是更适合孩子吗?绘本和电视最大的区别在于启迪想象力上。绘本更能启迪想象力,因为绘本只是给 了部分的内容,而不是全部的东西,让孩子凭借现有的画面,通过想象去拼凑出完整的 东西。而电视则最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因为电视

10、中的每分钟会出现几十副画面,大脑 始终是接受者,来不及想象,电视就给了一切的画面。所以,这两者表面上看好像是一 样的,实际上则是完成不同的,一个人长久看电视,结果会很糟糕,他的想象力、创新 力、独立学习的能力都会被扼杀。语言形式与想象力电视不需要想象力(太软)。绘本启迪想象力。纯文字完全的想象力(太硬,不适合学前以及低段儿童)。许多老师都发现班上的孩子很喜欢看卡通漫画,喜欢图多文字少的书。我特别不 喜欢孩子们迷恋漫画书。现在市面上买的看漫画书良莠不齐,甚至相当一部分内容低俗、 充满暴力和色情。当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读图”时代。所谓“读图”就是看漫画、电视或电 脑、智能手机等,是以图像为主的接受信

11、息方式。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阅读形成冲 击。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各种信息刺激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 前或者电脑或智能手机中度过,他对图像会更感兴趣,图像占据了他的输入渠道,建立 阅读文字兴趣的最好时光错过了,以后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现在患“电视痴迷症”的孩 子太多了,上网成瘾的孩子太多,智能手机控的孩子太多! “读字”之所以优于“读图”, 在于以下原因。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 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 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简单陈述。 而

12、漫画、电视和电脑都是以图像来吸引人,尤其电视,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 互动,孩子只需要坐在电视前被动接受即可。看电视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事, 但它的“读图”方式和被动接受性相对于阅读来说,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学 龄前和低年级的儿童如果把许多时间都消磨在电视前,他的智力启蒙就受到损害。台湾 著名文化学者李敖用他一贯激烈的口气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改变当下这种“读图”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孩子 们喜欢读图这事儿,选择绘本来激发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二)了解绘本1、儿童绘本的定义什么是儿童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文当中用汉字为

13、絵本”,顾名思义就 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 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 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在亚洲,绘本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我国台湾 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而在大陆, 绘本仅为起始阶段或称之为复兴。人类的所有文明都具有图画叙事的传统,文字也起源于图画,中华民族也一样。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都存有我们祖先

14、留下的图画:如岩画、陶器绘 制、壁画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我国最早的用图画叙述事件的记录。夏商周青铜器上的 图画、秦汉时代的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墓室壁画、五代两宋的卷轴画、明清的戏曲、 小说木版插画,总体而言,这些插图,虽具有了初步的说故事的能力,却缺少一个很重 要的元素,它们全都不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它们并不是“为儿童”的作品。而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定是要到五四运动以后,才能被发现。2、阅读绘本的意义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柜,扑面而来的一定是 大量的绘本。我国著名作家彭懿曾说过:“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的馆藏图书有5万 册,其中绝大部分是绘本。面对浩瀚

15、如海的绘本,我瞠目结舌。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懂得 了:绘本才是真正的儿童书!”绘本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它出现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 中期开始充分发展,是新时代出现的、由传统的高品位的文学和艺术交织出的一种新样 式。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 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绘 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更值得一说的是图画,绘本用图画讲故事的 方式,把原本属于高雅层次、仅供少数人欣赏的绘画艺术带到了大众面前,尤其是孩子 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

16、图的精美和细 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绘本中每一页图画都堪称艺术精品。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著名 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老师和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 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当然,绘本不 能立竿见影地实现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 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 的潜移默化的影响。2、儿童绘本的特点(1) 图画具有完整性绘本中的“图”并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脱离的配图,“图”本身就可以表达一 个完整的内容,简单地说,光看图也可以明白故事的内容。这就使儿童绘本深受一些不 识字的幼儿和识字量不大的低年级孩子的喜欢。他们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