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171947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1 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金加工、 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 切割、 电镀和油漆等作业。(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 陶土、粘土、 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 造型、 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

2、的粉尘产生。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 1200,取出后, 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锻工车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

3、产生大量的热辐射。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 4 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油漆,特别是喷漆过程中可接触油漆稀料

4、中的苯或甲苯或二甲苯;有时喷漆工序在车间通风不良条件下,多把喷枪同时喷同一零件时,空气中的苯类化合物浓度相当高,长期在这种作业环境中可发生混苯中毒。( 7)噪声与振动。铸造车间压力造型使用造型和捣固机时,清砂中使用风动工具,滚筒、砂轮、空压机以及锻造中应用铁锤时,木模车间使用电锯锯木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 8)紫外线与强光。电焊时可产生大量的紫外线和强光,焊工在防护不当时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9)铬、酸雾、氰化氢。电镀过程可有铬酸雾产生,在有氰电镀过程中,如处理不当,还可产生氰化氢。长期接触铬盐的电镀工人的鼻粘膜受到损害,甚至造成鼻中隔穿孔,有的还可见手部皮炎和溃疡。( 10)高频。热处

5、理主要是对零件通过热处理,改变其性能,但不改变其形态。淬火使用高频炉,工人接触高频电磁场,高频对人体可产生一定的影响。(二)防护措施机械工业的防尘工作应以铸造车间为重点。铸造型砂的制备,应在密闭抽风装置内进行混料搅拌,并用气力输送型砂,铸件清砂应运用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湿式作业。铸件清理应在密闭抽风室内进行抛丸清砂,小型铸件可用滚筒清砂机进行清理,打箱时可使用振动落砂机,并应加以密闭和安装抽风装置。为了防止电镀时铬中毒,应在电镀槽与酸洗槽安装槽边抽风装置, 或在电镀槽液中使用酸雾抑制剂,也可用泡沫塑料碎片等予以覆盖。电镀工人应戴橡胶手套。对高温和热辐射应采取防暑降温。另外还要采取防止有害气体及

6、防止噪声和振动等危害的措施。2焊接作业焊接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几乎涉及所有工业部门,尤其在造船、锅炉、机械制造、桥梁、化工、建筑、车辆制造等行业。焊接工艺种类很多,其有害因素亦各异,不仅有物理性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有毒烟尘可对焊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烟尘。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并经激烈过热、蒸发、 氧化可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呈气溶胶状逸散在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成分随焊接条件和金属母材及其药皮成分而不同。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 氟化物及非结晶型二氧化硅。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

7、氧化锰、氟化物。氧化锰为电焊中重要毒物,其含量取决于焊条药皮含锰量,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化锰可引起锰中毒。氟化物主要存在于低氢型焊条的烟尘中,以可溶性氟化钠和氟化钾危害较大。 可引起焊工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轻度慢性氟中毒。( 3)臭氧、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在焊接电弧高温下可产生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它可引起焊工头晕、头痛、疲劳无力等神经症、咽痛、咳嗽、胸闷等呼吸道慢性炎症,在窄小通风不良处可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4)紫外线与强光。电焊时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噪声。在等离子喷焊、热喷涂、切割等过程中,由于不同气流向压力的起伏,振动和摩擦等都会产生

8、噪声,对人体可产生一定的危害。( 6)高频电磁场。在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电子弧焊时应用高频振荡器起弧和稳弧,起弧时电场强度可达100 伏 / 米,但因每次起弧仅2 3 秒, 一个工作日内累积起弧时间一般仅10 分钟左右,故高频影响不大。( 7)飞渣和金属颗粒。焊接时炽热的金属颗粒和溶渣飞溅可引起皮肤灼伤。(二)防护措施为了避免焊割作业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可用半自动、自动焊接代替手工焊接。采用低尘、低毒焊条,焊接作业应装设固定式或移动式局部通风除尘装置,也可使用送风面罩或防尘面罩。氩弧焊和等离子焊除对弧区实行密闭、通风净化、清除放射性物质和烟气外,其作业场所应坚持湿式清扫、饭前肥皂洗手。高频

9、电磁场可按高频屏蔽方法防护。焊割工在作业时,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穿白色防护服、绝缘胶鞋3电镀业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的生锈、增强金属硬度和美观,常利用电解作业把一种金属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上的方法叫做电镀,电镀有镀镍、镀铬、镀锌、镀铜、镀金、镀银等。(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电镀作业一般包括前处理、镀上金属和镀后处理。其生产过程有害因素有:( 1)汽油、煤油、乙醇、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等。镀前处理的去油,除锈过程,常用汽油、煤油、乙醇、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工人的皮肤、粘膜和呼吸道产生损害。( 2)铬、氰化物、酸雾、镍等。电镀时,电解槽周围的空气中,易为组成电解液的

