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19446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说课稿,仔细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1一、说教材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亲情依依”为主题绽开。 爱如茉莉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文章用清爽、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看这件小事,告知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

2、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妙的画面。它告知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妙;至爱无声,任何表明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真爱是妈妈为爸爸煮的饺子;是爸爸匆忙赶去医院的着急、牵挂、担忧;真爱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散发出的芳香。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详细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育语感;真实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袤的空间

3、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细微环节描写,理解什么是真爱,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四、说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化的特点;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五、说教法

4、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状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行谈话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教学法、探讨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协作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白板,使学生主动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乐学善思悟情。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角色朗读、默读、合作沟通、探讨探究等方

5、式绽开,并要求学生在沟通学习中勾画出美丽词句并体会思想感情,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六、说教学过程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新课。导入时再用暖和的感觉来齐读17课的课题,说说课文给我们这篇课文介绍了茉莉花特点是什么?回忆上节课映儿对爱产生质疑:这也叫爱?进行探究解疑,映儿对爱如茉莉的质疑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其次环节:精读探究,品细微环节,感悟真爱如茉莉。围绕“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妈妈为什么却说真爱如茉莉?”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突破的难点。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文中细微环节品读文中细微环节,因为文中字里行间都镶嵌着父母

6、之间的相互关爱,让学生从细微环节中去体会真爱如茉莉。首先,我采纳生默读(6-16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真爱如茉莉?”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适时地出示PPT课件,让生去欢乐学习学问,去关注爱的细微环节,因为文中爸爸妈妈的爱都镶嵌在课文的细微环节中,从细微环节中可以感受到“真爱如茉莉”,学生边默读边画出细微环节描写的句子,然后抓关键词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后沟通。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那就是爱。映儿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相互关爱。其实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那么平常,那么简洁。原来爱就像这平淡无奇的茉莉,平平经常,(简简洁单)正如课

7、题所说(引读)爱如茉莉。最终小结: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告知了我们什么?相互关爱,这样的爱是多么真实无私。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妙。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淌的泉水,就是手指间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的心灵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散发出的淡淡芳香。总之,借助多媒体出示关键句子,不仅把学生们带入学习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真爱理解与感悟。总之,教学中的“听、说、读、思、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正确的

8、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目的。第三环节:升华情感,感悟“爱如茉莉”。理解花香真的能钻进我们的心中吗?什么钻进了我们心中?带着疑问齐读第(17-18)自然段,是爸爸妈妈相互关爱让映子感动。作者通过细微环节,向我们呈现了父母之间那份简简洁单、真实无私、感人至深的爱。作者在文章结尾感叹道(引读)升华情感,感悟“爱如茉莉”。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第四环节:拓展说真爱1、我说真爱是什么?2、多媒体出示爱的小诗与学生共赏。第五环节:作业布置(爱的传递)1、今日回家请把爱如茉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2、搜集有关爱的名言或诗句。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边写边讲,抓住课文主要内

9、容,文中关键词眼去概括,课文对茉莉花特点描写的词语:(板书)平淡无奇、缕缕清香、雪白纯净,突出文章重点,把握中心,最终从学生对爱的小事感悟体会(板书)爱平平淡淡真真实切。以上就是我今日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2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爽、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看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妙的画面。它告知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妙;至爱无声,任何表明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淌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

10、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芳香。这种爱或许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缠绵悱恻,荡气回肠,这样的爱看上去一般平凡,但真实长久,感人至深。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依据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朴实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微环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实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实力。并将“引导学生在细微环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将

11、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真爱就像茉莉。”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难点。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纳了合作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关键词语突破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妈妈爸爸之间真爱的流淌,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相契合,与文中妈妈爸爸的心相交融。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须要一个过程,须要一个环境熏陶,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茉莉花和妈妈爸爸之间的真情流淌这样两条线索,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真爱在不断的升华:第一步,感受茉莉,激起怀疑。在复习导入基础上,我相宜指导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第当学生正品尝在茉莉的平淡无奇、雪白纯净、清香缕缕中时,提出

12、问题“那株茉莉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像茉莉呢?”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步,精读细微环节,体会真爱。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阳光的温柔等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探究、读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第三步:品尝真爱,流露真情。在学生被温馨的画面所沉醉,被文中爸爸妈妈的真爱所感染时,我抓住了文中的“钻”“哦”二字提问,“钻的仅仅是茉莉花的芳香吗?”“哦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在沟通中品尝到真爱往往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洁的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吩咐、一分牵挂等等,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真爱就像茉莉那样平淡

13、无奇、雪白纯净、清香缕缕,让学生回顾文中妈妈爸爸的真爱,在反复的阅读中流露出真情。这堂课的教学,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就像闻名教化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忱的把学问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