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结婚风俗 (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93232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结婚风俗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梅结婚风俗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梅结婚风俗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梅结婚风俗 (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梅结婚风俗 (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梅结婚风俗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结婚风俗 (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梅结婚风俗男方带偶数的接亲男,二个嘴皮女去迎亲。也就是抢嫁妆。理论是未婚。观察为已婚脸皮厚能说会抢的,去把嫁妆拿出来。二个或新郎能说会唱应付女方姐妹。对嫁妆的每一个东西,都要说一段又好听又顺口的吉祥话,要让听的人都觉得满意,才能顺利的从娘家人手里接过来,然后用担子挑走。既然要挑担,首先,当然是扁担和箩筐了,因为是开场,所以要说的不一样,不能落俗套扁担长又长 新郎接新娘扁担长又长,一年四季忙.上年挑元宝,下年挑银洋! 扁担挑上肩,谢谢*(娘家姓氏)府茶和烟。 一担箩八根索,宽儿就上大学千里因缘一线牵 只羡鸳鸯不羡仙。 (指箩筐上的绳子)扁担一对箩,马上接家婆;箩上一片红,来年接家公。蔑箩扁担挑

2、,宽儿真发抛;上学到黄高,清华北大随克(他)挑 代(大)细一抱箩,明年宽伢做家婆 接下来是箱子,红箱四方方,豆地(里面)装宝藏,富贵万年长。红箱四四方,宽儿到中央。大红木箱拍两拍,豆地(里面)装存折红箱四个“脚”,宽儿宽女去留学接下来是被褥和枕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被子枕头是一套,走七宽个小(一去就生个儿子,)被鼓面(被面)绣龙凤,宽儿真有用红花开两朵(被子上绣有大红花),走七宽一对儿(双胞胎),一个擒大钱(挣大钱),一个上大学被子香又香,兜地(里面)困到(睡着)新郎和新娘(发人遐想,最有实用价值的吉祥话)电视机,电饭锅,电冰箱,电扇,洗衣机等电器电视机真正好,七点放新闻,八点放广告,九点放

3、外国佬,夫妻两个坐到笑斗倒电饭煲,确实好,宽个儿就是宝(或者说 宽儿宽女哈是宝)电饭煲真蹊跷,熬鱼熬肉不用柴火烧电扇扇风凉,新郎爱新娘洗衣机绞又绞,走七就宽个晓电视我说不到,走七宽个晓(万金油的作弊法,无论什么都可以用)自行车,摩托车,缝纫机自行车,真方便,不用媒来不用电,夫妻恩爱到百年自行车哪多又多(形容轮子滚动),宽个晓会上学 新郎骑,新娘坐, 宽儿考大学。 摩托车上款(上坡)骑,哈款(下坡)飚,新娘搂着新郎的腰,一边骑就一边消(指KISS)缝纫机,真方便,不用媒来不用电,宽儿有用找大钱沙发,茶几,梳妆台茶几四四方,摆在房中央,来客对面坐,潇洒又大方桌子四个角,宽伢上大学镜子圆又圆,宽儿中

4、状元红木椅,真是好,好比新郎把新娘当个宝脚盘,鞋架,布娃娃(要偷的),鸡毛掸子(要新郎说的),等杂物衣架,鞋架,一成高一成,代代出能人奇怪奇怪真奇怪,不装饭来不装菜,困醒还要随身带(指痰盂)大圆套小圆,夫妻恩爱花好月圆(脚盘)大圆小圆团团圆,娘家办的真周全(脚盘)脚盘里头花挤花,走去就接嘎婆(外婆)和嗲嗲(爷爷,这里指外公)伢婆(奶瓶)一对,宽儿成双成对伢来伢来,恩莫闹,爸爸就来抱(布娃娃,新郎说的)发完嫁妆后,要新郎把桌子抬进去,这时候新郎要说桌子抬进来 两头都发财万能公式*真正好,走七就宽晓金秋十月好时光,今到*(娘家姓氏)府接凤凰。*(任意物品),夫妻恩爱万年长。 给舅子红包(几个?)开

5、门,开箱钱(嫁妆)新娘一身红(现代有婚纱了)于是一般就是穿红鞋。哭唱出嫁。伴娘打红伞,舅子背着,一路上新娘脚不沾地。晚上洞房,一牵床由一个年稍长点的大妈牵床,称为“牵嫂”,也要说吉祥话,比如说,牵床牵床,儿孙满堂。整个婚娶过程中,从木工做家具开始,到嫁妆装箱,宴客,发嫁妆,哭嫁,闹洞房,敬茶,牵床,每一个步骤都有无数的吉祥话要说,比如装婚床的时候会说,日出东方万里光、手执月斧响叮当、轻轻套上象牙床、象牙床上盖锦被、锦被中间出鸳鸯、一头一个鸳鸯枕、鸳鸯枕上结成双。二撒帐找一个十全老人,意为儿孙子孙外孙女多满堂有福之人把花生枣等婚姻常用果糖撒在床上并说吉利话,如:手端银盘转转叉,听我撒个十朵花。

