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171045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伸阅读:新课程标准下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中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广州市文伟中学 陈丽云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当前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教学和研究是语文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目标系统、实施系统和评价系统等三方面构建了“中学延伸阅读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深化阅读层次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这对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中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延伸阅读;课外阅读;实施操作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三个发展”的目标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总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所以,强化课外阅读已提到语文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成为深化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不过,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长期陷于技术性训练为主导的教学,它把学生锁定在几本陈旧的教科书和复杂的题海之中,忽略了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这种语文课外阅读状况导致了学生的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缺失,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因此,要治愈这种状况,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

3、阅读。目前,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文章颇多,虽然这些都为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总体上看,描述现象的较多,揭示原因的较少;理论分析较多,提供对策的较少,尤其是在关于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活动上着手研究的更少。那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立“延伸阅读教学体系”,走延伸阅读的路子,使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得以发挥,并和课堂阅读形成互补之势,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终促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养成,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延伸阅读教学的内涵何谓延伸阅读教学?延伸阅读教学就是针对课外阅读的范围广泛这一特点

4、以课内知识点为阅读基点,有指向性地向有关方面延伸和扩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这不仅增强课堂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使课外阅读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深化阅读层次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延伸阅读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前承课堂教学,后接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是实现课外阅读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三、延伸阅读教学目标系统的构建(一)个体阅读目标“三重转化” “三重转化”,是“延伸阅读教学”的个体阅读发展目标的核心,即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经历:由客观事物到作者感知的“内化”;由感知到思维直至领悟的“意化”;由领悟到创造的“外化”,其表现为书

5、面表达与口头表达。通过延伸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在领悟中展示,最终完成“外化”,即将所读、所感、所思、所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定型下来。这三环节是相辅相成,层级上升,达到提高个体自身语文素养的目标。如图表一所示:图表一 中学语文延伸阅读的个体阅读目标 “物”“感” “思” “文”内化外化意化 阅读 感 悟 表现 (二)延伸阅读的梯度与方向中学延伸阅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要,统筹安排阅读材料。一般说来,初中生以中国的、现代的作品为主,高中生逐渐向外国的、古典的扩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出阶段性和整体性。因此,我们将延伸阅读教学的梯度分为趣味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三个阶

6、段,如下表所示:图表二 中学语文延伸阅读的梯度和方向阶段延伸阅读梯度延伸阅读方向延伸阅读阶段性目标延伸阅读总目标初级趣味性阅读适合童心的文艺作品和趣味性强的科普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感受和理解作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表现,即经历内化意化外化的过程,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提高语文素养,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具备会读、会说、会写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级鉴赏性阅读适量的“名家名篇”,科幻小说和少年科技丛书感受作品中的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语言,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发展社会情感和态度。高级创造性阅读文学名著和专题研究的科技书

7、籍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发展思维技能。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延伸阅读教学的梯度和方向之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实际上是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和阅读状况作适当的交叉,因此具有阶段性和螺旋式反复的特点。四、延伸阅读教学实施系统的构建延伸阅读教学就是立足于教材,以课内知识点为阅读基点,有指向性地向有关方面延伸和扩展的阅读教学。如下图所示:图表三 中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类型教 材语文文本:以积累求发展超语文文本延伸:以综合求共生超文本延伸:以开放求和谐(一)语文文本延伸:以积累求发展语文文本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以点带面,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联的作品,指导学

8、生阅读,从而达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换而言之,延伸阅读教学就是要打破过去课文一统课堂的局面,将大量的有价值的充满生命力的文本引入课堂,使之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沃土。1、课文引文延伸即拓展阅读课文中引用或提及的文章或古诗。如荔枝蜜中引用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本是增加文章情趣的,课堂上可将原诗推荐给学生,还可以指导阅读苏东坡这个时期及后来被贬海南期间创作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体悟苏东坡其人其诗,丰富文化历史积淀。这种延伸可以拓宽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课文题材内容延伸即利用诗歌、现代散文等与课文在内容、题材上之间的相同或相近之处,延伸出去,

