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143997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情感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如何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情感是小学音乐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作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基础上,本文对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情感产生于一定生活场景中,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再次,通过引导,加强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音乐实践,丰富情感体验;另外,通过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潜移默化,从学生潜意识角度促进情感教育;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尤其还要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这关系到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改革与创新;同时,充分利用已有或就近资源,加强校本资

2、源的开发,进一步加强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情感体验;情境创设;音乐实践;素质修养;校本资源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音乐艺术因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对情感的表达最为擅长。音乐表达的情感深刻而形象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完美表达出人类最普通的情感经历、对象和情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评述音乐的情感性:“在各个领域里,音乐能扩充到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

3、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1 乐由情而发,情由乐而动。宋代陆游鹧鸪天中“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与元代王士熙李宫人琵琶引中“莫对琵琶思往事,声声弹出断人肠”都是对音乐表达情感的描述。小学音乐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处于情感品质和能力培养的最初阶段,其心智的发展需要美的教学、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激发,因此在音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审美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音乐课程设置的第一目标,注重以情感人、以乐动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育越来越突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 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同时也是音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

4、在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里,在音乐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中,探索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情,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听之音、动之情、感之形、晓之理,从情感共鸣中体验到美,心中的美才能得到升华,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把音乐形式转化为情感是小学音乐情感教育的关键。结合自身长期的音乐教学,笔者对小学音乐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索。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老师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

5、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其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表达的情感产生在一定的场境中。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要表达情感进行形象性描述,再对其环境进行设置、模拟,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以激发学生对应的情感和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中,并进而学着使用各种丰富的音乐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因此,要想创设合适的情境,就需要音乐教师精心设计。例如,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时,先用孩子们较喜爱的小鲤鱼历险记的主题歌曲来组织课堂,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歌唱、表演、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了“可爱动物”的主题,增加

6、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再引导学生猜谜语、模仿孔雀,歌唱孔雀等活动让学生产生了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欲望,情感并得到延伸,让小学生们意识到只有保护好我们绿色家园,可爱的动物们才能生活的更好。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强烈的,它用旋律和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进而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情境中,使之感受音乐。悠扬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其素淡、清远的韵味;奔放的旋律可使学生产生热烈、激情的震撼;轻松欢快的旋律令学生心情愉悦,产生欢跃的情境。在欣赏乐曲小蜜蜂的同时,使用多媒体播放花丛中小蜜蜂飞来飞去忙碌的画面,让学生从小提琴那纤细明亮的声音、紧密短促的节奏、上下颤动的旋律中,感受到蜜蜂轻盈的舞姿和上下飞舞、辛

7、勤劳动的情境,从而激发其喜爱蜜蜂、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由此可见,将情境教育理论移植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教育中,可极大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情境创设方式有多种,如问题情境,追问情境,动态情境,语言情境,记忆、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的培养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将音乐的表现形式与音乐的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二、加强音乐实践,丰富情感体验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表明,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

8、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或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自身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情感共鸣的良好习惯。在音乐教学中,可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各种亲身体验领略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音乐如感情一般,有波涛汹涌的时刻,也有宁静温和的时刻;有狂暴,也会安静”3,就象我们的情绪一样丰富多彩,这种情绪变化体现在音乐节奏、旋律的变化上。在音乐课堂上,可通过引导学生多听、多唱对比性较强的音乐,使孩子在听觉上形成巨大的冲击,去检验不同情绪。在音乐学习中,也可以结合音乐作品及其对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

9、体验,体验生活中的情感来理解、表现、欣赏作品,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各种生活感受。通过实践,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动作激发自己的情绪来补充、来联想,潜移默化中使学习音乐由简单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识别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灵。如在教唱大家来劳动时,先以学生们身边的事情做引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家里都会做哪些家务,做家务时有哪些体会和感受,有没有通过劳动了解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是否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看到过去成果有否有成就感,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先激发起学生劳动时的感受。同时播放作为背景音乐

10、大家来劳动,孩子们一边聆听或歌唱一边模仿劳动动作,这样学生不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而且通过歌唱、表演等增加了对劳动的热爱,懂得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在音乐教学中, 在学生欣赏和学习音乐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配以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打节奏、拍手、跺脚、拍肩等,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增强情境创设的趣味;同时如果能即兴编一些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舞蹈动作,带领他们表演,使学生情绪更加高昂,更快的融入到欢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如学习节奏感强的粉刷匠、春天举行音乐会等歌曲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摇手铃,沙锤、碰钟或手、笔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配合节奏的进行,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小小

11、粉刷匠或春风、春雨、春雷的动作、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加深内心体验。这种方式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也赋予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会使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前提,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反映着美好的情感,只有关系融洽了,才能使学生“信其师,受其道”。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么学生才更愿意和教师相处,从心理上才会积极接受老师的教诲;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上

12、,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尽可能缩短和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一起游戏、讨论、唱歌、跳舞,一起导演、表演作品,一起分担角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个成员;教师可经常给与学生们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的鼓励、肯定和指导,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这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自学合作能力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实施情感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也关系到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改革与不断

13、创新。1.积极的情绪教师外化的情绪总能渲染出一种特殊的课堂气氛,并借此将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时刻注意以饱满、高昂的情绪走进、贯穿课堂,也让学生潜意识中模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对待生活中各种问题;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以关爱、激励、正面的情感,用这些情感来激励、调动、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情绪上积极地、轻松地、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2.丰富的、正确的生活情感体验教师要注意生活情感体验。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包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情绪,教师本身也要真正理解,这样在传递情感过程中才能以自己的情带动学生的情,才能使学生在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中时不会迷失方向,从而迅

14、速提高和发展音乐学习的效率。3.透彻理解音乐内涵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内涵、思想性、艺术性等要仔细的品味,对其中的微妙情感寓意要有充分、透彻地理解。只有先做音乐作品欣赏者,才能做音乐作品的传播者。4.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每一首歌都有自己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授课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以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要以丰富的语言、动人的演唱、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等生动、丰满地描述、塑造、表现作品形象,把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把抽象变成形象,以曲之情,发己之情,以己之情感染、激发学生之情,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自发、感由心发,真正体验到音乐

15、表达的内涵,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感受艺术形象的目的。5.扎实的基本功教师要加强基本功的学习。以情传声,以乐育人,是音乐教师启发孩子智慧的最好方法。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否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这种情感便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顿悟、净化、升华。因此,每位音乐教师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时时刻刻进行基本功的练习。6.积极的学习心态对音乐作品的正确、透彻理解,丰富、生动的塑造以及有效、激情的范唱或范奏,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16、,要有积极接触新鲜事物的心态,这样才能接触、理解新的音乐作品、新的作品情感表达,才能有机会借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丰富、多彩。五、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加强情感教育音乐校本课程是学生最熟悉的资源,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内容,因此充分利用音乐校本资源是学校音乐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音乐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或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或借鉴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方传统音乐形式,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创新,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塑造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充分、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