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燃烧与灭火》教案(2012年12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264244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燃烧与灭火》教案(2012年12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燃烧与灭火》教案(2012年12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燃烧与灭火》教案(2012年12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专题:《燃烧与灭火》教案(2012年12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燃烧与灭火》教案(2012年12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燃烧与灭火》教案(2012年12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2年12月18日)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课题1。燃烧与灭火是模块“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首先,本课的教学内容从传统的燃烧条件的知识性讲授,转移到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角度看待燃烧;再者,有关燃烧和灭火的实验从以往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体现了本课题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所发挥的功能。燃烧与灭火的核心部分是应用控制变量的思路探究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多因素对单一结果影响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化学实验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这个探究过程能让学生从简单熟悉的燃烧问题入手,逐

2、步认识如何应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比实验,进而迁移到复杂问题的研究中。此外,本课题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生活中安全用火、火场逃生的常识都是非常必要的。(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些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知道氧气是一种助燃性气体;系统学习了硫、木炭、铁丝、氢气、红磷、镁条等物质的燃烧实例。此外,学生对于燃烧与灭火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的难点并不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知识性目标,而是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方法的目标。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对已学燃烧现象的对比归纳,了解燃烧的概念。(2)通过探究

3、实验,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3)通过推导的思维方法和开放性实验,掌握灭火的原理。2、过程和方法:参与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学习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2)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看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教学难点:应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比实验。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情景设置】1、生活中,燃烧事例比比皆是,你能列举一些吗?2、沿着历史的脚步,结合图片介绍燃烧与

4、社会发展的关系。【回答】列举燃烧事例。【了解】燃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习情景。图文并茂地介绍人类利用燃烧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立燃烧概念【引导】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并由此归纳燃烧的概念。在氧气中燃烧的事例观察到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生成白烟。镁条燃烧 木炭燃烧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构建新知】燃烧的定义【讲解】课本上的燃烧定义是狭义的,以后我们将会通过高中的学习,认识更为科学、广义上的燃烧定义。【回答】仿照红磷燃烧的现象,写出镁条、木炭的燃烧现象,并由此归纳燃烧的特征,得出燃烧的定义。采用引导教学法,由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学生在学习材料的层层

5、引导下,自主归纳燃烧定义。探究燃烧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作出猜想】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引导并组织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对比实验。具体做法为:1、先进行演示实验:分别点燃木条和玻璃棒,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这是一组什么实验?实验中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2、展示下列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方面来分析该对比实验,其中的变量是什么?不变的量是什么?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进行实验】进行实验,强调实验中的观察点。【收集证据】提问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分析【解释与结论】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6、而红磷不燃烧,这组对比实验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组对比实验又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怎样可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反思】为了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作出猜想】燃烧的条件是:氧气、可燃物、一定温度【设计实验】1、先观察实验,再回答问题:这是一组对比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2、分析装置图,回答问题:实验中的变量是氧气。不变的量是可燃物和温度均达到着火点。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气是不是燃烧的条件。【进行实验】实验,记录现象。【收集证据】回答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1、试管中的

7、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3、往水中的白磷中通入氧气。4、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实验反思】逐步形成装置图13“探究燃烧条件”是本课中的主体环节。本环节通过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燃烧的条件展开了探究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落实了教学重点。此外,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信息运用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探究实验的核心部分是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来设计对比实验,此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由浅

8、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掌握如何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探究灭火原理【情景设置】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燃烧也不例外,它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它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但如果控制不当,就要酿成严重的后果。播放图片:火灾及常见的灭火方法。观看图片,认识燃烧的两面性。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引导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推出灭火的原理。【知识应用】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其熄灭,并分析其中的灭火原理。【组织实验】向装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和稀盐酸,观察蜡烛熄灭。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达到灭

9、火的目的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绝。2. 隔绝氧气(或空气)。3.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回答】灭火的原理【知识应用】回答令蜡烛熄灭的方法,并指出其中的灭火原理。【学生实验】向装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和稀盐酸,观察蜡烛熄灭。根据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推导灭火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并让学生体会到“推理”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 从熄灭蜡烛这一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入手,巩固新知识。拓展延伸【讲解】消防安全三步曲:预防灭火逃生。预防:消防安全,以预防为主,防范胜于救灾。在日常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火灾是由电器短路引起的,因此,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预防火灾。灭火:问题1:油锅着火应如何扑灭?问题2:用电器着火能否用水灭火?逃生:带着下列问题观看视频火警电话是多少?报警时要向说明什么?浓烟很大时,应如何逃生?【回答】1、用锅盖盖灭。2、不能用水扑灭。【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观看逃生视频。把本课内容拓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新知识的情境中,接受预防火灾、科学灭火、安全逃生的教育。小结作业学完这节课后,你收获了什么?阅读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P132-133)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一、燃烧的定义二、燃烧的条件三、灭火的原理达成训练链接中考【堂上练习】巩固本课知识,反馈教学效果。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