10、各种成分所污染,尤其当增加电流密度、电解液的浓度和温度时,更可促使各种有毒物质对皮肤、粘膜的损害。有的可致口腔粘膜充血、咽后壁干燥,重者可出现溃疡。镀铬工人接触铬酸盐可引起铬鼻病(鼻中隔穿孔),镀镍工人常接触硫酸镍,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甚至出现镍疮。此外,上述有毒物质还 可引起神经、血液、消化系统的病变。( 3)粉尘。镀后处理中出光。为了镀件更美观,常常对镀后零部件表面进行抛光,在抛光加工过程中可产生大量金属粉尘。(二)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电镀作业有害因素对工人的危害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有氰电镀应改为无氰电镀;尽量以密闭式电镀代替开放式电镀, 电镀槽应采用双边抽风装置,并加强自然通风。为

11、了减少酸雾逸出,电镀槽内可用酸雾抑制剂,也可放泡沫型小球,液体石蜡等。以减少酸雾逸出,工人工作应戴橡皮手套,穿结扎袖口的工作服与围裙,并戴防护口罩和眼镜、穿胶鞋。工作结束后用热水和肥皂洗手,皮肤如有破损更应防止接触氰化物。若有呼吸系统疾患,应及早调离电镀作业。4塑料业塑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热固性塑料,即在“固化”以后不能再溶塑成型,如氨基、环氧、酚醛、聚脂、聚氨酯等塑料;另一类是热性塑料,能反复地溶塑再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尼龙、有机氟等塑料。塑料的生产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由化工原料制成单体,单体经聚合成聚合物;第二步将聚合物加工塑成为塑料成品。在单体聚合以前的生产过

12、程中,工人接触毒物机会较多。(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 1)氯乙烯。聚氯乙烯的生产以乙炔和氯化氢为原料,通过氯化汞制成氯乙烯单体。氯乙烯聚合过程中的清釜工可发生肢端溶骨症以及极为罕见的肝血管肉瘤。( 2)苯乙烯。聚苯乙烯的单体苯乙烯有强烈刺激性,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并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有不良的作用。(3)双酚A聚碳酸酯,目前生产最多的是以双酚 A为原料 的制品,用于制造电绝缘材料,机械部件等。接触较高浓度双酚A时, 工人可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的出现恶心、口苦和头痛等。( 4)丙酮氰醇、甲醇、氢氰酸。丙烯酸树脂主要包括甲基丙烯酸甲脂、丙烯腈、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物,应用最广泛的是聚甲基丙烯

13、醛甲脂(俗称有机玻璃),用于航空、汽车、仪表等行业作为高级透明材料配件。生产工人主要接触氢氰酸、丙酮氰醇、甲醇、丙酮等。丙酮氰醇可以经呼吸道、皮肤、粘膜进入人体,早期中毒出现头痛、 胸闷、 心悸、 恶心等症状。严重急性中毒引起呕吐、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并有抽搐,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5)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氨酯生产过程,工人可接触2,4甲苯异氰酸酯。工人不注意防护可出现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毒。(6)环氧氯丙烷和液态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与环氧氯丙烷单体在苛性碱作用下缩聚而成。用作粘合剂,涂料并用以制造层压板,即玻璃钢及泡沫塑料等。双酚 A、环氧氯丙烷和液态环氧 树脂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作

14、用。( 7)酚、甲醛。酚醛树脂由酚类和醛类(甲醛、糠醛、丙烯醛等)缩聚而成。常用的品种为苯酚和甲醛缩聚,俗称“电木”。对生产工人的影响主要是皮炎。酚为烈性的原发性刺激剂,糠醛、甲醛 是刺激剂和致敏剂,加工时产生的粉尘也可引起鼻炎。(8)有机锡。PVCffl工成型过程中,在高温下 PVC各会分解, 有机锡稳定剂与PVC分子中的不稳定原子形成配位体。而且在配位体 中有机锡的竣酸酯基与不稳定的氯原子置换,使PVC呆持稳定,同时产生有机锡氯化物。该化合物的毒性远远高于有机锡稳定剂本身。这些有机锡氯化物在高温下也会挥发出来,给现场操作人员带来危害。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有机锡中毒。(二)预防措施塑料生产过程

15、中,主要根据生产工艺情况,防止单体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要加强通风排毒除尘,改善生产环境。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也要安装通风排气设施,防止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损伤。5制鞋业制鞋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轻工行业,主要产品为运动鞋和皮鞋。经过底加工,面料加工和成型加工三道主要工序制造而成。底加工是指利用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橡胶经过提炼、发泡铸模等加工过程;面料加工是对面料进行裁断、缝纫;最后由鞋底部分与鞋面部分粘合成型-成品。制鞋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害因素机会较多。(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 1)苯。苯是存在于粘胶中,一些含苯的粘胶在某些中小型制鞋企业中仍在使用。成型工序刷胶工人就直接接触从粘胶中散发出来的苯气体。长期在通风不良,苯浓度超标严重的作业工人可产生苯中毒。( 2)甲苯。甲苯是替代苯作为胶水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