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134917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1简洁而富有内涵的引入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起先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簇新;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探讨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起先探讨,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

2、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全部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一般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终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终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学问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像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

3、为课的导入追求快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纳了其次种方法导入。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老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奇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细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验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探讨的过程,这是学生遗忘了学问之后所留下的最珍贵的才智!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

4、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探讨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化。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须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思索: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也许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

5、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相识呢?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通过对比分析驾驭圆周长的计算公式。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精确计算圆的周长。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一、情景引入出示一块钟表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学生猜想。老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明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问题2:

6、你能知道不知疲乏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师:特别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的留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二、动手量一量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打算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物品名称周长直径1号圆2号圆3号圆4号圆老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状况。(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师:

7、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加学生的自信)三、对比分析师:视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觉什么规律了吗?学生自由谈。学生发觉: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老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详细关系的热忱)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

8、径的改变而在改变,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当得到圆周率的值)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3.14。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果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学生自由谈。我们有这么宏大的祖先,信任我们这些站在宏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肯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

9、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简单的回答这个问题。)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d或C=2r四、动手做一做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1计算圆的周长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设计目的:通过简洁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3小组沟通错误缘由。(可让其他学生避开同样的错误)(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

10、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终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4现在你能告知大家不知疲乏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条件,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实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相互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可让学生从学问点,从测量方法实力点,数学史学问情感看法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六、课外合作: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学问,想方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实力)六年级

11、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课前思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觉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洁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留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加课堂活动的爱好,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主动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课堂写真(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视察。)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与我校组织的自行车竞赛呢?生:第一辆。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师:为什

12、么它跑得快呢?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须要我们思索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学生起先探讨,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动身,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索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激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

13、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师:哪个小组情愿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终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索:假如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熬炼他们的动手实力,有了学具的参加,学生用事实说明白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其次小

14、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说完,大家为其次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确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此时,其次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途是什么形态呢?生:是一个圆形。(这时,老师转向其次组的同学并提问。)师:假如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生:不能。分析 其次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途,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同学们听完后,茅塞顿开,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慧,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假如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