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85966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文地理学第8讲 旅游地理理论与实践冯 健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提 纲v 什么是旅游和旅游地理学?v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v 旅游者v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v 旅游客源市场v 旅游容量v 旅游开发与保护v 旅游规划什么是旅游和旅游地理学?v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需要(保继刚、楚义芳,1993) 。v 旅游和娱乐是人们闲暇时间内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

2、、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的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娱乐属于广义的旅游(中国大百科全书,990)。v 旅游的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媒介或旅游手段(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v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行为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v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区(点)布局和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

3、路线,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的影响等。旅游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v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0世纪0年代。v 麦克默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旅游地理第一篇论文。v 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倡议地理学家把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布朗、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局部地区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旅游设施的意义。v 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流进行了分析。v 5年代,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国的旅游地类型。v 在此之前,旅游地理著作多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涉及甚少。v 60

4、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得到重视。v 195年,布鲁诺提出旅游地理学的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v 70年代,国际地理联合会和国际地理大会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地理和娱乐地理。v 罗宾逊出版旅游地理学。v 科特利亚罗夫出版休憩与旅游地理(7)。v 197年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提出闲暇地理学的概念.旅游者v 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者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人.q 旅游者首先必须是旅行者;q 旅游者外出旅行目的主要是游览, 即消磨闲暇时间;q 不排除在非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v

5、旅游者的条件q 社会条件: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u 意大利人工资的20左右花费在旅游上;u 小时工作制;双休日;“五一”、“十一长假;春节七天假期。u 旅游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q 人均GDP达到3美元时,居民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q 人均DP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跨国旅游动机;q 人均GDP超过3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200年北京人均GD约300美元,全国约1000美元q 个人条件:“钱”和“闲”v 旅游动机的确立q “钱”和“闲”是一个人成为旅游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q 旅游动机属于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包括:求知、探险、考察、娱乐消遣、追新猎奇、宗教朝拜等。v 总之,只

6、有在具备了旅游者的条件,并产生旅游动机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及其评价v 旅游资源的概念 指一切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事物的总和。具有游览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v 旅游资源的类型q 分为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q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尚未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由地貌、水文、天气、动物、植物等要素巧妙结合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通过人的感觉和感应,产生美感,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u 主要包括山光水色、奇石异洞(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风蚀地貌、熔岩地貌)、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旅游气候、生物资源等。q 人

7、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风貌和特色的集中反映,可以提供知识、乐趣和享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物产和建筑等,都可以构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u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以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如可以通过建造博物馆、游乐园以及组织各种庆典纪念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u 包括民族风情、历史古迹、文化艺术、城乡风光、旅游商品、风味佳肴等。v 旅游资源评价q 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之别.q 定量分析比较复杂,一般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资源选择若干主要因子,通过抽样或典型调查,逐项评分,然后加权平均计算综合指标。由旅游资源差异大,数量分析分析还必须结合定性分析。q 定性分析

8、,主要包括5个方面。u 从旅游资源的景象艺术特征进行度量。若具备“奇、绝、古、名”中的任一特征,则艺术水平高.通过分析和评价景物的种类、数量、特点、格调及其组合,确定其地位、价值和意义,从而划分为国家级、省际级、省区级、地方级4大类。u 确定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护状况及历史文化意义是评价依据.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u 景象的地域组合、地理位置和进入的难易程度,是评价旅游资源的又一重要指标。即使是名胜,若景点组合分散、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旅游价值大大降低。u 旅游功能和环境容量对评价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功能分为游览、观赏、娱乐、消遣、度假、疗养、锻炼、

9、考察研究等类型。环境容量可从“容人量”(单位面积所容纳的人数)和“容时量”(旅游所需要的时间,体现景点的游程、内容、景象和布局等)去度量.u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对开发程序影响很大.开发利用条件指旅游景点的施工量、投资、当地施工技术和物资供应状况等。一般而言,先选择最优的旅游资源开发,再开发条件较差、位置偏僻的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v 客源市场分析包括对客源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旅游形式和地理集中程度等的分析 。v 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q 为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q X 为第i个客源地来客量;q T为旅游地接待旅客的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q 旅游客源地越少、越集中,值越接近100;客

10、源地越多、越分散,G值则越小。对于旅游地而言,客源地越分散则越好,旅游经营越稳定(G越小越好).案例:江苏环太湖旅游带客源市场分析图 江苏环太湖旅游带国内客源的地域构成 v 国内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江苏环太湖旅游带的国内游客来源一半以上集中于本省及上海、浙江邻近省份,共占据了国内游客总量的52%,加上周边的山东、安徽等省份,其客源地在500km范围内的比例则超过了70%,而在距离500km以外,游客接待量越来越少。 国际客源市场分析表 1999年苏、锡二市接待外国旅游者情况(单位: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加拿大苏州10061538151312147611540565282926无锡

11、56045263131538609837228681404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总计苏州8815140359179272654427631313541无锡18181173499125831076652133616v 际客源市场分析结果q 港澳台胞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客人占有很大比例。其中苏州上述客人占了海外接待游客总量的744,无锡更是高达5.9%。 q 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属于汉文化及泛汉文化影响区。可见,海外客源地的地域集中现象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q 此外,经济发达的美、英、德、法、澳等也占有一定比例。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表 99年苏、锡二

12、市接待海外旅游者情况(单位:万人)苏 州无 锡亚 洲19.2710.21北 美 洲3.060.81欧 洲3.230.83大 洋 洲0.650.31非洲及其他5.151.22华 侨0.830.24港 澳 台14.958.71总 计47.1322.31v 游客来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结果G苏 =53.75G锡 60。63%q 指数总体较大,说明客源地比较集中,分散程度小,不利于旅游经营稳定发展。q 无锡高于苏州。苏州离上海更近,它接收了更多上海转来的境外游客(即游客的二次分配);当然苏州的知名度高于无锡也是一个原因。旅游容量v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包括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心理

13、容量.v (日)空间容量:旅游地每天可以接待的最大游客数量。 旅游区分区日空间容量为: =XiZiY (人) 其中:Xi为游览空间面积,Y为不影响游览质量情况下每个游客占用的面积,Zi为日周转率。 则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 C=Ci=Xi Zi /Yi v (日)设施容量:旅游设施每天接待的最大游客数. 旅游区分区日设施容量C=Xi*Yi (人) 其中,Xi为旅游设施的座位数,Yi为日周转率. 旅游区设施总容量:C=Xiv 生态环境容量:旅游区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游客承载力。q 生态容量测算需要考虑的因素 1)土壤密度、土壤组成、土壤温度、土壤冲蚀与径流。 2)植被:植被覆盖率、植被组成、植被

14、年龄结构、稀有植物的灭绝、植被的机械性损伤。3)水:水中病原体的数目与种类、水中的养分及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污染物。4)野生动物:栖息地、种群组成、种群改变、旅游活动对种群活动的影响。 5)空气。 q 生态环境容量研究常用的种方法u 1) 经验法:根据旅游行动与环境影响已达平衡的系统,获取不同游客量压力情况下的生态环境容量,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u 2)模拟实验:使用人工控制的破坏强度,观察其影响程度.根据实验结果测算相似地区环境容量。u ) 长期监测:从旅游活动开始阶段作长期调查,分析使用强度逐年增加所引起的改变。或在游客压力突增时,随时作短期调查.所得数据用于测算相似地区的环境容量。v 社会心理容量:人们正常心理承受水平(拥挤度)下旅游地最大容纳游客数量.v 旅游容量的确定q 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空间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