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草原》教学反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11923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舍《草原》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老舍《草原》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舍《草原》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舍《草原》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舍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老舍?草原教学反思。通过老舍?草原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缺乏,比方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老舍?草原教学反思由查字典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

2、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开展顺序表达,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盛的诗句结束。全文安顿有序,脉络分明,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由于本文是本组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斥诗意的草原风光

3、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体会文章的叙述特点,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兴趣。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2揣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则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叙述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办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通过同学之间

4、的交流,从而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其次,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方面,我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将文章按事情开展的顺序把草原的美景分为三大局部: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图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顿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由于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叙述办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于是,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此外,我还出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的句子,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深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

5、深情厚谊,感受相互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在学生充沛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激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进西部,了解西部和热爱西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和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篇课文,多么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师生从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从文章字里行间中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但是始终未能亲身到辽阔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这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感遗憾。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确实如此,我个人认为,假如学生和老师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置身其中,相信体会绝比照现在看图片、看书、看录像、读书深刻得多。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分享的老舍?草原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忙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