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19546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明挖基坑施工方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编制原则1第三章 工程概况13.1工程地理位置13.2工程概况13.3工程的地质、水文情况53.4工程的特点及重、难点7第四章 施工准备104.1基坑周边排水和防护104.2其它施工准备10第五章 施工总体部署105.1施工部署原则115.2开挖工期目标115.3工序划分115.4土方开挖工艺流程115.5总体施工顺序11第六章 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116.1土方开挖施工116.2土钉墙施工166.3围护桩施工176.4冠梁施工236.5桩间支护266.6锚索施工276.7混凝土支撑施工316.8支撑格构柱施工316.9基底验槽31第七章 监控量测327.1监控量

2、测项目的选择及确定327.2监测的必要性及目的347.3监测管理及控制357.4监测实施方法377.5监测反馈程序37第八章 施工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88.1临边防护与攀爬设施388.2安全防护重点398.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398.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40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40第十章、冬雨季、夜间施工4010.1组织保证4110.2雨季施工措施4110.3冬季施工措施4210.4夜间施工措施44第一章 编制依据1、北京至石家庄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修改初步设计石家庄六线隧道设计图纸;2、新建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相关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4

3、、石家庄六线隧道明挖基坑周边环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5、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6、我集团公司承建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第二章 编制原则1、坚持可行、有效、经济的施工原则。2、以优质、高效、安全、低耗为施工目标。3、突出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充分体现施工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施工,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4、确保基坑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和稳定。第三章 工程概况3.1工程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石家庄市桥东区既有京广铁路线东侧,石家庄隧道的施工里程为DK278+000DK282+980,隧道全长4980m。京石客专石家庄隧道工程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线路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冲洪积

4、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既有京广铁路东部局部为低洼地。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地面高程一般在60.095.0m 之间,局部地段由于人工挖掘,使地面凹凸不平。 由北京向石家庄沿线途径义堂路、石家庄工务段桥梁领工区、石铁分局建筑段、中铁物资集团、石家庄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石家庄电机厂、中威电机厂、石家庄铁路二中、和平东路、石家庄铁路局车务段、石家庄铁路第二幼儿园、正东路、石家庄铁路供电段、银海灯具城、石家庄铁路工务段、中山路、石家庄客站、胜利五金市场、裕华东路、石家庄市棉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构筑物。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3-1。3.2工程概况3.2.1工程的平、纵断面设计 京石客专左线隧道进口至DK

5、278+619.17段为R=7000m曲线,DK280+900DK281+858.82段为R=12000m曲线,DK282+350.88至隧道出入口段为R=12900m曲线,其余段落为直线。隧道进口至DK278+870段位15的下坡,DK278+870至 Dk280+250段为2.1的上坡,DK280+250至DK282+100为2.2的下坡,DK282+100至隧道出口为15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22m(至基坑底板)。 图3-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京石正线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正线线间距:5.0m;速度目标值:350km/h;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设计坡度

6、: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建筑限界:按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执行。其他线主要技术标准石家庄隧道内改建京广线速度目标值为160km/h,石青客专、石太联络线速度目标值为120km/h。主体结构初步设计断面主要有双跨圆拱(平顶)直墙断面见图3-2、三跨圆拱(平顶)直墙断面见图3-3、四跨圆拱直墙断面见图3-4,结构高度为11.01m13.3m,相应断面结构宽度为:26.3m29.58m、38.3m41.0m、45.05m45.55m、46.61m49

7、.87m。3-2 双跨圆拱(平顶)直墙断面图3-3 三跨圆拱(平顶)直墙断面 图3-4 四跨圆拱直墙断面 各断面里程范围如下表所示序号断面形式里程范围1双跨平顶直墙断面DK278+000DK278+2102双跨圆拱直墙断面DK278+210DK278+7393三跨圆拱直墙断面DK278+739DK279+740、DK280+045DK281+288、DK281+353DK282+176、DK282+267DK282+6904三跨平顶直墙断面DK281+288DK281+353、DK282+176DK282+267、DK282+690DK282+9805四跨圆拱直墙断DK279+740DK280

