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11766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精选(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2006-11-28 16:04 本文访问次数:1352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探索党的十五大以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不少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依法将工厂改制为公司,建立起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利益清楚,依法运作的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由于现代公司有健全的法人治理机构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且能根据公司章程运行,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以及如果有必要又如何开展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直有争议,分析争

2、议的原因及其表现有以下几点:1、对新形势下民主管理理论研究不够众所周知,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面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国有资本的退出和混合所有制公司的产生,尤其是大量非公有制公司的涌现,对这些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理论缺乏深入的、前瞻性的研究,导致实践中理论依据不足,研究落后于形势的发展。2、思想认识跟不上新形势、新体制发展变化的要求有些同志片面认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适合市场经济”;有的说“现代企业有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全不需要职代会了。”3、在一些非公企业,经营者民主意识淡薄,喜欢个人说了算,把职代会当作是自己独断专行的障碍。4、国家的法律法规亟待修改完善我国现

3、行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是1981年7月13日颁布实施的,迄今已过去了2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只是为国有企业而制定的,如今我国的政治经济已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的涌现,尤其是大量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现实,条例的适用范围、职权内容、组织机构、运行方式等各方面都严重滞后于今天的形势,法律的保障功能明显削弱。尽管如此,由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了:“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仍为我们探索新形势下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以一个新的视觉,即我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

4、员国、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国家来重新认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开展职工民主管理这个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可以从较早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其它工业国家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去作些了解呢? 一、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进行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思考1、从西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来理解,现代企业是相对于古典企业而言,与古典企业具有直观的私有性、排他性和单一性相比,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直接控制权相分离,形成了法人财产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形成了两个以上的决策层级和较复杂的决策分工系统以及财产权的可分性和财产权力的可肢解性。这些特点导致了现代企业内部众多不同利益主体的出现,形成了企业内部利益共同体,决定了企业必须“以人为本”

5、。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生产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工人是实际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他们的积极性和知识技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生产率的增长。经济计量分析表明,美国工人努力程度的下降可以解释1966年1973年和1973年1979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会下降。提出要改变美国经济近乎停滞的状况,必须改变美国“古典式”的企业管理体制,让工人参加管理,改善工人就业状况,为工会活动提供方便,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责任心和对企业的认同感。2、现代企业是一个多重因素构成的组织,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协作的基础上,具有社会化的特征。在资本运动的背后,所隐藏的实际是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是利益关系在发生作用。虽然资

6、本运动是一种理性运动,盈利是它的目的,但由于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参与经济或社会活动的人总是要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才能换取另一部分自己所必须的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企业盈利的目的不得不受社会化大生产的制约,致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各主体之间(管理者、所有者、劳动者)通过权力的让渡达成一定的协约,使之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公司不仅涉及股东和管理者,它还必须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联系,企业才能正常运转。正如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所说,“公司本身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机构,因为在这些公司内部,就像在一个正常的民主环境下所可能做到的那样,人们相互服从并服务于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若公司存在,“所有者、经营者及职工则

7、可分享产权收益;若公司破产,则所有者投资无法收回,经营者声誉大损,不得不流落他乡;职工则失业回家,生活受困”。这个特点说明在形成企业内部利益共同体的时候职工的民主参与不可或缺。3、培养企业团队精神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职工参与管理。从历史上看,企业管理是一个从排斥职工参与管理到吸收职工参与管理,是一个从物的管理向人本管理发展的过程。企业民主,最早由英国的社会学家韦佰夫妇提出,他们认为管理民主在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员工参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从而改善工作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员工参与管理能扩大员工对企业信息的有效把握,从而增强员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更好地满

8、足顾客需要;三是员工参与管理,能融洽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提高工作水平,有效地实施工作和生产计划;四是员工参与管理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目标和价值的认同,形成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从而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工作效率。实践结果也证明,工人的参与程度与企业生产力水平高低有正相关关系,一个国家企业民主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也有正相关关系。4、现代企业的结构模式:由“股东至上”转向“共同决定”。“股东至上”,这是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最为经典的基本模式,以英美为代表。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规模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使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鼎盛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以物质财富扩张为主

