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19039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三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一、收方后应对处方内容、病人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用法、配伍合理性及价格进行认真审核。调配时有关处方事项应遵照处方制度的规定执行。二、遇有药品用法用量不妥、配伍不合理及处方书写有误的,由配方人员与医师联系更正后方能进行调配。三、配方时应细心谨慎,执行三三制(从药架拿药时核对,取药时核对,放回原位时再核对),取量准确,不得估计取药。四、中药方剂需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煎法的药物,必须单包注明;对需临时炮制的中药材,应切实按医疗要求及时进行加工,以保证中药汤剂质量。中药方剂必须按标准要求配准剂量,不能以手代秤,凭经验一手抓。五、审核、调配特殊药品(毒、麻、精、放)处

2、方,必须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法规。毒、麻药品应专人专柜专用处方专帐专册登记。六、处方调配好后必须经发药人核对,发药人对药名、剂型、剂量、色、味及病人姓名等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发给病人。调配人及发药人均须在处方上签字。七、发出的方剂,应将用法详细写在瓶签或药袋(盒)上,并向病人耐心认真逐一交待各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以免误服错用造成不良后果。八、急诊处方随到随取,其余按先后秩序配发。九、药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储药柜应清洁整齐,药品放置固定地点,标签醒目易认。爱护药房的公共设施及设备(冰箱等)。十、按照规定认真做好药品请领计划,并将所领药品认真核对无误后归类摆放好。十一、下班或交接班前必须清理好工作台,

3、补充足药品,整理统计合订当日处方。补充药品应注意认真核对,防止装错放错。十二、定期检查在库药品质量,清理过期、变质和近效期的药品,并按规定处理。按时进行库存盘点,认真做好盘点报表。十三、_定期或不定期参与临床用药分析。向临床提供药学情报资料,介绍新药品种、药物知识、药学进展,当好医生用药参谋,同时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需求,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主动参与会诊,积极提出建议。十四、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健康检查制度,对身体健康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调离药房工作岗位。十五、非药房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药房,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药房负责人同意方能进入。酒后不得进入药房,更不得进行配方发药。十六、

4、普通药品处方保存一年,特殊药品处方保存三年。门诊部职责及管理制度(二)(一)门诊工作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卫生法律法规,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依法执业。2.严格遵守医疗护理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疗事故发生。3.将本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悬挂于醒目位置,执业地点、执业范围、负责人等登记项目发生变化,提前申请变更。4.按照核准的诊疗项目执业,完成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工作任务,主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5.每天开诊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等候病人就诊。6.认真、规范、准确地书写门诊病历,填写门诊日志,并编目保存。7.对病员认真检查,合理治疗,科学用药。

5、对疑难病人_次门诊不能确诊者,及时转上级医院。对急、危重病员,给予优先接诊,积极进行抢救治疗。8.认真开展诊所内部设备、设施消毒工作,依法处置医疗废物、废水,保证医疗安全。9.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诊治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医务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整洁,佩戴胸卡。保持环境清洁。10.依据国家有关价格政策,制定合理的各项业务收费标准并公示,收款后出具正规合法的票据。11.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二、医务人员工作制度1.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有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便宜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合理检查,科学用药,尽可能减轻病

6、员负担。2.做好疫情报告,确诊或疑似法定传染病时,必须及时填写“急性传染病报告卡”,向区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报告。3.认真填写原始登记和规定报表,经常分析初、复诊比例和病人就诊规律,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等。4.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防止交叉感染。6.门诊应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宣传疾病预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卫生知识。处方制度_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才能坐诊处方。2.处方使用中文或拉丁文,以蓝黑墨水或黑墨水书写。3.处方内容应包括。诊所全称、门诊号、处方编号、年月日、病员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及数量、用法

7、、用量、医师签字、配方、发药人签字、药价。4.一般处方以三日量为限,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须经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医师不得为本人及其家属开处方。5._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_品的处方,应遵照国家有关管理_品的规定执行。6.药品及制剂的名称、使用剂量,应以中国药典及_部(省、市、区卫生厅局)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准。如医疗需要,必须超过剂量时,医师须在剂量旁重加签字方可调配。未有规定之药品可采用通用名。7.药品剂量、数量一律使用公制和_伯字码书写。药品用量单位以克(g)、毫克(mg)、毫升(ml)、国际单位(iu)计算;片剂、丸剂、胶囊剂以片、丸、粒

