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143435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主动性课题研究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积极性的方略研究 课题承当人: 所在单位: 所属总课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略研究 1月1日一、课题设计论证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积极参与性是靠学生的主体才干完毕,是积极提高的过程,因此如下理论较大的影响了本课题研究,并为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人本理论:以人为本的观念,是老式哲学思想的核心,从中国的“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万物之本”“本理则国强,本乱则国危”转引自梁溟人心与人生学林社,1984年版)到马克思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指出的如果说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唯物主义的一般基本的话,中心则是在这种自然基本上的人自身。”马克思84的经济哲学手稿(人民社,1

2、985年版)都非常明确地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兴于美国的以马斯洛、罗杰期为代表的现代人本思潮,即“人学观的理论核心”,比较完整地强调了人的潜能的发展与人格的自我完整。这个理论深刻指出:“人的现实存在绝不仅体现为其生存的意义。情感、意志、爱好,对客观世界和对人生的态度等和谐养成和发展所形成的人的精神发明能力和享有能力,凝聚了人的个体的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其体现出来的多种潜能并且制约着一定的社会文明限度、稳定状态、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这个理论还深刻地向我们指出:“人是一切工作、一切事业的主线,也是一切工作、一切事业的决定因素。任何工作与事业都必须依托人,只要有人的主线

3、,只要有人去干,就会获得成功,反之,只会带来失败。因此,人既是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亦即觉得人出发,觉得人告终。甚至可以说,任何工作和事业自始至终的完毕过程,也就是自始至终为人着想,为人服务的过程。人是构成社会第一珍贵的因素。我们觉得,人本理论为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如下理论支撑:(1)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人的主体,把学生作人来看待,坚持以人为本,决不能把学生简朴的当作一种物,一种接受知识的简朴的容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来阐释“人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才有所提高,才干避免形而上学,避免唯心主义。(2)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

4、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对维系生命力的物质基本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对精神、情感、交往的需要,将更强烈。因此既承认学生的“个人本位”,又承认学生的“社会本位”,更承认学生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有效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核心。(3)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需要是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条件必要性的主观感受”(学校管理心理学文艺社199年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的满足,“对自身精神幸福的体验和幸福享善的领悟。”(二十世纪中国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社991年版)必须通过自身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才干充足实现。(4)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承认学

5、生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有个性的人,“层次的差别性则是其重要特性。”(个性教育论内蒙大学社1997年版)不承认人的差别就不是唯物主义。(5)以学生为主体,还必须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具有受动性与能动性两大特点。所谓受动性,就是学生的发展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依赖与牵掣。所谓能动性,就是学生的发展具有能动地挣脱学校、家庭、社会羁绊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的实践研究,应当坚持以“能动性”为基点。二、研究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心、人性和人格、人才的开发,通过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实践摸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增进全体学生

6、全面健康发展。(一)教师目的:、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学生课堂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意识的教学措施。2、通过课题的研究,摸索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教学模式。3、通过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二)学生目的:1、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和适应参与的能力,发扬敢想、敢说、敢做、不屈权威的精神,培养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自我分析作业、试卷;初步具有相应、转化等某些思考措施;能自觉发现问题、解答问题;会用较清晰、精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不仅会积极积极地回答问题,还会质疑问难;喜欢上

7、爱好课,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三、研究内容1、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构建教学模式的需要,广泛探讨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谋求坚实的理论基本。2、教学实践的研究。分别对影响学生课堂积极性方面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确立以“提高课堂学生积极参与”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运用研究,加强教学方略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引导学生积极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也是本研究的基本和重点。3、教师培养、培训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个性特性、知识构造、教学艺术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

8、此,有必要开展研究,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根据。四、课题研究的方略本课题应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语文课堂积极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出发,从存在差别的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限度的提高和发展出发,从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出发,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几种方面,审慎地采用如下方略:1、积极参与的方略。要动员多种教学要素,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多思善问,质疑争论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尊重差别的方略。要实事求是地承认与尊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层次差别,因材施教,分类指引。3、体验成功的方略。尝试成功,体验成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教学的量、质、度

9、、序、法、情六要素的聚结。”(学习方略论江西教育出版社队997年版),有助于直接与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挂钩。4、师生和谐的方略。增强教学中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氛围,充足发挥富于情感特性的课堂信息反馈和评价的作用,从而不断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5、学法指引的方略。加强学法设计,学法指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并完毕,实现学与教的创新同步;以培养发明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为核心,形成师生双向的发展发明。五、研究环节和最后成果1、重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的重要研究阶段完毕时间课题构成员分工阶段成果形式、数量理论学习阶段3月8月阅读有关文献,撰写学习心得。组织实行阶段9月1月实行研究方案,撰写案例和论文。总结阶段2月5月撰写研究工作报告结集有关课题研究论文、教案、教学模式范例。2、最后研究目的和最后完毕时间最后研究成果预期达到的目的承当者1、论文、优秀教案、教学心得和教学案例若干篇2、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一份优化语文教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趣味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课题完毕的时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