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1628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_23(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好用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行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在解构建构过程中相识百数表百数表这个教学内容支配在一年级学生刚刚相识百以内数的组成,会读、会写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把100以内的数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刚刚相识数时所相识的数是“独立的”,而对数之间关联的意识干脆影响到孩子们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须要老师适时的帮助学生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百数表正是这样的好材料,因此想充分

2、挖掘百数表中的规律,引导孩子感受数之间的关系。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许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觉,因此在相识百数表时必需经验一个给百数表解构的过程。同时,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因此又须要我们对其中的数挚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数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整体的相识,这就要引领学生经验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相识才能得以深化。一、在解构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数感(一)解构百数表,发觉数的排列规律由于百数表有依次的把数展示出来,数在排列的过程中就呈现出许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的呈现又是许多规律交叉进行,

3、不利于学生视察与发觉,因此在教学中以按依次出现数队伍的方式解构百数表:横行、竖行、斜行,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较每一队中的数挚友,发觉数的十位与个位上的改变是与数所在的位置有关系,位置排列的有规律,数的排列也有规律。通过探寻为什么从而深化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的相识,感受数的奇妙。(二)解构百数表,深化相识数没有点的深化就没有面的提高,没有对百以内个别数的深化相识就没有对百以内数的整体相识的提高。通过对个别数的深化探讨,把握相同的质,帮助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新的相识。由于不同的数在表中都有各自的位置,因此从位置入手来探讨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相识,本节课中给“35”找家时,供应了百数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一

4、列,事实上就为学生供应了坐标轴,让学生依据数的意义去找位置,渗透了坐标的思想,深化了对数的相识。(三)解构百数表,深度把握概念100个数聚集在一起,有许多数具有相同的特性,出现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单数、双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在教学中孩子们对数位、位数等概念特别易混,对单数和双数只是一种浅显的相识,还没有把握其根本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中利用给数照相的环节,通过分类的方式解构百数表,“分类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既是为相应的数学抽象供应必要的基础。”因此学生概括得很简洁: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单数他们把握了这些概念的特征。解构有分析的意思,解构百数表,目的在于解除干扰,深化对个体的把握,

5、从而深度相识百以内的数。二、在建构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数感百以内的数是数系统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的系统,因此只解构是不够的,还要带领学生不断地去建构,帮助学生对这个小系统乃至大的数系统有整体的把握。(一)在找位置的过程中,建构数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数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数系统当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有着特别广泛的联系,而儿童“所知道的的数是孤立的,就像在学会说流利的句子之前所学的生词一样。”这也正是孩子们数感弱的缘由。百数表“不仅呈现个别数,而且为说明数在逻辑结构中的联系方式供应了丰富的图形。”2因此本节课通过为数找家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为数找位置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感受关系的多样,从而培育学

6、生“数之间有关联的意识”,2进而培育学生的数感。(二)在指挥数站队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无限在学生已经构建了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感受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进一步加强整体感知,因此在课的最终,通过指挥数排队把百数表变形为数轴,在数轴上进一步感受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感受两数相差得越多,离得越远,相差越少,离得越近,从而形象化的感知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通过数站队恒久站不完来形象的感受数的无限。这样对百数表不断地进行解构使得学生所获得的学问是深化的、不是肤浅的;帮助学生不断地建构,使得他们所相识的百以内的数是结构化的、整合的,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通过解构,深化相识,通过建构,

7、整体把握。这节课始终在和数做嬉戏,课中给予数人的特性,调皮、可爱、有灵性,同时又须要帮助,以激发学生对数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数的可爱、感受百数表的奇妙,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上数学课就成了享受。一、引入师:百数表中来了几队数挚友,你知道每一队缺了哪些数?说说为什么?师:假如老师请你在百数表里找十位是8的数,你到哪儿去找?师:假如老师请你找个位是8的,你到哪儿找?师:这些数里都有8,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师: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它们的位置也不一样。二、探讨与探讨(一)引导学生在给数找家的过程中感受数之间是有关系的1.依据供应的一行一列为数找家,渗透坐标思想。2区分不同数位的意义。师:你看它们都想住在这个

