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16764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码摄影之“近摄秘技”完全宝典 前言 什么是“近摄”呢,近摄就是近距离地拍摄微小的物体.近摄有什么用?笔者仅在此给大家一点提示:您可以利用此技法翻拍照片,翻拍书本、报刊杂志(不用复印,也不用扫描啦),可以拍花卉、昆虫,可以清晰地拍摄电脑板卡、芯片、元器件、微型的贴片元件,这个对硬件网站、电器制作、维修及爱好者特别有用,还可以拍摄票据、钱币,可以拍摄所有尺寸在手掌见方左右或更小的物体,比如手机、掌上电脑、随身听、DVD的封面.等等太多啦! 这些对以往的传统相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专业人士或熟练的高手、配备昂贵的器材才能操作,并在成功达到目标前可能花费很高的失败代价和风险。而对数码相机来说,

2、却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人都可以迅速掌握,并以几乎为零的风险和成本、以及不花钱的失败代价来实现! 今次本文所要讲的主题只涉及一个-“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来近摄?”,近到多近?一般的传统傻瓜相机只能拍摄1米以外的物体,数码相机通常有近摄功能但也只能拍10厘米以上的物体,再近就无法准确聚焦了。很多拥有低档数码相机的朋友往往抱怨他们的器材不好,比如拥有柯达DC25这个相机的朋友都知道,它虽然有近摄功能,但是近摄只能达到20厘米,在拍摄电脑板卡上的微小芯片时则力不从心,此时他们便会大骂D25是垃圾,恨不得立刻去抢个象尼康990那样近摄能到1厘米的高档器材,其实,真的必须这样吗?笔者的答案是:不!器材本身只是一

3、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拍摄技巧,正确的技巧可以使乌鸦变凤凰!不论您使用什么档次的器材,挖掘其本身的潜力是每一个玩家的必修之课,看完本文,你就全明白啦!而利用本文讲述的方法,不论您使用什么档次的相机,都可以轻易地将镜头放到离物体只有几毫米的位置来拍照!即使是针孔大小的东西也可以清晰地拍出满充满画面的照片来! 相机近摄之理论基础和公式 玩家固然以动手和实践为强项,不过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不会走错方向,因此笔者首先要给大家讲一下近摄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几个重要的公式,其实只是初中物理的内容而已,嘿嘿:1从相机的光路图看景深:弥散圆、超焦距 不论相机的镜头有多复杂,即使是N组M片的复杂结构其实都可以等效成一个凸

4、透镜,那么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我们得到第一个公式,这个是最基本的公式:如图01: u=物距,v像距 f=焦距 1/u+1/v=1这表明,只要物距大于焦距f而小于2倍焦距f就可以把底片放在v的地方,并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倒立的图象(A点),在u=2的时候得到等大的图象(B点),在大于f的时候得到缩小的倒立图象(C点),如果物距u等于焦距则无法成像(D),而物距u小于焦距f的时候成的是放大的虚象(E),而且是位于物体的后面的! 通常,相机是工作在点的状态,即在大多数情况下,物体到镜头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的。而对于不同距离的点,只有无限远处的平行光才能聚到焦点上,其他点都会落到焦点的后面,且不同的对应

5、有不同的v,于是有了“弥散圆”的概念。 如图0 被拍摄的景物有前有后,BC三点分别聚焦在AC三个平面上,如果把底片(CCD)放在A上,则在A前后的B,C点在处将不是聚成个点而是形成一个圈,当这个圈就是弥散圆,当它足够小,小到超过人眼的分辨能力的时候,可以认为ABC三点都是清晰的.弥散圆的大小影响到成像的素质,一般规定其直径不超过焦距f的千分之一。弥散圆的概念又引申出了景深和超焦距的概念,关于景深说起来又是一大篇了,本文暂且不表,而超焦距则是描述当点是无限远的时候,有限远的C点到镜头的最短距离,显然此时就是在f点上,而从到无限远的景物都可以清晰地成像,而近于C点的景物则会变得模糊,无法拍摄出完美

