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125108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综合检测(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单元综合检测(四)(第四单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抗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曹操、袁绍是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的两大军阀,他们之间进行的战争实际上是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2.互联网上一度就官渡之战究竟是发生在河南的中牟县还是原阳县发生了

2、争议。你知道该战役的发生距今(2011)多少年吗( )A.1 802 B.1 811 C.1 790 D.1 89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今年是公元2011年,该战役距今1 811年。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得出的有效信息是“孟德”“周郎”,前者是曹操的字,后者是周瑜的别称,由此可判断材料所说的战役是赤壁之战。4.(2010滨州中考)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3、B.刘备 C.孝文帝 D.曹丕【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故选D项。 5.下列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占据河南“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败袁绍后统一北方,实力大增,后为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大战赤壁,故选B。6.如果你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商人,你要贩卖蜀国的特产去外地,应该首选 ( )A.小麦 B.蜀锦 C.瓷器 D.宣纸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时期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7.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

4、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 )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三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8.2009年6月1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抵达南京,拜谒中山陵。南京在三国、东晋时,分别称作( )A.建业、夷洲 B.建业、建康C.咸阳、建康 D.咸阳、夷洲【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国时吴国定都建业,317年东晋建立,定都建康。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于4世纪的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解析

5、】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由于苻坚不顾多数大臣反对,一意攻晋而导致失败。所以B项叙述错误。 10.(2010佛山模拟)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的小麦等农作物推广到江南,南方老百姓能吃到北方食品。11.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语言也多种多样,国家提倡说普

6、通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推广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蒙古 C.鲜卑 D.氐族【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学说汉语。 12.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B.采用汉族政治制度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孝文帝迁都洛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看出,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中的改汉姓。13.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A.北魏统一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

7、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B、C、D三项所反映的事实都与孝文帝改革有关;北魏政权没有统一全国,只是统一了黄河流域,所以A项不正确。 14.(2010贵港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的汉化措施使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趋同,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到汉族人民之中。因此,孝文帝改革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5.我国曾经发行过一套

8、纪念古代科学家的邮票,右图是其中一枚,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C.王羲之 D.郦道元【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南朝的祖冲之,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16.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需要查阅(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经注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故选C。 17.从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主要品质是( )实践的精神吸取前人的科技成果乐于向他人求教持之以恒,潜心学习

9、和研究A. B. 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勇于实践,不断学习,持之以恒,所以都正确,故选D。18.右图是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使用价值,雅俗共赏。你知道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因此,文章中的书体是行书。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各民族以及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C.石窟艺术 D

10、.诗歌【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了宣传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中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20.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先后出现了许多政权。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接触频繁,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这些都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B项正确。 二、非选

11、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 题14分,第22 题10分,第23 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0分)21.识读以下两幅图,回答问题:(1)图一的三个国家中最晚建立的是_,它与图二中的东晋都定都在今天的_,为图一这种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发生在_(地点),这一时期,吴国的船队曾到达_,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4分)(2)图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战役的作战形势图?这次战役是在东晋和哪一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进行的?(4分)(3)图一中的两次战役和图二所反映的这次战役,在战争的结果上有何相同的特点?这三次战役中失败一方主观上共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4)你认为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

12、借鉴意义?为什么?(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2)题是识记层次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中的三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战败都是骄傲轻敌造成的。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从史鉴的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吴 南京 赤壁 夷洲(2)淝水之战 前秦(3)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骄傲轻敌。(4)有。虽然战争的形式和手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不会改变。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仍然有借鉴意义。22.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东汉末年军阀)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

13、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你能说一说“操遂能克绍”的原因吗?(4分)(2)材料的背景是:刘备在荆州一带驻军时,听说诸葛亮是个杰出人才,便三次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去问计,到第三次才被接待,历史上把这一故事叫做什么?(2分)(3)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你能说出来吗?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

14、、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让刘备联和孙权抗击曹操,这个策略在此后的赤壁之战中实践成功,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答案:(1)官渡之战。原因:发展农业生产,实力增强;注意招揽人才,善于用人;听取谋士的计策。(其他言之有理皆可)(2)三顾茅庐。(3)联吴抗曹。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成功地打败曹操,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两湖,又进占四川。联吴抗曹的思想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3.阅读下列材料: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2分)(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2分)(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2分)(4)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首先审题,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