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14243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机拍摄技巧讲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一、了解摄像机考察摄像机档次的最主要指标是:1、水平清晰度;2、最低照度灵敏度);3、信噪比。使用摄像机首先要了解摄像机的构造、原理(被摄景物一一光学系统一一光电转换系统(CCD)信号处理系 统图像记录)。首次使用摄像机安装镜头后需要进行镜座距的调节(也叫法兰焦 距、内焦),需经多次细心的调节到最佳。拿到摄像机后首先要了解 摄像机的各个开关、按钮的作用,检查镜头的聚焦环、变焦环、光圈、 滤色片(ND)、回放开关(RET)、盒仓进出带、插卡等是否正常,话 筒的内外置档位、音量电平调节等是否正确,同时还要进行寻像器调 整(峰值、对比度、亮度),目镜调整、肩托调整等等,熟悉掌握后

2、才能运用自如。二、摄像机拍摄姿势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机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 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 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而影响画面稳 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所以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 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拍摄时使用操作 得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常用的两 种拍摄姿势和持机方法。1、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 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平稳放到肩膀的位置。右手的食指、中指、无 名指和无名指放入推拉变焦档位上。用无名指前压推(T),食指

3、后压 拉(W),中指在中间起到平衡稳定作用,尾指用来切换自动光圈和手 动光圈,拇指开启录像开关。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前部,帮助稳住摄像 机。用拇指和食指进行聚焦、变焦和手动光圈等调节。双腿要自然分 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直站稳,保持身体平衡。采 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像机稳定不动。2、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 同样要扶住摄像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当然在拍摄现场也可以 就地取材,借助门框、桌椅、墙壁、树干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 和机器,当然更好是用专业摄像机三脚架。无论如何目的就是尽量减 轻画面的晃动保持稳定。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很多 DV

4、 族 常犯的毛病。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 而过累。现在的 DV 机日趋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机器比比皆是,用一 只手就能轻松托起。就是因为它的小巧就有很多人简化了持机的要 领。殊不知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越是“掌中宝”受摄影者 的影响越大,稳定性就更为突出。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 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当然依靠身体的支撑保持机器稳定,对多 数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持机要领,多加练习。3、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在拍摄时要多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拉到广角(W)的位置 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推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 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

5、产生相当大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在拍 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牵 动镜头引起晃动。 有些人喜欢单手持机边走边拍,看上去蛮潇洒, 放像时画面抖动很厉害,让人看得头昏眼花。要知道,观看者对抖动 的画面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谁也不愿享受晕船。所以拍摄时应尽量 避免边走边拍,除非实在有需要。三、白平衡调整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 完全一样。不同地域、季节、环境、天气、早晚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 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所以摄像师就需要调整白 平衡,白平衡调整是控制画面色调的主要方法。什么是白平衡呢?当 拍摄白色对象时得到白色

6、图像,即拍白色物体时,摄像机输出红、绿、 蓝信号相等叫白平衡。说到白平衡就要讲到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 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K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 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 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也就是说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 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 成黄色,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 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比如晴朗的蓝天色温约 为1000018000K,阴天约为68008000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 约为50005800K,中午阳光的色温约为560

7、0K,下午日光的色温约 为300050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3000K,新闻碘钨 灯的色温为32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50005600 K,蜡烛光的色温 约为 1800 K。白平衡如何调整呢?调整时应注意什么?专业摄像机的白平衡分手动和自动白平衡跟踪(ATW )。手动 调整白平衡有三个步骤:首先要选好合适的滤色镜 (滤色片进行粗调 );滤镜片一般分为 四档,作用和效果各不相同。1档、3200K,这一档是摄像机的标准光源,所以滤色片不带任何颜 色,光线 100%通过镜头射入成像设备。2档、5600K,(有的2、3档相对换)该档滤色片专供室外拍摄。因 为日光的色温较高,所以滤色片

