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28139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三育儿心得体会 育儿心得体会 推荐度: 小学育儿心得体会 推荐度: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推荐度: 育儿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推荐度: 家长的育儿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二篇:以爱育爱以心育心 以爱育爱以心育心 南任村小学探索创建爱心校园文化侧记 (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铜冶镇南任村小学校长史建华)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出现一些负面情况和问题,怎样更好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日益成为学校不得不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铜冶镇南任村小学结合校情,通过打造以“爱”为抓手的

2、校园文化,牵一发动全身,逐渐形成了“以爱育爱、以心育心”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面貌有了新局面。 一、精神文化先行对“以爱育爱、以心育心”的解读 爱就是喜好,爱心在学校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和学生有深厚的感情,有爱才会思想上重视,才容易自觉不自觉的生发爱的行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和干好工作的基础情感和前提,有爱才有奉献与付出。与其它学校相比,学校有两颗树龄30多年的雪松,树冠亭亭如盖,由于土壤等原因,一颗大一颗小,大的喻指老师,小的喻指学生,“以爱育爱、以心育心”就是以校长的灵魂去引领老师们的灵魂,再以老师们的灵魂去带动学生们的灵魂,以一个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灵魂,以一颗心去影响另一颗心。这就要求领导

3、、老师打铁自身先要过硬,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 先较高标准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良性互动,师生不断熏陶感染,强化正能量,形成正能量磁场氛围,润物无声,逐渐形成了“以爱育爱、以心育心”的办学理念。 二、物质文化陶冶校园弥漫“爱”的文化气息 走进南任村小学,意味着走进了“爱”的世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校内建筑、路面等都以“爱”命名,赋予 “爱”的图标,如学校一重门取名“感爱门”;二层院落取名“润爱园”, 两边辅以 “黄坡有路塑德地、龙嘴无涯润爱园”的对联;进入二重院落映入眼帘的是龙嘴喷涌活水的“涌爱泉”;再往前走是手掌型圆拱围绕的“仁爱路”和生发两棵雪松的“悟爱

4、坛”;附属幼儿园取名“博爱楼” ;小学教学楼取名“育爱楼”等;院落南墙是爱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学习、爱环境等“爱心”故事;校园北边的育爱楼走廊楼柱上是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励志格言”等,处处发挥育人的功效,让我们的教师“奉献爱心、点燃希望”,用“爱心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用教师的“一腔爱意润蓓蕾”,使学生“万棵桃李吐芳华”,最终实现学生“立德修身凌云志、博古通今栋梁材”,打造 “爱心校园”“书香校园”。 经过精心布局,把有限的空间赋予了无限的“爱心”,使整个校园充满“爱心”哺育,以教师之“爱”,育学生之 “爱”,让学生在“爱”中全面发展,在“爱”中健康成长。学校

5、开设了“葫芦丝”、“竖笛”等特长班,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特长;以国学经典诵读为载体,挖掘“爱”之魂,欣赏“爱”之宝,传承“爱”之意,开展“诵经典、塑美德、润人生”活动;教师要真正的把一腔“爱心”赋予对孩子们的辅导和教育之中,让孩子们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感受“爱”、领悟“爱”,升华“爱”,实践“爱”,争做文明、懂礼、博学、儒雅的好少年,使学生在既平凡又浓重的氛围中愉快、健康、阳光成长。 三、行为文化强化养成“爱心”习惯,润泽人生“爱心”教育,是为了把“爱”的思想、“爱”的精髓根植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爱”,践行“爱”,把“爱”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之中。学校定期开展“我做爱心

6、小明星”评比表彰主题大队会,颁发“爱心小明星”奖牌。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社会,以至于爱党、爱祖国的美德。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爱心”习惯。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改观,德育初见成效, “爱心”教育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金钥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始,今后将且行且探索、加强薄弱、弥补不足、以求再进。 第三篇:育心经典 育心经典 育心经典1是国内著名的儿童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专家、“累积式教育法”的 创始人赖国全老师编写的一套儿童读经国学教材。 教材的特点: 大字注音,简繁对照, 童音跟读,累积

