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28028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一、疏肝以和情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们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情志刺激所致或引发的病证亦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对于情志病证,可应用心理疏导来治疗,但绝大多数情况还需配合药物治疗,调脏以和情。药物疗法适用于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脏腑功能受损比较严重之时,如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言:“移精变气乃小术耳。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对于情志病证的治疗颇有心得,每每从五藏人手调治,效果显著。临证常采用疏肝法、养心法、调理脾胃法、交通心肾法等以达理脏安情之目的。作者试结合张教授病案分析如下。1、疏肝以和情

2、疏肝法是临床治疗情志病证最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肝具有调节包括情志在内的机体各项功能的作用,而各种情志的变化亦可反过来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因此通过调节肝疏泄气机的作用就能调和异常的情志变化。究肝失疏泄之因有虚实两端,虚者因肝肾之阴血亏虚,实者因气机不畅,临床表现亦不外乎疏泄太过或不及两个方面,故治疗上虚者以滋补阴血为主,实者以疏导气机为主,太过者则抑之,不及者则扶之。滋补肝肾阴血的常用方剂有四物汤、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肝气逆者如柴胡疏肝散,气火上逆者如龙胆泻肝汤,肝气郁者如逍遥散、四磨汤、半夏厚朴汤等,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辨证加减病案1女,36岁,于1998年3月20日因头晕、头痛五年就诊。自述因

3、惊恐致头晕时发时止,发则头昏胀痛。无目眩,每于春季或生气后加重,时胸闷,善太息,易惊恐,舌红苔薄白,脉弦弱。诊为肝气不舒,治以疏肝解郁,方以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9g,炒白芍9g,柴胡6g,薄荷6g,川芎9g,人参10g,炒白术9g,香附9g,陈皮9g砂仁9g甘草3g。经加减服用9剂而诸症尽除。按:内经云:肝气虚则恐。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指肝虚则本身易生恐情,二指肝虚则恐而情易伤。本案患者之病虽由惊恐所致,然此患者正值壮年,肾气尚强,故无明显的肾伤征象,但是肝肾同源,子又以肝为先天,因经血之故而肝血易不足,不足则易伤,故惊恐之情志导致了肝气不舒,升发不及。病每于春季加重是因春为肝所主之时

4、,春肝宜升为健,欲升而不能,故病重。经用药物滋补肝阴血之体,助肝气升发之用,则气机条达,诸症自愈。病案2女。59岁。1997年12月22日因主诉“烦燥欲死三年”就诊。精神卫生部门诊为强迫症、焦虑症。病初因生气惊吓所致。现悲观厌世,躁动不安,心跳动欲出,感觉饥饿但吞咽困难,咽中如有物阻,每日下午5时左右岀汗1h,五心烦热,恶梦,面赤头昏。舌红苔薄白干,脉弦细数。诊为肝旺心弱。施以疏肝养心,化痰安神之法,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治疗。【处方】:生白芍9g,柴胡6g,川芎9g,枳壳6g,姜半夏6g,陈皮9g,远志(炙)6g,夜交藤12g,代赭石12g,郁金9g,当归9g,砂仁9g,甘草3gJ石菖蒲3

5、g。6剂后觉咽部畅通,饮食无碍,心中稍安,但五心烦热及汗出如前,遂上方去姜、半夏、陈皮,加人生龟板12g,生地黄9g,五味子9g,加减调理1个月,烦躁基本消失,余症亦除。【评按】:本患者之病因情志而起,怒伤肝,惊伤心,气滞痰凝、气火伤阴等病理变化随之而起,病证复杂,祛痰养阴不能并用,故采取分化瓦解之法,但治疗过程中总以疏肝养心为主旨。二、调心以安情调心以安情心为五藏六腑之大主,主调控情志,心伤则情难自控,故临床可运用调养心神法治疗情志病证。本法适用于情志伤及于心,致喜怒悲恐不得自制,兼见心慌,或胸闷胸痛等症,治疗时或益气,或养血,或祛痰,或活血,或安神,总之,以使心安而情和为最终目的。如金匮之

