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修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18559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师德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师德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师德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师德修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师德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师德修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师德修养 提升人格魅力讲座稿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 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 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 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 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 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学生、培养英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把“爱满天下”、

2、“乐育英才”作为自 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 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 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 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 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 到了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 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不了 解孩子,不了解他”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

3、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师 爱是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 扉,形成师生间爱的双向交流。2全身心投入、献身教育 全身心投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 的品德,这是“教育的命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其次,教师 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教师把自己的知识、 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教育事业。为此,人们才由衷的敬佩教师,称 颂他们像园丁、像铺路石,为人民奉献坦途。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 特征在于奉献,教师道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3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这种亲密 无间的师生关系的

4、关键,主要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严明, 平等待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课内 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 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 是真诚的,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4和蔼可亲、微笑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 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和蔼可亲,具有 情绪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共鸣,有利于提 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厌恶老师

5、。人们常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如达.芬奇小时候 对画鸡蛋不感兴趣,他的老师富有哲理的教诲,深深地打动了他。此 后他刻苦学画,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 极大的鼓舞,也是培养成功的纽带。5终身学习、适应时代 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 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 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6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进行素质教育首要 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 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原来的专才教育转

6、变为通才教 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 识发现型学生,转变那些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陈旧思想和观念 培养创新人才。7诲人不倦、高尚品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 学活动的主体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 用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诲 人不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真挚的爱,使学生接近教师,愿意主 动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治学严谨、 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充满爱心。8善于观察、随机应变现代教育必然受到人的身心素质这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教学过 程必须依据对人本身认识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 观察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的创造 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就要教师做 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 学生交头接耳妨碍了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只要把目光投向他们,学生 就会从无声的语言中,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 听 讲,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