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76770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意象和意境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要点阐释:1、意象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 “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 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 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 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

2、 再如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 十一个意象组成。2、意境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 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 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 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 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例如马致

3、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 张旭的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 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 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 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全诗前运用了“阴雨”、” 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

4、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 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 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2)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3)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 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总之,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

5、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4、常用的有关意境的词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 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 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等。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6、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1、抓画面2、激起联想与想象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6、常见题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高考)解答分析提问变体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7、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7、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 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 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8、答题步骤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 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

8、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 境,概括意境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 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理解意境中作者寄 托的感情)9、答题方式(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结合诗歌具体描绘),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典例1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

9、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典例2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

10、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 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 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典例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夏意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 )“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答案(1)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 心境。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典

11、例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解题指导: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 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及意义。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步骤一)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 初秋边关阴

12、沉凝重的夜景。(步骤二)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 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课堂训练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2)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 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

13、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 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外弟,即表弟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参考答案 (1)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 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的时候,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 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2

14、)“秋山又几重”一句中“秋”字的作用有二:一是点明作者与表弟乍见又离的时令;二 是烘托悲凉的气氛,“秋”使人产生西风萧瑟、黄叶飘零的联想,表现作者伤别的情怀。例 3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6 分)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注:“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 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例 4 、 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问题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首联营

15、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 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成,意境雄浑 壮阔。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课后练习1、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 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 雄浑阔大的氛围。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2 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 时期写的 。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