8、+0453.2.2围护结构形式隧道结构外轮廓距既有线路基边缘(线路中线外4m)的距离,在一倍基坑深度范围之内的地段以及隧道下穿各路口段,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为1.1,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15H,且30mm;地面最大沉降量0.15H(H为基坑深度)。隧道结构外轮廓距既有线路基边缘(线路中线外4m)的距离,在一倍基坑深度范围之外的地段,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4H,且50mm;地面最大沉降量0.3H(H为基坑深度)。基坑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30;带支撑抗倾覆安全系数为1.30;墙(桩)底、坑底抗隆起安全系数为1.60。围护结构形式:

9、一级基坑为“钻孔灌注桩+砼支撑+预应力锚索” 、二级基坑为“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钻孔灌注桩采用1200mm1800mm、1000mm1500mm两种形式,砼支撑截面面积为800mm800mm,预应力锚索第一道为315.23000mm、第二、三、四(局部地段只有三道)道为415.21500mm;桩间网喷100mm厚C25纤维砼,挂6150150mm钢筋网。围护结构具体形式见图3-6、3-7图3-6 锚索及砼支撑围护结构断面图图3-7 锚索段围护结构断面图3.2.3地下管线本标段路内、路外管线繁多,由管线产权单位负责改移,施工单位配合。3.3工程的地质、水文情况工程地质沿线地表覆盖第四系地层

10、,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新黄土、粘性土、粉砂、细砂、中砂、卵石土。岩性特征描述见表3.1。表3.1 地质岩层特性表时代成因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土层厚度(m)顶板高程(m)岩性描述Q4ml11杂填土0.404.70灰黑色、褐色,稍湿潮湿,由砖头、碎石、灰渣、混凝土、粉煤灰及粘性土组成Q4al+pl11新黄土1.109.6074.1966.95黄褐色、褐黄色,坚硬软塑,夹铁锰氧化物和少量姜石,可见小孔隙42粉砂1.2070.50黄褐色,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41粉砂1.103.5068.7267.29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42粉砂1.004.1069.1765.

11、57黄褐色,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少量粘土团块43粉砂0.705.5069.7160.04黄褐色,中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团块44粉砂1.4066.5561.42黄褐色,密实,稍湿,砂质纯,分选一般,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团块52细砂1.201.4067.0165.32黄褐色,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53细砂0.905.2067.9261.53黄褐色,中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61中砂2.7062.90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团块62中砂1.304.5069.3461.99黄褐色,稍密

12、,稍湿,砂质纯,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少量粘性土团块63中砂0.707.1067.9458.73黄褐色,中密,稍湿,砂质纯,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少量姜石及圆砾64中砂1.154.3067.4560.26黄褐色,密实,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团块72粗砂1.001.0062.0362.03黄褐色,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少量粘性土团块73粗砂1.106.9065.5359.67黄褐色,中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团块及圆砾74粗砂1.205.1063.2558.66黄褐色,密实,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圆砾Q4

13、al+pl83砾砂1.601.8061.2760.03黄褐色,中密,稍湿,砂质不纯,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84砾砂0.706.9061.0558.15黄褐色,密实,稍湿,砂质纯,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团块Q3al+pl11粘土1.401.5059.4958.09黄褐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含少量姜石、砂粒12粘土1.201.5049.5248.66黄褐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含姜石,偶见锈斑21粉质粘土0.8011.061.2857.16黄褐色,坚硬可塑,土质均匀,可见铁锰氧化物及白色钙质条纹,夹细砂22粉质粘土1.506.2059.5947.46黄褐色,硬塑,土质均匀,可见铁锰氧化物及锈斑,含小姜石31粉土0.603.3060.7748.91褐黄色,中密,湿很湿,含铁锰氧化物、锈斑、粉砂、细砂43粉砂0.605.9058.5351.08黄褐色,中密,潮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团块44粉砂0.506.0056.6746.61褐黄色,密实,潮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粉土团块、偶见圆砾53细砂1.004.4057.9049.23褐黄色,中密,潮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含粘性土、少量锈斑54细砂0.803.805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