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195417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苏教版教学课题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3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4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接触到的山杠爷,好心却落得被捕的下场,从山杠爷的身上,我们懂得树立法治观念显得至关紧要。二、新授课文1学生代表朗读课本P80案例,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

2、治观念?(为什么)(1)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联系谚语:“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2)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联系上一节课中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进行点拨、说明。)(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怎么做)(1)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2)让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课本P81案例后,请学生(3)拓展:从案例中可见,肖某的合法权利受到社会上的摄影机构侵犯,母亲及时拿起法律武器

3、与维护她的合法权利,而她自身却选择了逃避。据此请同学们思考:要是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需要哪些努力呢?(4)引导学生回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回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合法权利遭受侵犯,一定要理智战胜情感,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勇于用法维权(怎么做)(1)学生阅读课本P82案例(2)引导学生回答,教师

4、作小结。5守法必须懂法(怎么做)1.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根据三名同学的违法行为,你准备向他们宣讲哪些法律知识?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1)为了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在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从xx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P83正文第一段,了解: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结合课本点拨: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精力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我们就读的学校开展过哪些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呢?通

5、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要用法、守法必须懂法,而如何懂法呢?(2)由此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内容: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的哪些意义。三、巩固小结,知意导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今天做起作业:课堂练习探究:(1)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2)出谋划策: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区、及个人应采取哪些措施?(3)进而质疑:联系案例,阅读课本P8081,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探究:肖某有哪些失误? 1)不应随意答应老板拍摄婚纱照的要求; 2)与别人签订协议时,没有阅读、了解协议的具体

6、内容; 3)权利遭受侵犯后,不应通过出走选择逃避。(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简评、归纳。)肖某母亲代女儿打官司能胜诉吗?请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我们也象案例中的肖某一样,采取忍气吞声的做法,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那么我们换种方法,请人对侵权者报复又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从上面的情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学生阅读课本P82案例谈教训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段文字内容较易掌握。从上一节内容导入较好,能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新学内容的兴趣。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激发兴趣去探究和讨论研究问题。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引导学生在课本中作出标记,并对应写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授后小记:知识体系清晰,围绕学法、守法和用法三个环节,但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生活中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