6、效果了。 分析影响相机近摄能力的因素 有了上面的基础,现在我,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相机近摄能力的因素:相机要清晰成像,必须至少要满足前面所说的“超焦距”条件,即,只有景物距离大于相机的超焦距,才能清晰成像。而超焦距对于每台相机都是一个固有的特性,那么我们看看相机的超焦距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 分析:从理论角度谈近摄 如图03 我们假定相机镜头的焦距是,容许的弥散圆直径是R,镜头的有效口径是D,底片或CD放在镜头的焦平面上,在超焦距H处的物体则成像在像平面上,那么利用几何公式计算一下,则有以下的比例关系: /R=H(H) 同时,由于在摄影上是以25厘米的明视距来观察照片的,我们可以容许弥散圆的直径不

7、超过镜头焦距的千分之一(R=/1000),于是有: D1000/f=/(H) 再根据凸透镜光学成像公式: 1H+/=f 代入上式得:H=00*D,这说明,超焦距的大小基本等于镜头有效口径的100倍,(理论上针孔相机是照什么都能清楚的,它的D0,嘻嘻)但是这个结果还不完全符合习惯,因为“镜头有效口径”不等于就是“镜片的直径”,在相机里有个光圈,用来在按下快门的时候控制曝光量的,这个光圈的口径才是“镜头有效口径D,在摄影学中习惯上并不是用光圈的口径来表达,而是用“光圈数”这个概念来代表,其定义为F=/D,即焦距与光圈直径之比值,大家常见的相机镜头上标注F.,F3.就是这个意思,注意,数值越小则表明

8、光圈越大(因为此时镜头有效口径更大),是相反的哦! 于是就有:H=1000f/ 大家可以注意到,一般的傻瓜相机,说明书上会告诉你说此相机可拍1.5米到无限远,意思就是说它的超焦距H是1。5米,再近就不行了,而在近摄的时候,为了拍到微小的物体,比如板卡芯片上的型号,就必须非常靠近它才行,即要求H越小越好,那么这个相机必须有足够小的或者更小的光圈(数值上更大的F)到此,限制相机近摄能力的因素已经水落石出啦:要达到更近的拍摄能力,首先相机的镜头焦距要越小越好,这个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焦距小的镜头必然曲面更大,或者要增加镜片组,导致色差、几何失真非常明显,照度不均匀,且制作工艺难度很大,且f到28毫米已

9、经是广角镜头了,再小则成鱼眼镜头了,正常景物反而严重变形,无法拍摄.另外就是光圈要小,光圈小了快门就要变慢,光通量与口径可是平方关系啊,(理论上针孔相机是照什么都清楚的,呵呵)快门速度慢了,手的抖动将造成图象模糊,所以不能无限地减小光圈。 分析:为什么数码相机比传统相机有更高的近摄能力? 好,一番理论分析完毕,现在单说相机的情况,对于传统民用相机来说,一般都是以15米以上为其缺省的超焦距,1。5米以内的物体拍出来是虚的,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原来,数码相机的CCD比135胶片要小,这本来是个劣势,但对于近摄来说却反而成了优势!在获得同样视角的画面的前提下,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

10、要比传统相机小好多,因此超焦距也成比例小了好多。一般的数码相机标准模式下拍摄5厘米-1米左右的景物毫无问题,而且,由于有C显示屏帮助取景,即使是最简陋的数码相机,也会有一个“近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通常可以至少拍摄厘米甚至达到10厘米左右的物体,某些中高档次的相机比如nikn90/990/Caso V280更达到了1厘米! 话分两头说,本文既然叫“近摄秘技”,那么很大程度上是为那些档次较低的数码相机准备的,这些相机自身所具有的近摄模式在5厘米到2厘米之间,虽然相对于传统傻瓜相机已经是有天壤之别了,但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境界,而笔者利用秘技可将其进一步拓展到1厘米到5厘米之间,拍摄小至毫米的物体!

