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80524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 的思考2关于加强园区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全市园区标准化状况调查背景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 济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在这种大背景、大趋势下, 我市园区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站在新的区域经济和科 技发展的角度审视标准, 标准更成为区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新来源。1-7月,全市11个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势强劲,位居全省第三。全市 11个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实现主营 业务收入335.86亿元,同比增长 42.68%,占全省工业园区 比重

2、11.57%;从业人员达12.31万人。随着我市主攻工业、 决战园区力度的加大,园区工业主平台效应日益显现。今后几年是我市工业园区发展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对园区内主导产业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从根本上提升产业水平,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促成园区上下游企业、同行业企 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材料采购、设备使用、生产制造、 等方面开展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但是,我市园区的标准化工作还将面临发展过程中的难题。首先,我市园区企业整体采标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较差。通过对全市11个工业园区721家企业1266个产品进行标准化状况普查,采标情况见图1,采标率见图2。#全市

3、园区产品采标情况分布全市园区产品采标率口国际标准11.1% 国标率56.2% 行标率14.3%口地标率4.6% 企标率13.8%图2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市园区企业采标水平较低,采用国 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 值的产品只占总数的 11.1%。园区企业大多高度依赖于地方 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从事地方自然资源的初级开发,基 本上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数量 占全市园区企业 60%以上的机械电子、 有色金属加工、建材、 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采用国家标准率 也只有63%,整体水平较低,是园区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见表1)。全市园区主导

4、行业工业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情况产业页目 调查企 业总数 (家)广叩总 数(个)执行标准情况国家标 准(个)行业 标准 (个)地方 标准 (个)企业 标准 (个)采用国际标 准或国外先 进标准(个)取得米标 标志产品 数(个)获质量体 系认证数 量(家)机械电子1923931有色金属 加工5710173173建筑材料799177196917食品加工18219810775429医药化工1664484345252纺织服装303281032轻工3738225633农业生产 资料222317453总计44247930591509119337其次,企业标准化意识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对标准 化工作在经济和社

5、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标准的战略 地位的认识不足,标准作为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作用还没有 完全体现,部分行业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 平的意识不强。同时,标准化工作组织结构和标准发展模式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质监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 企业之间缺乏协调一致的促进标准化发展机制。其三,园区中小民营企业标准化水平亟待提高。除少数 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外,大部分园区企业对标准化工作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标准化技术基础薄弱,不注重 以标准化工作带动技术吸收和技术转化,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大多只有 1份产品标准,构不成标准对产品 的监督控制体系,有些即便建立了中间产品、工

6、艺等内控标 准,但往往没有执行到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其四,标准化支撑服务平台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现有 标准信息资源和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覆盖我市重点产业和 新兴产业的发展领域, 企业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国家及国际标 准化活动。其五,标准化专业人才匮乏。园区内企业除了规模以上的企业具备标准化专业人才以外,其他企业的标准化人员大都是兼职,且大都不具备专业职称,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标准 化人才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标准化工作人员。思 考未来,我市园区标准化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主攻工业、 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坚持以推进工业标准化为突破口, 抓住重点企业,树立标准化工作典范,引领整体工作的推进; 坚持

7、以标准为技术支撑,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质量安全; 探索和建立工业企业适应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求的标准 化工作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第一,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的 宣传力度,增进社会和企业对标准化的了解,提高园区企业 的标准化意识;加大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为标准化 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园区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性, 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切实加大投入,力求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第二,充分发挥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提高 企业的标准化水平, 推动园区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 先进标准,引导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推动有条

8、件的大企业建立企业标准联盟,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 国际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要 设立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从政策制定和资金上豉励引导企 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及时把专利、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 工作转变为生产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增强我市园 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我市园区工业产业不断优化和升 级。第三,继续强化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根据我市工业 园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光伏产业、新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食品安全、现 代物流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加快 制定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大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力 度,充分

9、运用标准化的手段,有效提高重点领域规范化管理 的水平。第四,进一步完善公共标准信息和检测服务平台。进一 步完善标准信息资源库,加强标准信息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标准化研究能力。加强与发达地区标准研究服务机构的协作,广泛收集国内外各行业标准信息, 建立涵盖我市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标 准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构建覆盖全市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国内外标准文本、标准信息查询、标准动态 跟踪、标准研究咨询等服务。第五,加强标准化中介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入市场 化机制,着力培育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豉励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技术标准服务机构,并面向全社会提供技术标准服务,提升标准化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培养、引进标准化专业人才,以标准化基础良好的大企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平台, 采用培训、深造、 整合资源等方式,更新和完善全市标准技术专家库,广纳各 方人才培养我市标准化人才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