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6223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洞波中心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富宁县洞波乡第五次中考模拟试卷语 文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7题每小题2分,第8小题6分,共2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曾经辉煌过,曾经凋零过,这可是你至死不渝( )的生活吗?我亲爱的母亲-大自然。多少次,我伏在地上,去聆听你学生的脉b( )声;多少次,我伫( )立在山前,去感受那松涛千年的浩hn( )。你的豪壮,足以让中华民族腾飞;你的无私,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千古壮曲。A、y 搏 ch 翰 B、y 搏 zh 瀚C、y 膊 ch 瀚 D、y 膊 翰2、下列句子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当人们听说世外桃源被发现以后,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桃花源人

2、果然过得怡然自得,对外界人不躲躲闪闪,而是热情接待,说起话为期期艾艾。A、世外桃源 B、纷至沓来 C、怡然自得 D、期期艾艾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走近太子雪山,等待数日,总未见到日光照跃的峰顶,不免有些怅然。B、这里的竹子绕村围寨,漫山遍野,是名符其实的竹乡。C、这一年的牡丹开花迟,诺大一个洛阳城,竞然还是一片萧瑟的灰绿。D、肆虐的山风把凋零的秋叶吹得漫天飞舞。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流行网络语言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看它能否经受实践的检验。B、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C、通过期中考试,使人们认识到了与先进班级的差距。

3、D、中国女排经过努力拼搏,终于再次问鼎奥运会冠军宝座。5、给下列语段空格处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人们各展其喜才,各显千秋,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A、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B、粗犷 婉约 豪放 细腻C、豪放 细腻 粗犷 婉约 D、细腻 粗犷 婉约 豪放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和皇帝的新装等。B、鲁滨逊飘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

4、财富。C、战国时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论断,不仅对个人的成才有着启示作用,而且对一个国家的自下而上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D、春、背影都是朱自清的散文。前者借景抒情,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身上;后者抒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7、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作为诗歌的一种,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到了唐代,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C、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是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关汉卿写的西厢记就是其中一部优秀的作品。D、小说是一种自由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5、;既能在文中直叙整理的感情和见解,又能在文中根据情节的发展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心态。8、默写。(每空1分,若添字、漏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第6.7小题只选做一题 )(古诗文默写,任选六题,如多做,以所做前六题为准)(6分)(1)苏轼明月几时有中的 , 表达了他中中秋月圆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2)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是 , 。(3)写一句能表现古代诗人、词人爱国情怀的句子 , 。(4) ,铜雀春深锁二乔。(5)使至塞上中描写奇丽壮美的大漠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6)过零汀洋中诗人感慨国家多灾的命运和自己苦难身世的语句是 , 。(7)请写出古诗中抒写“友情”诗

6、句连续两句 ,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雅士往来酬和,抒发性灵的独特方式。琴中有情韵,棋中有天地,书中有乾坤,画中有诗意,让我们也来畅游一番。9、【观棋】中国象棋里有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象”。按照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下列的“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B、 C、 D、10、【听琴】诗中有琴,琴中有情。请从下面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结合全诗说说你从琴声中听出了怎样的心声。(2分)A、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我选 句,听出的心声是 11、【赏画】欣赏右面这幅漫画,想想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2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12-24

7、小题,共4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注释 兰陵:地名,以产美酒著名。但使:只要。 知:觉。12这首诗是一首旅人乡思的情感诗,这首诗与以往我们所学的旅人乡思诗有何不同?(1分)13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整理什么样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唐朝什么时期的气息?(2分)(二)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4 18题。(12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8、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今贼适疲于西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 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6

9、. 诸葛亮受命以来的心情是:行动是: (2分)17.翻译下面句子。(3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8.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三)(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气温变化的利与弊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

10、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1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1%,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1%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

11、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不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

12、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19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20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1下面句子出自选文第段,分析其中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分)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22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3分)(四)(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9题。为自己祝福 梅 莉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那年,女孩刚上大学,她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