11、即使是手机电路板上芝麻粒大小的元件也可以一清二楚,比用肉眼看的还大,真正发挥数码相机的巨大潜力,而此秘技对于传统相机实施起来则困难的多。 大幅度提升数码相机近摄能力的秘技之原理篇 现在转入本文的重点部分,就近摄能力而言,中低档次数码相机一般只能达到10-20厘米左右,比如柯达的DC215是20厘米近摄,富士240、oym860是10厘米近摄,这对于要拍摄花朵的花蕊、有趣的昆虫、微小的芯片、元件等则是不够或远远不够的,要得到满幅面的照片,需要达到5厘米以下甚至厘米才行,拥有中低档次数码相机的朋友,往往垂涎nko990、CasiQV2800这样近摄可达1厘米的高档机型,可是毕竟要付出高昂代价,其实

12、,在业余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手头的器材进行DIY,大幅度提升数码相机近摄能力,让你的器材也来个乌鸦变凤凰而花费不过几元钱! 不可思议吗?咱可是有理论基础的!笔者分析了半天相机的超焦距,就是要说明一个摄影的根本道理:只要是处于相机超焦距以外的物体,都可以清晰的图象,近摄能力不够的根本原因是物体没有满足这个条件,怎么办呢?想办法满足它! 请看图 让我们回过头看看凸透镜成像原理图,请注意一个细节:当物距u小于焦距f的时候成的是放大的虚象,而且是位于物体的后面的,即相当于物距更大了!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在数码相机的镜头前紧贴放置一个凸透镜,并调整镜头与物体的距离使得物体通过这个凸透镜成像在数码相机的超焦

13、距以外,就可以成功拍摄出特别近的物体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实际上加了这个凸透镜后,等同于减小了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 效果能有多明显呢?举个例子,假定凸透镜的焦距是3厘米,而相机原来的近摄只能到20厘米,那么当相机配合这个凸透镜后,根据1u+1/v=/f计算,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将达到2.6厘米,距离拉近了7、8倍!厉害吧! 近摄秘技之宝物大解析 既然秘技中提到了凸透镜,那么到哪里去找这个凸透镜呢?凸透镜俗称放大镜,但在这里我们既然要用来近摄,就要满足3个条件 这个放大镜的焦距要尽量短,镜头的焦距可以估算一下,在太阳下把透镜聚焦成1个亮点,看看亮点距离透镜多远就大致知道其焦距了。一般应在10

14、厘米以内,否则效果就不明显了,越小则可以拍得越近,你所获得的近摄距离将小于它的焦距,并大于它与镜头特性的某个运算值,计算方法是: 1/(1/镜头焦距+/相机超焦距) 添加镜片后的拍摄距离 镜片焦距2 镜头的口径应尽量合适,以便你能方便地套在相机的镜头上,必要的时候做个镜筒3 镜头应无色透明,质量不能太差,不应有气泡、划痕、凹凸不平等缺陷以保证拍摄质量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几个近摄的宝物.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的任意一种来得到它! 宝物名称:袖珍放大镜(推荐)宝物图片: 宝物价格:5元左右,小商品市场眼镜柜台有售宝物规格:笔者这个是双层可折叠的袖珍放大镜,口径约5厘米,单片焦距在7厘米左右,2片叠起来

15、可达到3厘米左右。 宝物评价:价格很低,质量还不错,放大倍数很高,近摄可到厘米左右可以拆下来单做镜筒也可以不拆,直接使用,由于放大倍数高,适合拍摄极微小的物体,2片镜片可单独或叠加使用,得到不同的拍摄距离,效果很好! 宝物名称:小型仿军用玩具望远镜 宝物图片: 望远镜拆下物镜和物镜套筒后的零件 宝物价格:8元左右,卖玩具的地方可以看看 宝物规格:拆下2个物镜,其镜筒可利用,物镜口径约厘米,焦距在13厘米左右,2片叠起来可达到6厘米左右,镜筒口径在35毫米左右。 宝物评价:此望远镜的物镜套筒可直接拧下来,2个物镜套筒和内环可直接对接,做镜筒方便,不费吹灰之力!此宝物成本低,放大倍数比较合适,遗憾的是镜片多为兰色,这是因为此玩具望远镜仿造军用的镀膜样式,用蓝玻璃骗小孩的,嘻嘻!兰色玻璃导致拍摄物体偏蓝。不过玩具望远镜有很多种,不少是透明镜头的,比如一些小型的5倍左右的旅游望远镜,其物镜都可做此用途。 除了上述宝物外,其他各种类型的玩具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放大镜、废旧镜头等,只要口径焦距合适,价格公道,都可以利用起来。判断其效果的一个最简易的计算方法是,加了镜片后的近摄距离一定小于镜片自身的焦距,而最近距离则与相机原有的超焦距有关,详细公式见前面所述. 近摄镜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