6、一撒头上盘龙花,二撒两耳掉金花。 三撒眉毛柳叶花,四撒鼻子通草花。 五撒点点胭脂花,六撒胸前喇叭花。 七撒身穿牡丹花,八撒双眼海棠花。 九撒脚踏绣球花,十撒子孙中探花回门 新婚的第三天,由新娘子的哥弟去接新人回娘家。当日,男方家须办酒席待谢之,坐首席。坐酒席 黄梅农村的房子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如何坐酒席上的位置,是有讲究的。 如果只有一桌,那么背靠领袖像(或祖宗)下面,面朝大门的一方为上位,对面的一方(背对大门)为下位,两边的为旁位。上位一般坐两人,靠东边的为首席,靠西边的为次席。如果上位坐三人,按中一东二西三的顺序。下位是次于上位的位置,两个人,东边大,三个人,中间大,东次之。旁位一般不太讲

7、究,但西旁位的最右(近门)位置,一般是倒酒人的位置。我们美其名曰为“席长”。席长负责倒酒、敬烟、请上位人吃菜、主动敬酒等任务。席长一般为酒量大且为自家人的(已有)女婿担任。如果是平行两桌酒席,上位的首席就变了。首席是东边桌子靠西的位置,次席是西边桌子靠东的位置,第三是东边桌子靠东的位置,第四是西边桌子靠西的位置。黄梅称这样的酒席为“龙口席”,其他的位置与上边基本相同。如果很多桌酒席,道理是一样的,最里面的四个上位最大,依次排下来。所有上位排完了,再排下位。 那么谁来坐首席呢?(酒席的性质不一样,坐的人也不一样。新女婿过门,就是新女婿坐首席;女方到男方定亲,男方的亲属办酒席,就是未来的媳妇坐首席

8、;)结婚,是母舅坐首席,如新郎方办酒席的新娘的舅祖,没有舅祖,就是外祖父,没有外祖父,就是舅舅了。舅父大于姨父,姨父大于姑父;回门及新生小孩,则(去的)新娘的大小舅子在新郎家酒席坐东边首席。做新屋,木匠坐首席,然后是泥水匠;朋友聚会,年长者或特别远的客人坐首席,但因是朋友,所以不太讲究。6、黄梅习俗(1)黄梅人的婚嫁习俗结婚礼俗主要有访亲、定亲、过门、嫁娶、回门等。先由介绍人牵线,约期见面、相亲,双方同意就照相留念、互赠礼品(信物),然后分别上门,会见双方父母,男给女方“见面礼”。定亲后,男方一年三节送女方父母和其已成家兄弟的节礼。确定婚期后,男到女家过门须送厚礼,并双方到区乡政府登记。佳期多

9、定“元旦”、“五一”、“国庆”或“看日子”。迎亲,城镇租借汽车,乡村用拖拉机、三轮车或步行。嫁妆上贴红双“喜”字,或人抬或车运。宴席或自办或到饭店包席,新人出面敬酒,答谢亲友。举行婚礼仪式,不拜堂,先由主婚人讲勉励恭维话,新婚夫妇介绍恋爱经过。然后敬烟、敬糖果,闹新房。次日上午,新婚夫妇备茶拜见亲友,亲友要给“茶钱”。婚后第3天,女方哥哥或弟弟要送书皮剪刀到男家,接新人回娘家,俗称“回门”,但须当天返回。到满月,须带礼物再回娘家,叫“走满月”。70年代后,政府提倡婚礼改革,不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结婚,由共青团、妇联组织集体婚礼。还有不少青年旅行结婚,即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后,择吉日外出旅游度

10、蜜月。结婚用品日渐增多高档,有的还由一方点要。50年代,结婚用品简单,男方购置一套床帐被窝、一只或两只木箱及零星生活用具即可。70年代中期,时兴女家点要,美其名曰“我出菩萨你装金”,除要八垫八盖及其他日常用具之外,还要高档商品。先是“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录机),继而要“48条腿”(指满房家具的总腿数),进而要“三大件”(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1984年后,少数女家还要求男家建一幢私人楼帛,才同意嫁女。不少男家西操办婚事,将多年积蓄花光,一般都要借债,故有“嫁得起女儿,接不起媳妇”之说。(2)东港划龙船习俗龙舟,是一种以龙造形的木舟。这种木舟的首尾都雕有巨龙的图案。在古代,

11、龙舟唯有帝王才能享用,后来我国民间划船竞赛,也渐渐有了用龙舟的习惯。每逢端午节那天,许多地方都要举办龙舟竞赛,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宋代诗人余靖在端午日寄酒庶问都官诗中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枪神”。黄梅在端午节也有举办龙舟竞赛的习俗,方面纪念大诗人屈原,一方面作为民间的一项大型文体活动,其规模、场面都是很大的。举办龙舟大赛的那天,全城的百姓都倾城而出,纷纷赶到江边去观看。从分路至小池漫长的江堤上,人来人往,站满了观赛的人群。许多邻近县乡的百姓,也在此日赶到黄梅,观看这一年一度的比赛。当时,丹徒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赵彦称曾在其三愿堂日记中描写过道光二十九年(