8、呈橘黄色,能吸收较高色温的蓝光, 使它与 3200K 的色温相近。3档、5600K+1/4ND,该档滤色片与2档同,但带有一些衰减光线的 作用,主要用于室外强光。4档、5600K+1/16ND,比3档加大了衰减作用。档位的选择不仅影响 色温,还可改变景深。第二,调整光圈,可把光圈定在自动位置,白平衡的调整是 与光圈有直接关系的。白平衡钮可选择A或B(不能选择P,P为机 内预置值有两档日光 5600K 和灯光 3200K) ;第三,调整白平衡应采用顺光, 镜头顺光约 45 度角对准一张 白纸或其它白色物体,并使其充满画面(最少三分之二以上) ,然 后拨动白平衡调节开关“WHITE”向上。寻像器显

9、示“WHT:OP”,几 秒钟后,“WHT:OK ”字样出现,白平衡已调好,并被自动记忆。有时 寻像器会出现“WHT -NG”白平衡未调好;“TEMP”色温低;“CHG FILTER ”重新变换滤色镜;“TRYAGAIN ”再试一遍,这时应按指示, 重选滤色片并重调白平衡,一直到录像器出现 OK! 白平衡调整完 毕。调黑平衡(一般不用再调,出厂前已经调好) 。白纸具有不同的色度,有偏青的复印纸,也有偏黄的白纸, 不同的色度对画面色调有不同的影响,其规律是白纸的色度和画 面的色度成补色关系。用发黄的白纸调白平衡,画面将偏蓝色。如果有意让画面偏 色,用浅黄色白纸调白平衡可以使画面呈现蓝色调,这是拍夜

10、景 经常用的方法。相反选择偏蓝青色纸调白平衡可获得暖色调,比 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有的朋友很希望自己能够拍摄出“壮观”的 日落或者日出,方法很简单:一是在中午的时候,用5600 的色温片 调白,取得高色温的白平衡值。然后用这个色温去拍摄日出或日落。 另一个方法是对着偏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或在镜头前加滤 色片,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四、眼睛的取景方式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 式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 们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 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

11、发生的一 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毁了自己的作品, 如结婚摄像时乱窜的小孩往你身上撞啦,马路摄像时要躲避车辆啦; 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 尽在掌握中。现在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因为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 色彩好,使得许多人抛弃了取景器喜欢上了液晶屏。因为现在的摄像 机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取景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可是到 了白天的室外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解决方法是:右手持机,左手掌 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 上方射进来的光线,这样看起了就好多了。用手遮挡光线,如果再戴 上一顶长檐帽,效果会更

12、好。但是还是要提醒您一句,多用是要用双 眼取景,可不要遗漏精彩镜头的哟!五、手动亮度(光圈)调整光圈用 F 值表示,一般有 1.4、2.8、4、5.6、8、11、16、22 等 级别连续变化,光圈值越小,照度越大,图像就越亮。光圈越小景深 范围就大,反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在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 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 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BACK-LIGHT逆光),强光时用强 光补正功能键(SPOT-LIGHT聚光灯)。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 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调整光圈

13、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 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光圈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 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寻像器或是 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说到亮度(光圈)调整还有一 个快门(SHUTTER)速度,一般有 5 档,1/50、1/250、1/500、1/1000、 1/2000 关闭状态为 1/50,快门速度越快,图像就越暗。电子快门也 就是CCD的感光时间。在摄像机的光圈与速度(快门)手动时低照度 或是要求除主题外虚化效果可用大光圈,拍摄高速运动物体用高速 度。六、手动聚焦调整有的专业摄像机是没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都要进行手动对焦。有 的摄像机有自

14、动对焦功能,在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下,可采用自动对 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 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在自动对焦的情形下 摄影机会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 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能运用手动对焦。方法是先把变焦开关 推到所拍摄物面,转动聚焦环使拍摄物清晰,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 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然后通过推拉变焦确定所需景物画面的大 小。焦距短,境深大,反之焦距长,境深小。当物体太近时以至无法 聚焦,有的摄像机还有微焦档可调节。微焦操作:1、把聚焦推至无 限远。2、打开微焦开关旋转控制环。3、通过变焦来聚焦镜

15、头。七、固定镜头镜头可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固定镜头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 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 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 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 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 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 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 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 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 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

16、,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 摄,这是许多 DV 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 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 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 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 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八、如何运用变焦镜头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 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 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 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 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候来运用才恰当 呢?当你要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 3 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