9、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如学习羚羊木雕可推荐台湾作家刘墉的爱的礼物,学习冯骥才的珍珠鸟的比较阅读郑振铎的猫;学完背影,可以推荐孟郊的游子吟。这种延伸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其艺术手法的共同之处及其蕴涵的意味有更深的感悟。下面是向沙漠进军一课的“导入”教学: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听读”文章绿洲变成了沙漠。“听读”之后,继续提供沙漠化的资料,以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此文所说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仅是个别现象吗?别的地方有无此类问题?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展示他的知识积累。然后老师展示以下资料:1、一组古代文明被沙漠掩埋的图片:楼兰古城遗址、吐鲁番交河古城遗址、甘肃玉门关遗址共十二幅(图略),在配

10、上音乐“风之声”。2、1979年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风沙进逼北京城(板书),警告国人:如果不加治理的连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会被沙漠埋葬!最近媒体又有报道:最近的沙漠据北京只有70公里。3、登陆两个网页:新华网追踪报道:北方沙尘暴;新闻频道:沙尘暴袭击北京。4、一组风沙肆虐的图片:漫天尘沙笼罩下的北京城、守卫在天安门广场的武警战士在漫天尘沙中坚守岗位、被黄沙掩埋的家园这些内容都是为了给学生思想打下一个烙印:沙漠在向人类进攻了!我们目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向沙漠进军!(板书课题)在这个课堂教学中,按常规观点,“导入”似乎太长。但从延伸阅读教学来说,就不能认为这仅仅是“导入”,笔者正是通过联系身边的实际

11、,来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距离,并将大量的有价值的充满生命力的文本引入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和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作手法延伸古今中外,许多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是相通的,学习最后一课“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的响”一段以动衬静的手法,可以推荐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学了对偶手法,可以让学生搜集对仗工整的诗句进行对比,在延伸阅读中,学生在发出惊叹之余,收到“顿悟”之效。4、文章节选延伸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有许多课文都是从原著中节选的,由于篇幅等原因,学生只能读其中一部分。引导学生读原著,能够有效地链接课文,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扫清节选所带来的障碍和局限,避免

12、盲人摸象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这种利用课文例子引导学生找源头、寻结局的延伸阅读方法,可以巧妙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向学生传授了阅读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笔者就启发学生:“今天,我们只看到了鲁提辖这个英雄人物形象的一个侧面,要全面了解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要了解108个类似鲁提辖的英雄好汉,请课外看看水浒传。”如此,由课内选文延伸到原著,学生的阅读欲望就很巧妙地调动起来了。5、作者、出处延伸即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资料,推荐其相关作品,或介绍课文出处,扩展阅读原文。如学习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可以介绍他的生平事迹,推荐阅

13、读他的诗集红烛。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全面了解作家及作品,丰富文学积累,而且还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人格建构,在教学中也有较强的可行性。以雷雨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对周朴园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引入曹禺先生对人物的剖析:“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同时将话剧雷雨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对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的感悟介绍给学生,由课文拓展延伸到作者及扮演者对人物的评价,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学生全面深刻把握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4、(二)超语文文本延伸:以综合求共生超语文文本延伸是指在语文教材之外,寻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选择共通之处,让学生在延伸阅读之中,综合吸取各学科的知识,以求得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事业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并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学科教学,而是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其他科任老师一起选择本学科里的一些好书籍让学生阅读,由此就形成一股合力,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向沙漠进军一课,笔者在授课中注意超语文文本的延伸,利用地

15、理学科的课本和知识,为课堂教学所用,拓展了语文课的境界:课文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外国的地中海沿岸,一个是我国的陕西省榆林地区。为什么前者略而后者详?为什么前者不交代沙漠化的原因而后者交代?这是老师如果事先没准备也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经过思考和请教后,我确定这与地理课上的“世界气候”所讲的知识有关,于是让学生打开世界地理课本和世界地图册研究,找到答案北纬30度附近属“副热带高压气带”,低空空气密集,气流是上升的,因而蒸发量很大,难以形成降雨,它的沙漠化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不必强调,因而略写;而陕西榆林地区,按课本介绍则主要是人为原因,应当强调,故而详写。正是如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庆指出:“编课本的初意,我想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这只是一掬水,课本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所以,我们通过语文教材延伸到其他学科,可以把学生引向历史文本,引向现实文本。当然在选择之中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欲望、求知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文本世界,让学生从语文学科走向各个学科,在综合之中达到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