7、教学。 精选纸张,横版印刷; 大字注音,简繁对照; 童音跟读,累积教学; 经济实惠,周到服务。 全套教材包括: 第四篇:心育论文 心育论文 题目:精雕细琢,方成大器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浅谈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李云梅 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 1 精雕细琢,方成大器 -浅谈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本文讲述了优秀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并倡导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一起来关心“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优秀生 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我们教师大都把心理辅导的重点放在那些情绪稳定性较差、孤僻内向、各方面都无“亮色”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 “后进生”

8、身上。而优秀生由于总是给人一种好学上进、认真勤奋、循规蹈矩的印象,他们是那些智商较高和学习成绩特优的学生群体,是老师宠爱的“好学生”,家长心目中同龄人的楷模,社会和媒体称颂的对象,也普遍被认为是未来的精英。教师往往被他们所带来的荣誉和骄傲蒙蔽了眼睛,可是我国一项统计表明,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中,每10例中就有6例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优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生的培养要注重道德、智慧和身心的同步发展。如果把优秀生比作一块美玉的话,教师即使发现心中的“美玉”出现了瑕疵,也往往觉得“瑕不掩瑜”,在随意和麻痹中浪费掉一个个教育的好时机,使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而愈发

9、加剧,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一块美玉的坯子,如果不精心雕琢、打磨,恐怕最终成不了美玉。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造就出“智育和心育齐飞,智商与情商共长”的新世纪优秀人才。 通过对身边的优秀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许多优秀生虽然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傲心理 长期以来,由于优秀生自身具有的资质及努力,往往能取得比较成功的结果。而且,在一定范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优势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一个班总会有那么三几个各方面比

10、较拔尖的优生。赞扬、奖励、各种各样的荣耀,都加在他们头上,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心理定势,总认为自己是天才,对老师的道德、品格、心理等教育嗤之以鼻,长此以往,导致看不起他人,对其他同学的缺点、尤其是后进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持轻视、鄙夷的态度。像这样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纠正, 2 造成的后果是不可小视的。 二、妒嫉心理 古人云:“文人相轻”。在优秀生内部,也存在着妒嫉、恶性竞争的不良心理。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出类拔萃,并且他们在表扬和赞誉声中长大,往往想“独享”班内老师重视、同学羡慕的荣耀,成为“万众瞩目” 的焦点。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把努力的方向放在了

11、如何“对付”超过自己的同学上,甚至采取阴暗的手段进行不良竞争,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重新夺回“一枝独秀”的优势。这种心理如果任其发展,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使自我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发生了严重偏差,容易做出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狭隘,不仅自身得不到提高,而且影响以后的成长。 三、追求完美,心理承受能力差 优秀生常常受家庭娇生惯养和溺爱、老师的过分保护和宠幸、同学的拥戴和仰慕,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也使他们对自我的要求一步步加高,形成过分追求完美的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过高期望、过分要求,总是要求自己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不能有一点疏漏;另一方面,追求完美倾

12、向还表现在对他人和环境的过高期望。这种心理状态一方面有可能表现得胆怯、退缩、畏惧,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则可能表现得蛮横不讲理,或者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追求完美的必然结果还在于比他人更容易发现,也更难接受不完美的事物,对现实中的不如意往往特别敏感,这样的学生在认知方式上比较容易看到事物的消极面。 四、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由于优秀生的自傲心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有的过高估计自己,傲视一切,这就使得他们不能与人平等地交往。嫉妒心理也是优秀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天敌,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中伤别人、怨恨别人、诋毁别人,甚至还有报复行为,把嫉妒的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嫉妒心理造成他们交往受挫。过度追求完美也使得优秀生产生多疑心理、虚荣心理,他们时时处处想表现出自己高人一筹,以此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夸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从集体中孤立出来,甚至与同学形成对立,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些都必将大大影响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