6、甘麦大枣汤即为养心血、安心神之经典方剂,善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之证。病案3女,3岁。于1998年1O月6日就诊。主诉:身易强直2年余。患儿之母自述怀孕期间曾因公婆离婚之事受到精神刺激。患儿自岀生后67月开始发作上述症状,性情易急躁哭闹,难以哄劝,稍大后每次发作结束常自觉羞愧。现每晚发作强直,似角弓反张样,发时呼之不应,但无口吐白沫,无怪叫声,情志刺激则加重,痰多,常咳嗽,眠差,纳少,面黄,舌淡苔白,脉数弱。【诊断】为痰扰心窍。【治法】健脾化痰,养心以安神。【处方】:当归5g,丹参4g,炙远志4g,人参6g,炒白术5g,胆南星4g,陈皮5g,砂仁5g,郁金5g,甘草3go服上方2剂后,身强直未再发

7、作,惟于哭闹时稍身体后挺,后半夜眠不实,不咳,但嚼中有痰,纳食好转,舌红苔白厚,脉数弱。上方去白术,加茯苓4g、生龟板6g,陈皮减量至4go随后又加减服用4剂,患儿强直之症已不再发,性情亦大为改善。【评按】:患尼在母腹时曾受情志刺激,致稚嫩心神受损,又其母为家人思虑过度,气结生痰,母婴同气,亦影响至胎儿。最终导致孩子岀生后痰闭心窍,痰郁化热,痰热内二扰,故烦躁哭闹。正如内经所云:诸躁越,皆属于火。治以化痰养心则情志自和;水液成痰,无以化阴,筋失所养,加之火大生风,故伴发身强直。经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故二诊时加人生龟板养阴以柔肝,如是则筋自舒。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温燥之品不宜久用,故去白术,

8、减陈皮。病案4女,76岁,因常大笑不能自控就诊,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常有一过性意识丧失,常无故大笑不止,日发作数次,笑后全身乏力疲倦,腹中胀闷,有时又急躁易怒,虽自知但无法控制,苦不堪言,舌红苔黄厚,脉弦涩而沉,拟用益气活血通络之法,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25g,当归尾9g,牡丹皮6g,郁金9g,人参10g,炒白术9g,鸡血藤6g,明天麻9g,生龙骨12g,地龙9g,砂仁9g,甘草3g。服上药3剂后,虽仍时欲笑,但时间缩短,且可勉强控制。又3剂后,情绪渐平,继续服药以善其后。【评按】:本例患者年老体弱,气血俱亏,阴血亏虚,虚阳上越则易怒;气虚血阻于络,阻于四肢脉络则发肢体不利,甚则

9、痿废,阻于心脉则心包代心受邪。灵枢经脉日:“是动则病喜笑不休。”喜则耗气,故每当笑后则无力,气虚不运则腹胀。故治以补气为主,兼以养血通络,平肝潜阳,又血郁而化热,故又加牡丹皮、郁金以解血中郁热,如是标本兼治,心神得安而情和。三、调理脾胃以安情人之情志活动与中焦脾胃有密切关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焦所化生之气血,是情志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是中焦脾胃的升降斡旋,对于情志之气的正常运行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因而调治脾胃,使其升降相因,枢纽和利,是临床治疗情志疾病的重要手段。结合以上病例可以看出先生治疗情志病之法亦每每配以调理中焦气机之药物。四、交通心肾法心居阳中之阳,肾位阴中之阴,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主,二者阴阳相济,对于全身的各项功能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肾相交代表了机体阴阳、气机的升降协调,各种情志活动亦代表了不同的气机状态,是脏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故而心肾相交是情志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中国医药汇海说:”人之所以由感觉而生情志者,神主之也。神生于肾中精气,上归于心。阴精内含,阳精外护,是以光明朗润,烛照万物,及感触万物,发生七情。”因而I临床之心肾不交证,常岀现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如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梦遗梦交、健忘等,此时交通心肾可获良效。常用方剂为【黄连阿胶汤】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