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保健穴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77156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保健穴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用保健穴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用保健穴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用保健穴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用保健穴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保健穴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保健穴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保健穴位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 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 扶正祛邪的作用。定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部、外膝眼下3寸, 胫骨前脊外侧一横指处,为人体第一大保健穴,可提高人体免疫 力。功效:生发胃气、燥湿健脾。主治:(1)胃痛、胃胀、腹胀腹泻、便秘。(2)虚劳诸症。为强壮保健要穴、可经常用手按揉或艾灸。(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 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 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 绞痛、膀胀炎、阳痿

2、、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 炎、休克、失眠等。)(俗话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灸法:灸5-15壮,温灸10-30 分钟。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 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 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 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 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局部有温热 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 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 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 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古今大量的

3、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 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三里 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 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 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 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 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文献: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 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 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灵枢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

4、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 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四总穴肚腹三里留。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马丹阳十二穴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 泻。2合谷:定位:为人体第二大保健穴,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掌 背侧,第二掌骨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 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 拇指尖下便是穴,可以经常按揉,按揉时朝着小指的方 向,用力不宜太重,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 堕胎)。别名虎口。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 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 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

5、 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 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 得到缓解和治疗。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 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 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 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 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主治:(1)头痛、目痛、齿痛、耳聋。(2)发热、恶寒,热病无汗或多汗。(3) 经闭等妇产科病症千金翼“产后脉绝不还,针合谷,三分,急补之。”圣惠方“目不明,生白翳,皮肤痂疥,遍身风疹。”铜人“妇人

6、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鱼际:为肺经之特定穴-荥穴,五行属火。名解:鱼际。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际,际会、会 聚也。鱼际者,水中之阳聚集也。本穴气血为太渊穴传来的地部 经水,由于肺经经水经过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失散,因此传 至本穴的地部经水已较稀少。而本穴所处为西方之地,地性干燥, 故其经水吸收脾土之热后大量蒸发上达于天。鱼际之名即是意指 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这种主要变化,故名鱼际。2) 肺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指本穴的经水经列缺穴的 分流、太渊穴的散失后流经本穴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也。3) 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因本穴 气血为地部经水,量极少,受脾土之热而较多蒸

7、发上达于天,表 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属火。定位:位于掌侧、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功效:气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治法:寒则补而留之,热则泻气摇孔出针,主治:1、咳嗽、哮喘、咳血;2、咽喉肿痛、失音、发热。4. 太冲:在足背大拇趾第二趾结合的方向向后,在足背最高点前 的凹陷处。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 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 经”路线。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从理论上讲,原穴往往调控着该 经的总体气血。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 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压痛感,温度或色泽发生变 化,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于软

8、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从实践上讲,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 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 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从个人保健角度来说,按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若按压太冲 穴时有压痛感,那说明肯定有问题。如果没有也不妨多按揉,因 为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用力应以适度 微痛为宜,循序而进。位置可以在太冲穴附近,有时也可能在肝 经的其他有结节、压痛感的部位,比如说蠡沟穴。切忌用力过大, 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一般一个穴按四五分钟即可。按压后可以 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穴道名解(1) 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

9、该穴名意指肝经的 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 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 同。(2) 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 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3) 太冲穴属土。属土,指太冲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 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 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主治:(1)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咽痛。(2)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3) 逆等肝胃病症。5. 太溪:肾经腧穴、原穴。 在足内侧内踝尖后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名解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

10、经水液在此形 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 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主治:(1)头痛、目痛:健忘失眠(2)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3)消渴、小便频数、便秘、遗精、阳痿等肾虚病。(4)月经不调。(5)腰脊痛6大钟:1)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 其声混厚洪亮。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 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 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太钟名意与大钟同。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内缘处功用:益肾平喘,调理二便。主治:(1)腰脊强痛、足跟痛(2)遗尿、便秘、月

11、经不调。(3)太溪和大钟联合按揉可治口腔溃疡7.照海:照海,针灸穴位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三。属足少阴肾经,为 足少阴、阴跷脉交会穴。位于足内侧内踝正下凹陷处。主治候风 闭塞,阴挺,失眠等。内踝高点下缘凹陷处。主治:(1)咽喉干痛、失眠、目赤肿痛(2)小便频数(3)月经不调,带下证。8肾俞:在背部、跟肚脐在同一高度、脊柱旁开1.5寸、左右个一。主治:肾俞有很好的补肾作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多种病 症。(1) 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症。(2) 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病(3) 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疾(4) 平时经常可用两手按揉、搓热,时间和地点不拘也可 用艾条灸、拔罐。9.胰

12、俞:肩胛角下两指、脊柱旁开4指的交界处。主治:消渴、多食、多饮、多尿,用以按揉和拔罐。10内关: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前臂中间的两条筋之间。主治:(1)心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2) 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3) 失眠、郁证等中风神志病经常可用手指或用圆橡皮头有节律的按揉轻重适宜。11关元: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也是一大保健穴早晚按揉 可治(1) 虚劳冷痹、赢廋无力等元气虚损等病症(2) 少腹疼痛(3) 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疾病(4) 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5)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病症 12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主治:(1)遗尿、小便不利、闭等泌尿系疾病(2)遗精

13、、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3) 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 尽带下等妇科疾病13.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主治:(1)虚脱、形体赢廋、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2) 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便秘等肠腑病证(3) 小便不利、遗尿等泌尿系疾病(4)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等妇产 科病症。14神阙:肚脐中央主治:(1)虚脱、中脱证等元阳暴脱(2) 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症(3) 水肿、小便不利。15.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侧面后缘主治:(1)肠鸣、腹胀腹泻脾胃虚弱证(2) 月经不调、带下、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症(3) 心悸、失眠、高血

14、压(4) 下肢痿痹、阴虚诸证。16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1)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2)膝痛17.血海: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的隆起处。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2)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18瞳子醪:目外眦外侧约0.5寸、眼眶外缘凹陷中主治:(1)头痛(2)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19睛明: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主治:(1)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2)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3)心悸、怔忡。20.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主治:(1)头痛、眉棱骨痛(2)眼睑瞤动

15、、眼睑下垂、口眼流泪、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等目部病症(3)呃逆保健穴家庭常用方法一般家庭保健常用手指按揉法,一般在吸气时按下, 按3-5秒,呼气时休息2-3秒,重复再按。每个部位重复 按压3-5分钟,这样做效果最好。背俞穴可以拔罐。1.每天每顿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3分钟,接着按双侧鱼际穴 3分钟,再按双侧足三里穴3分钟。有利于保健,预防感冒、 高血压、糖尿病,可治疗关节痛、腰痛、夜尿多、口舌生疮。2.每天晚上9-11点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后,先按揉两侧太 冲穴、每穴3分钟,接着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3分钟。最后 在两侧肾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 有利于消渴病的治疗。可有效预防肝气郁结,肾阴虚等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