12、1849)时东港龙舟大赛的盛况。他说,黄梅龙舟最盛,比其他地方的龙舟大赛要展开。从岸边望去,竞渡时江上波涛起伏,巨浪间百舸竞发,前呼后涌,排桨挥动,鼓舞沧波,一瞬间,“金翠眩目,镇鼓艳耳,游观者舟次鳞列,约不下千万”,气势是非常壮观的。黄梅龙舟大赛,不仅比速度快慢,而且要比水手的技巧;尤其是水手的潜水功夫。传说比赛的项目中有江面抓鸭和潜水捉鱼等。抓鸭是由几组龙舟圈成一个大圈,然后在圈的中央放一只活鸭子,一声令下,众舟一起合围,哪一艘龙舟上的水手先捉到鸭子,哪一艘龙舟就算获胜。有时,鸭子见人,就潜入水中,这时,水手们就必须跃入江中捕捉,竞争场面十分热闹。潜水捉鱼,在竞赛中算高难项目,比捉鸭子要费

13、力得多,一般潜水功夫相当棒的小伙子才敢参加此项赛事。根据竞赛规则,事先在数条黄鳝的头上各扎上一根红绸带,然后待发令时放入水中,比赛开始时,先由各个龙舟推出自己潜水功夫最出色的水手参加比赛,以抓获黄鳝的多少来决定名次随着锣响,黄鳝被放入江中,四周龙舟上的水手纷纷潜入江底捕捉。要捉住黄鳝是很不容易的,它又滑又会钻,往往水手们多次潜入水中都无功而返,只有潜水功夫特强又善于捉鱼的极少数幸运者才能享受到胜利的欢乐。黄梅龙舟大赛一直持续到清末,后因观赛的人越来越多,安全难以维持,以及风浪不测,常常为比赛要淹死不少人,才被官方禁止。(3)黄梅县的酒俗文化1、酒俗之起媒酒起媒酒又称暖媒酒。娶亲前的头天晚上或中

14、午(亦有娶亲当天早晨的),男家办一桌丰盛酒席,专请媒人坐首席,以酬谢其保媒之功。并请其在娶亲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鼎力玉成亲事。这桌酒席叫作起媒酒。2、酒俗之起手酒 起手酒种类繁多,各行各业工匠,受主人之邀上门做活,第一天的首餐酒饭一般由主人招待,叫作起手酒。特别是做新屋,起手酒更为隆重,不论是自己请点工做屋,还是全部包工包料请专业建筑队做屋,动工之前定要办起手酒,盛情款待木匠、砌匠等施工人员,并请母舅相陪。喝了起手酒,才开始下墙基石,砌墙,支门窗。3、酒俗之上梁酒新屋做到上梁时,或楼房封顶时,要举行繁琐的上梁仪式。上梁之日,事先将红绿绸缎被面搭在主梁上,用红绳将主梁两端系紧。众工匠站立屋顶,

15、各司其职。起梁的人紧拉起瘐红绳,吉时到,一木匠喊“上梁”,主梁便在鞭炮声中升到房顶,并安稳妥。同时砌匠往屋下抛撒年糕、糖果、香烟等物,令众人哄抢。主事木后,砌匠即各自取下梁上的被面,率众人下房,稍事休息。主人即在屋摆治丰盛酒席,请家公母舅作陪,款待工匠,众工匠大吃大喝一顿,尽欢而散,第二天才继续上工此即为喝上梁酒。4、酒俗之过屋酒新屋落成或购房屋装修完毕,主家准备乔迁新居时,大都举行过屋仪式。选好吉日后,屋主于当天凌晨燃放鞭炮,首先担一捆劈柴或一架木梯进屋,再搬进家俱。天亮后,主人恭候亲朋好友来鸣鞭道喜,并留其进屋休息玩耍。到中午,或在自家新屋,或在宾馆酒楼,设盛宴款待宾客。此为喝过屋酒。5、酒俗之寿酒黄梅老人过五十岁后,每增十岁寿命,晚辈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庆贺老人高寿,称为做寿。五十为初寿,六十为大寿,七十为高寿。另外,黄梅习俗认为:只要双亲健在,子女年龄再大,也不能给自己做寿,只能叫过生日。还讲究“男做九,女做十”,如男到五十九岁生日,即做六十大寿。女需满五十岁、六十岁才做寿。届时,亲朋好友纷纷携带寿礼欢聚主家,给老寿星祝寿。主人在家里或到酒楼摆盛宴,请老寿星和亲朋好友一同喝酒庆贺,也谓吃寿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