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18300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宇宙中的地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宇宙中的地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中的地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99.86%); 行星:顺序(距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运动特性: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小行星位置: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彗星:组成:冰物质; 结构:彗核、彗头和彗尾。 物质性天体 概念分类自然天体(基本天体:恒星、星云)人造天体运动性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层次:其它行星系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基本特性 普通而又特殊普通外观和位置(内)液态水、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气温;特殊生命存在 (外)稳定的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条 件晨昏线: 过球心

2、并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判断依据: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夜的是昏线,由夜进昼的为晨线;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都为0。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24h); 速度: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处处都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V赤道cos)意义: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地方时: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 东早西晚; 计算公式: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m(东加西减); 经度差:同减异加。地球公转:黄赤交角23.5(回归线的度数)66.5(极圈的度数); 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

3、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其所在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冬)至日:由北(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值。五带的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热带);有无极昼极夜(寒带)。宇概念:(电磁波),大部分集中在可见光区(0.4-0.76微米)太阳辐射影响:矿物能、大气运动、水循环(除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之外的所有)日地关系宙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周期: 11年 11年 影响: 气候(降水) 干扰短波通讯; 极光有相关性 磁暴太阳的外部结构: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4、由内而外)太阳活动 中定义 方向 周期 速度 意义地轴 自西向东 恒星日(23h56m4s) 角速度 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赤道面(北逆南顺) 太阳日(24h) 线速度 地方时 地球运动自转黄赤交角(23.5)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的公转 黄道面 自西向东 恒星年(365d6h9m10s) 近日点(1月)快 昼夜长短变化 回归年(365d5h48m46s) 远日点(7月)慢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五带划分地大气圈:组成:干洁空气(N2、O2、CO2、O3等),水汽,固体杂质。外部圈层水 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最活跃的特殊圈层。球圈层名称不连续面物质组成状态特 征地壳古登堡面(2900km)莫霍面(17km)岩石固态 厚薄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硅铝层(存在于大陆部分)分布不连续;硅镁层连续圈层。地幔上地幔铁、镁的硅酸盐固态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下地幔地核外核铁、镍液态或熔融态压力、密度大,温度高。内核固态地震波(依据)速度介质纵波(P波)快三态横波(S波)慢固态内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