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54798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2007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大连八中 命题人:贺加加 校对人:贺加加第卷(选择题 共39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幽咽(y) 酩酊(mn) 提供(n) 吹毛求疵(c)B.混沌(hn) 纤细(xin) 下载(zi ) 力能扛鼎(n)C.颔首(hn) 朔风(shu) 捆扎(zh) 怏怏不乐(yn)D.落蕊(ru) 溘死(k) 掇取(du) 风尘仆仆(p)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因缘 缪误 丝丝入扣 绝无仅有B.罪蘖 售罄 桴止响腾 至理名言C.牡蛎 潭柘寺 万胜胪欢 性命攸关D.蓬蒿 敦煌 尘泥渗漉 雍荣

2、华贵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一组是(1)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 (2)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 ,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3)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环形山”照片,是那样清晰,消释了多少代人对“皎皎银盘”上阴影的 。(4)“神六”降落伞主伞面积为1200平方米,它除了保证飞船有很好的减速效果外, 便于空中和地面搜救人员及时发现降落时的飞船,从而能够迅速组织和展开求援行动。A.品味 幽远 疑虑 而且 B.品位 幽远 疑窦 还C.品位 幽静 疑虑 还 D.品味 幽静 疑窦 而且4.下

3、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义向华北大举进攻,祖国危急,不绝如缕。B.散了会,暮色浓郁,我踏着稀湿沾脚的泥泞道,带几分踌躇满志地走回于家寨来。C.一些译著虽约请了学界的权威、博导来译,可他们多为风口浪尖上的学术人,往往活动频繁,冗务缠身,最终大多将译本下放给研究生。D.在滚滚车流中,在抢道还是停车的一念之差的选择中,不少人选择了前者,但也正是这一秒钟的抢道,造成了许多的行车事故。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已经从国家有关部门获得资助,计划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出现一点“亮点”,组织并解决一些国际上没有解决的兴奋剂检测难题。B二十世纪以来,毛笔逐

4、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如今在中国,设置毛笔课的学校越来越少,毛笔书法远不如日本普及。 C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和感冒等诱发的。D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审美性和文学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已成为我国文艺学界的共识。但是,进入新世纪,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艺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或曰审美泛化,是说在当今社会中,原先被认为是美的集中体

5、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经典的(古典的)艺术门类,特别是以高雅艺术的形态呈现出来的精英艺术已经不再占据文化生活的中心,而一些新兴的泛审美的艺术活动,如动漫、DV、FLASH、网络文学、网上视频、网络游戏、三维设计、DVD、QQ、POP、广告、流行歌曲、电视连续剧、手机视频、手机短信、奥运会开闭幕式、NBA赛间舞蹈,乃至环境设计、社区文化、城市美化、居室装修等则蓬勃兴起;经典艺术也悄悄变换了形态,寻找新的展示方式。世界三大男高音到世界各大洲办广场音乐会,阿依达在数万人的巨大场馆演出,期刊书籍也已适应读图时代变得琳琅满目。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隔离

6、的高雅艺术场馆,而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如体育场馆与露天舞台。在这些场所中,文化活动、审美活动与商业活动、社交活动浑然一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的社会化扩张?首先是当代世界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对今天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市场社会的“经济人”,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广告、消费品牌,也消费符号。正是这种消费文化无所不在的漫延,选择着、创造着新的文化观艺术观。其次是当代世界的媒介革命。从纸媒质的印刷媒介向电子、数字媒质的电视、网络媒介文化的巨大转变,改变了文学与艺术的存在方式。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变革,已重塑了一代愿意、能够欣赏这种“美”的眼睛、耳朵和大脑。日常生

7、活的审美化以及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化深刻地导致了文学艺术以及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乃至改变了有关“文学”“艺术”的定义。有人把这种“泛化”视为艺术的堕落,它毋宁从另一个角度注意到了审美泛化的事实。现实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给予回答。在我看来,与当下生活的生动联系,是美学“重出江湖”、再度振兴的绝好机会。但是,美学“重出江湖”又绝不是全面拥抱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研究强调的只是从当下社会的总体性、制度性现实出发,来应对现实的提问。而从其批判的、提问的乃至否定的特性出发,它对当代世界在经济与生意操纵下的“悦目的盛宴”,以及盛宴下“审美的空洞”有着高度的警惕,对“审美的缺失”和

8、“审美的不公”提出了严肃的批判。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17期审美泛化与审美空洞有删节)6下面关于“审美泛化”概念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YCYA是指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作为经典文艺本质特征的审美,因经济操纵、科技发展等因素,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B是指在当代世界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中,文学艺术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商业活动、社交活动浑然一体。C是指在当今社会中,精英艺术在悄悄变换形态,已从文化生活的中心退场,而替之以新兴的泛审美的艺术活动。D是指在消费文化时代,艺术活动已逸出高雅艺术场所,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空间而形成了文学性的社会化扩张。7不能支持“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说法的一项是A艺

9、术将悠远的“琴韵筝声”扩张,流淌在当代青年的“随身听”里。B美从典雅的“仕女图画”中走来,呈现在街头女郎婀娜的线条上。C文学不仅在清吟的诗词名句中,也在缤纷炫目的楼盘销售广告里。D诗意不仅在曼妙的“飞天”舞蹈中,也在亘古蛮荒的自然山水间。8能完整反映作者对“审美泛化”的意义及其影响的认识的一项是YCYA不认同“审美泛化是艺术的堕落”的观点,认为只要加强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美学就有振兴的机会。B高度警惕“审美泛化”下的所谓“悦目的盛宴”,指出盛宴必将给文艺创作带来深刻的危机,最终导致“审美的空洞”。C“审美泛化”给美学振兴带来机会,但从现实出发,要高度警惕经济操纵下的“悦目的盛宴”和由此产生

10、的“审美的空洞”等。D“审美泛化”深刻地导致了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迎来文艺创作的繁荣,产生文艺“盛宴”。9联系全文,展望“美学重出江湖”可能有的社会意义,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活动拒绝经济操纵、商业行为,文艺不再媚俗,最终美学得以振兴。B美学获得再度振兴的机会,经典艺术无需变换形态而重新占据文化生活的中心。C积极应对“审美泛化”的事实和挑战,思考时代文艺所需要的美并提供给大众。D彻底实现文化转向,重塑一代愿意、能够欣赏“这种美”的眼睛、耳朵和大脑。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览古

11、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注】,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

12、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

13、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原文有删节)【注】突烟昼湿:形容白天灶头烟囱不举烟的样子。屋上不见炊烟,说明这家揭不开锅。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从父薄游薄:虚词,动词词头B一日,郡守出教 教:告示C煮茗以饮守饮:喝茶D讪疾蜂起 疾:通“嫉”,妒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为意者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B久乃知其为君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虽生死不能易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

14、说明朱碧潭“以诗为娱”的一组是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A B. C.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碧潭是一个穷诗人,他爱诗如命,置家人的生计温饱于不顾,但这位诗人做的诗却不是很高明的。B朱碧潭写诗并不受大家理解,直到知府慕其诗名,寻找他并和他交往之后才渐渐出名。C朱碧潭的诗虽然后来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看重他的诗,反而诽谤他,但他自己对做诗仍是很自信的。D作者认为朱碧潭刻苦专心,爱好做诗,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是也并没有真正达到不追求虚名的境界。第卷(非选择题 共111分)四、(24分)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取 笔 砚 投 掷 之 欲 以 怒 君 冀 他 有 所 为 君 不 为 怒 亦 不 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