8、格子里,你觉得谁应当住?(学生探讨)3依据百数表中无序排列的数,为数挚友找家,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师:原来的这些数挚友说我们也要出去玩了,这次你还能帮它们找家吗?(二)依据数所在的位置猜数1依据位置来猜数,培育学生敏捷解决问题的实力。师:这些数挚友们也出去玩了,你还能为数挚友找家吗?这个时候有一个数静静地来了。师:它找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怎么想的?2.为照片上的数找家,教给学生方法。师:这个时候又回来了一位数挚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师:这次请一位奇妙的摄影师来告知你们,他正在给百数表照相,正好照到了这个数,它是谁?师:这张照片上还有哪些数挚友藏起来了?师:为了嘉奖大

9、家,摄影师说了,我们再照两张,想看看照片吗?生:想。师:这个照片可别出心裁,缺不缺数挚友?快来把这些数挚友找出来。(三)通过分类活动,对百以内的学问点进行整理,升华学生的已有认知1.按单双数分类,深化学生对单双数的相识。师:这些数挚友说摄像师要给我们照相,我们都回来了。出示百数表:师:这个时候摄影师说,太多了,你们得变个队形我才能给你们照,你们能帮它们变队形吗?你们只要喊一二变,他们立刻就变,打算好了吗?生:一二变。动画师:站成了两队,它们站得有道理吗?什么样的数是单数呢?2.按位数分类,明确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概念。师:这时候摄影师说了,19出列,100出列,我要分别给你们照一张。师:你

10、们明白摄影师的心思吗?摄影师是怎么想的?3.从百数表改变成数轴,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无限。(1)通过整十数变队形,感受数的无限性以及等距性。师:现在有一列数挚友说它们要单独照一张,是谁呢?师:因为这条线没完没了,怎么办?用箭头表示:始终排下去吧。师:现在我们为这些数都找到家了。你们看,从10到20,从20到30,从30到40,它们之间的距离怎么样?生:都一样。师:为什么它们之间距离就一样长?生:因为他们的十位是1、2、3、4、5、6、7、8的,一个比一个多10。师:都多10,所以它们距离就是一样的。那假如是这样的话,请问10前面的这个家是谁的?生:0。(课件补充0)(2)通过给数找家的嬉戏,进一步

11、渗透两数的大小以及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师:这个时候又跑来了一行数挚友,咱们读读。师:你们说它们的家在哪儿?师:小于60的数挚友住在哪儿?师:这些数挚友的家离60的家一样近吗?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指责指正。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1、建构主义观强调学问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加,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和沟通等数学活动,因此应当选择

12、现实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依据以上的详细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相识钟表,通过对比视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教材分析: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化改革试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学问,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相识钟面,通过视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相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亲密联系的,把数学学问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3、,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化。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里,有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当说很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相识钟表;的学问阅历。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精确的说清晰相识钟表的方法。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问卷表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

14、生能够正确的相识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相识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相识还是粗浅的、感性的,不能真正驾驭相识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详细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视察比较,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阅历,相识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2. 经验视察、操作、探讨、沟通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3. 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育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会区

15、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教学难点:认读半时,驾驭认读方法。教学环节:一、猜谜导入,激发爱好。1、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挚友,想知道他是谁吗?细致听。猜猜他是谁?2、师: 对了,答案就是钟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啊?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行缺少的好挚友,他可以告知我们几点上学,叫我们起床,你会看钟表吗?假如自己学会了看钟表,那该多便利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二、自主感知钟面1、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钟表?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出示图片)2、师:快拿出你们的钟表,细致视察,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生:数字、指针、格3、我们相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用手指比划一下)像这样顺着表针走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发觉时针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