8、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并注明浓度、含量。8.西药处方每一药品须另起一行。_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_品与普通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不得同开一张处方。9.处方必须由医师本人书写,不准代签,严禁先签好空白处方由他人临时填写药名、数量等。任何人不得摹仿医师在处方上签字。每张处方仅限_人。严禁以甲病人名字给乙病人开方取药。10.药品用法应写明冲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每次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外用药品应写明用法及用药部位11.药剂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遇缺药或处方错误等特殊情况需修改处方,应通知医师修改签字后才能调配。凡不合规定的处方,药剂人员有权拒绝调配及发药。12.药剂师(士)

9、有权审核处方,指导并监督医生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对于违反规定,乱开处方、滥用药者,药剂人员有权拒绝发药。_项目书写完整,药名、剂型、单位、用法书写正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时,医师应在处方修改处签字。处方年龄项应按实足“岁”或“月”填写。14.一般处方保存一年,到期登记销毁。处置、治疗室工作制度1.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2.严格执行无菌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3.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5.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并事先询问有无过敏史,对病员热情、体贴。

10、6.凡规定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后_分钟以后方可离开门诊。7.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二注意。三查:查药品剂量、标签、有效期;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二注意。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用药后注意观察反应。8.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不得在换药室处理。9.每做完一项处理,要及时清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放入_%过氧乙酸中浸泡_分钟后回收统一处理。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消毒。治疗室清洁用具应专用,废弃物不能放入生活垃圾内。10.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联合

11、用药应当注意配伍禁忌。11.除固定敷料外,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生理盐水、呋喃西林等)超过三天重新消毒。无菌钳浸泡于器械消毒液中,浸泡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12.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_分钟。13.器械物品分类放置在固定位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损耗统计,及时请领,严格交接手续,每月清点一次物品。病历书写制度1.门诊病历记录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2.记录一律用钢笔(蓝或黑墨水)或圆珠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迹清楚、书面整洁。病历不得涂改、补填、剪贴、医生应签全名。3.记录一律用中文

12、书写,疾病名称或个别名词尚无恰当译名者,可写外文原名。药物名称可应用中文、英文或拉丁文,诊断应按照疾病名称填写。4.门诊病历内容包括门诊病历首页(门诊手册封面)、病历记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象检查资料等。病历的每页均应填写病人姓名、页码。各种检查单、记录单均应清楚填写姓名、性别、日期。5.初诊病历记录书写内容及要求封面。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职业、住址及联系方法、药物过敏史)。内容:首诊日期。年、月、日,急诊要注明时、分(年、月、日、时、分)。主诉。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的时间。病史。本次疾病的起病日期和主要症状,简要发并经过和就诊前诊治情况及与本次疾病

13、有关的过去史。体检:i一般情况:急诊病人常规测量t、p、r、bp,一般患者根据病情重点选择。ii阳性体征及有助于本病鉴别诊断的阴性体征。iii辅助检查结果。诊断。诊断或初步诊断。处理意见。i应记录使用的药品名称及使用方法。ii记录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项目。iii记录假单给假时间、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间。签名。经治医师签全名。6.复诊病历记录内容及要求:日期。年、月、日。急诊注明时分。上次诊治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时隔三个月以上复诊,体检视同初诊。体检。重点记录原来阳性体征的变化和新发现阳性体征。补充的实验室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对上次已确诊的患者,如无变更,可不再写诊断;否则要再次明确诊断或写修

14、正诊断。处理。签名与初诊病历书写要求相同。7.各种症状、体征均须应用医学术语,不得使用俗语。重要检查化验结果应记入病历。8.经治医师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除在病历上注明外,必须按规定报告。如有药物过敏须用红笔在病历封面标明。9.根据病情给病人开诊断证明书,病历上要记载主要内容,医师签全名,未经诊治病人,医师不得开诊断书。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2.病人在指定区域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随处走动。3.医护人员进入处置室、治疗室应戴帽子和口罩。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湿擦桌椅,用消毒液拖洗地面,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痰盂内放1:200的“8

15、4”消毒溶液。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隔离伤口用物应立即消毒处理。6.诊疗换药处置等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7.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塑料罐、持物钳等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并贴有更换标签。8.体温计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9.污物箱应带盖,并经常消毒。10.病人使用的床单被服等要定期更换和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意乱丢。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采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_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12.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得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药品管理制度1.药品必须确定专人专管,建立药品帐册,对出入库药品及时记帐,以保证帐物相符。2.药品入库要验收药品的批准文号、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