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文化与翻译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17598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文化与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全球化、文化与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化、文化与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文化与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化”是近几年来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尽管目前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仍然 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解构哲学家J希利斯米勒认为,“全球化既是己经发 生的事情,同时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许到完成还非常遥远。我们大家一直都在全球化,今天人 们都感到全球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双曲线阶段。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里,都可以确证 它是一个独特的决定因素”。有全球化研究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过程,而且此过程至 少从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间算起。此外,还有的全球化研究者认为,从时间上分 析,全球化的上限可追溯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中限应以马克思恩格斯184

2、8年发 表共产党宣言为界,下限当以20世纪60-70年代又一轮高科技革命后新国际政治经济结构的 出现为标志。就语言学层面而言,全球化应以全球化(globalization) 一词的诞生为标志。不管怎么说,全球化都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重 要态势,其覆盖面之广、渗透性之强、影响力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 这种发展迅猛的态势已经给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它正在超越民族国家的藩 篱,把世界各个角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国的经济技术联系更加密切、政治接触更加频繁、 文化交融更加增强。因此,可以说,全球化作为一个席卷世界的浪潮

3、,已经波及到并影响着世界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 )是指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 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 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当然,文化 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在文化层面上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是经济全球化 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不过,在当前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中,全球化问题牵动着中国学术 界的神经,人们需要提防文化全球化中的陷阱,警惕两种趋势:一是以文化全球化来取代

4、文化多元 化、民族化、本土化,也即推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张用西方文化统治全球,其实质是西方文化 霸权主义。这样只能导致民族文化的丧失和缺席。文化的多元化首先是由文化的民族性决定的,丰 富多彩的文化是由具体民族所创造的,体现着民族的生命本质和特点。离开文化的民族性,也就没 有文化的多元化。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的发展, 我认为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而法 国人也会更法国化。”二是过分强调文化的民族化、本土化,也就是坚持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主张 要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彻底否认文化全球化,一味排斥外来文化的影

5、响。这种倾向很容易滋长 另一种形式的文化民族主义情绪,其结果必然导致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的停滞,甚至倒退。民族文化 如果止于“近亲繁殖”,必然走向衰微;封闭与阻塞只能导致民族文化的贫乏化和枯萎。面对文化 全球化大潮的冲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全球化决不是要削弱和消解各民族文化,更不是 让一方现代文化称霸于世,而是建立在文化多元化基础上的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沟通、融合、 互补。文化全球化的目的是“让世界成为一座百花园”,使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万芳竞秀、彼此借 鉴、繁荣昌盛。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交流,“地球村”、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 趋势,在此背景下,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

6、介和桥梁,其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彰显。人类 自有文化就有交流,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翻译与文化有着血肉联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渊流长,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季羡林先生所 说,“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国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 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 译,也是印度文化伴随着佛教的输入,与中国儒学、道家学说的逐步结合;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明末 清初的科技翻译,也是西方文化伴随着天主

7、教、基督教的输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第三次翻 译高潮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西 方文化的输入,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大的变革;第四次翻译高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大潮,也 是西方现代科学和文化的输入,使我国文化更为丰富多彩,这次翻译高潮无论从规模上、范围上, 还是从质量水平上都远远超过了前三次。正是有了以上四次翻译高潮和外来文化的大输入,中华文 化与外来文化高度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化蔚为大观、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如上 所述,正是通过翻译和借鉴,才使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吸纳力、融合力和整合力。西方国家在二千余年的翻译史中,其译

8、事活动同样纷繁交递,翻译理论精彩纷呈。西方历史 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的翻译高潮出现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当时优秀的古希腊文化对罗马具有强大的 吸引力,古罗马从而开始了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正是古希腊的哲学、逻辑、数学、自然 科学及其蕴含的理性价值,开启了西方文明的基本线索。而古希腊文化本身就是在吸收和融合了古 代埃及、古代爱琴海地区、古代叙利亚地区诸上古文化的养分后才形成的。关于这一点,英国哲学 家罗素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希腊学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 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9、。正是通过多次大规模地学习、翻译和借鉴,才实现了欧洲各民族文化 之间以及与中国、印度等东方文化之间的高度融合,使西方各民族得以扩大精神视野、丰富知识宝 库、更新价值观念、增强创造激情,博采众长,从而把西方文化铸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实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不同文化需要沟通,而沟通 离不开翻译,跨文化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语境下, 翻译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在跨文化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可以说是一个主观 的过程,反映着和折射出翻译主体一一译者的文化意识、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同时,也体现着译 者的翻译目的和时代

10、精神,深深地打着时代的文化烙印。这一点我们从中外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 家的实践和理论中可以找到佐证。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并非一种简单的技巧问题,它与翻译的目 的或者说翻译所承担的神圣使命息息相关,更是译者的文化取向使然。因而,将翻译和翻译研究置 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文化研究中进行探讨和思考,拓宽学术视野,扩大译者的创造空间,拓展翻译 研究的疆域,对翻译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一种发展趋势,无论人们承认与否,它都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无 情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杂合是必 然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它只有以开放的精神和态 势,整合异质文化,借鉴外来文化,才能充满生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翻译是开启跨文化交流的 一把钥匙,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策略体现着翻译主体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在这里,我们 可以借用经典儒家精神“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在跨文化翻译中,努力做到既要认同世界文化的 共性,又要保护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时俱进,接受全球化时代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