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27605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课题:剪羊毛科目:音乐教学对象:四年级课时:1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学唱歌曲剪羊毛,并为歌曲编创伴奏、伴舞进行表演。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意趣。二、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的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创造美的意识。2、学会歌曲并用愉快、活泼的声音演唱。3、编创伴奏、伴舞进行表演。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活泼,非常好动,在学习知识技能时采用 打击乐器学得更有激情。2用情景导入

2、增加学生的学习氛围3模仿表演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乐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路,学生主要是运用了练习法、欣赏法和表演法(一)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带有附点节奏,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赋有动感等特点。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学生将视听有机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节奏表现出的不同形象,又听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从而使本课的知识难点得以顺利得以解决。音乐的审美育人功能有着鲜明的科学特点,那就是必须通过艺术本身来实现这一效(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

3、出问题(三)深入理解,激发情感,指导演唱,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同时综合其他艺术手段进一步表现歌曲。 媒体教学法:在教学开头小练习中辅以影视媒体,激发兴趣、拓展视野。该教学策略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开心融入到音乐课。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愉快、活泼声音演唱。难点:能够用所学的节奏型及表演动作为歌曲编创伴奏、伴舞。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机境。(1)播放音乐,学生自编动作进教室。(2)我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参加

4、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有什么?学生自编动作进教室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编动作进教室用语言组织教学 (二)音乐小练习教学中我运用投影机课件,播放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牧场,首先走出一个小男孩,接着又跑出一匹大马,这时,在牧场的栅栏上出现了两条节奏不同的旋律。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旋律,引导听辨:哪一条旋律是表现小男孩“走”过来的?哪一条是表现大马“跑”过来的?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带有附点节奏的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来的,并通过模仿大马跑的动作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赋有动感等特点。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学生将视听有机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

5、了不同节奏表现出的不同形象,又听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从而使本课的知识难点得以顺利得以解决。音乐的审美育人功能有着鲜明的科学特点,那就是必须通过艺术本身来实现这一效率。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拍击,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表现出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如:拍肩、拧指等),从而保证节奏拍得准确。第二步:于音乐声中进行节奏练习,其方法是带领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形式练习A、拍手;B、模唱;C、手势。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音乐声”正是歌曲的旋律,伴随着三种形式的练习,歌曲旋律也相应出现了四遍。这样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技能练习,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在听中

6、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作了有利的铺垫。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拍击,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表现出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如:拍肩、拧指等),从而保证节奏拍得准确。第二步:于音乐声中进行节奏练习,其方法是带领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形式练习A、拍手;B、模唱;C、手势。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音乐声”正是歌曲的旋律,伴随着三种形式的练习,歌曲旋律也相应出现了四遍。这样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技能练习,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作了有利的铺垫。(三)新授歌曲剪羊毛1、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

7、如:这首歌是谁写的?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人们为什么要剪羊毛?剪羊毛的时候小羊疼不疼?工人是怎样给小羊剪羊毛的?等等。在与学生共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外国民歌的由来在民间生活劳动中产生并广为传唱的歌曲,更可以借此契机向学生播放画面,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将人文地理的知识渗透于教学中,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2、师先范唱第一段歌词,要求学生听辨歌曲分几个乐段?3、学生唱第一段时先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再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句。然后要求学生转声唱歌词。4、生学唱第二乐段时,师先范唱该乐段,引导学生听辨哪一个乐句是第一乐段中的重复或变化。再要带领学生视唱一、二乐句的旋律,然后要求学生完整唱歌

8、词。5、学生完整演唱歌曲。6、深入理解,激发情感,指导演唱时,师先用语言启发:同学们,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接着师范唱带有这些词语的乐句。让学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演唱。学生听辨歌曲分几个乐段?学生唱第一段时先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再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句。然后要求学生转声唱歌词。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深入理解,激发情感,指导演唱时,师先用语言启

9、发(四)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歌曲1、带领学生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分组演奏,要求集体评价,找出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2、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同时综合其他艺术手段进一步表现歌曲。如:A、请12名学生领唱第一乐段,其他学生齐唱第二乐段;B、让学生讨论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C、学生自选头饰小羊、剪羊毛工人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D、学生创编图画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此环节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学生在其情感体

10、验,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学生讨论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带领学生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五)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听音乐出教室。这一环节与开头听音乐进教室互相呼应,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歌曲,全面实现了本 七、教学评价设计 歌曲为 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前三个乐句节奏基本一致,“” 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句末都以“ | | ”这一节奏型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跃,展示了剪羊毛的工人熟练、轻捷

11、的动作。第四乐句从高音“2”的附点节奏开始,连续级进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突然反跳上行八度,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坚信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重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三、四乐句,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八、板书设计剪羊毛音乐小练习新授歌曲剪羊毛1、听歌曲录音。2、师先范唱3、学生唱第一段4、生学唱第二乐段5、学生完整演唱歌曲6、深入理解,激发情感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本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扩展了音乐课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了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端正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