9、旋律和终极目标,反映在价值体系中,使得追求物质财富成为唯一有刺激的目标,并且是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唯一标准。在这种一元价值体系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对物的崇拜推到一个极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及组织方式上,必然烙上深深的历史痕迹,片面夸大资本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并按这种信条基础和价值体系进行了制度安排:股东出资办企业,企业的经营风险由这些出资者承担,企业治理结构的产生模式是:股东投票选举董事,而一般都是最大的股东出任董事长,公司的终极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员工,没有财产约束,不承担风险,因而,员工只能成为雇员,获取固定劳动薪酬,服从从雇主的绝对权威,排斥了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10、的可能。但是,二战后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工业国家在重建经济秩序过程中,把企业治理结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逐步摸索出了股东和员工共同治理的结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代表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代表通过进入董事会来共同决策。股东选自己的代表进入董事会;雇员也选取自己的代表进入董事会,这就是职工董事的概念。同时监事会也出现了,监事会里也有雇员代表。显然,这是一种出资者和出力者共同治理的模式。公司的目标不再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集体利益最大化,或叫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当然也包括雇员的利益。这种理论认为,不仅股东出了物质资本,经营者和劳动者则出了人力资本,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往往与企业命运息

11、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所承担的风险并不亚于股东。一旦企业出现风险,出资者为了减少资本损失,可以“用脚投票”,一逃了之。而经营者和员工向企业投入的大量专用技术之类的专用资本,则会大幅度贬值。因此,员工是企业利益的密切相关者。员工在企业内部,与其它股东相比,能更直接地观察经理的经营行为,拓宽监督渠道,明显降低代理成本。再者,企业创新能力只能靠人力资本实现,即使企业维持现状,若没有富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一批忠诚的员工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现代的公司制企业的支柱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公司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同时要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

12、最密切的要数员工,而维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员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直接参与决策管理与监督。由于20世纪80年代英美出现的大量敌意收购并购企业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之德日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就迫使人们对传统的股东至上模式进行反思,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传统的企业治理模式的信念,不得不转向德日的共同治理模式中去寻求答案,纷纷效仿德日,修改法律,推行共同治理模式。西欧不少国家还通过立法,强制规定必须接受员工代表进入决策层,使共同治理的理念上升到法律层面。现在,共同治理已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治理的主导模式。不仅如此,还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持股,人力资本和员工利益越来越受到高度的关注。共同治理模式是对

13、股权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的改进,是员工代表参加公司民主管理的最高形式。5、纵观全球,现代企业的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范例不少。如:德国的职工大会和企业委员会,瑞典的工厂委员会,美国的劳资委员会和工人委员会,日本的劳使协议会,印度的工厂委员会和联合管理委员会等等。这些机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劳资双方共同参加的劳资委员会或工厂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主要起沟通、咨询、协商作用;另一类是企业职工代表组成的,主要是对工资、福利、劳动安全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参与决策,也有不少国家规定职工可以对企业经济发展规划、财务等非劳动权益问题通过职工大会与企业取得沟通。由此可见,通过职代会实行企业民主管理既不是与现代企业

14、制度相对立的,也不是不能与国际接轨的。 二、积极认真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既然我们知道了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在东西方的现代企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后,职代会制度如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带着这个问题,近几年中,我们对如何协调、处理好职代会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关系以及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职代会的职权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应有的实效:1、基本理顺了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与职代会的关系一是职代会与股东会职权的划分: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通

15、过修改公司章程,明确了公司股东会重在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股东的收益、利润的分配、股东的增减和公司章程的修改等方面。而作为公司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职代会,则重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以及自主决定的工资、奖金分配、劳动保护措施、职工教育培训、评议监督各级干部、推行厂务公开、开展平等协商工资和签订集体合同等等。 二是董事会聘任干部与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关系:董事会聘任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总经理聘任中层管理人员,这与职代会的评议、监督、建议权并不矛盾,主要是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各司其职,以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在实际操作时,公司董事会在聘任总经理前,曾经开过几个座谈会征求职代会的意见;总经理在聘任中层

16、管理人员时,也相应征求过职代会的意见,并进行过任前的公示。同时,职代会也要把对企业中层干部和高管人员的评议(测评)的结果反馈给董事会和股东会,成为对被测评人员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并为奖惩被测评人员和今后任免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是职代会与股东会的召开:我们是采取分别召开的方式,分别听取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按各自的权限讨论、审议、决定企业的重大问题。我们往往把职代会开在前,这样作的好处是:由于职工代表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职代会讨论、审议或通过的报告、议案集中了职工的智慧,体现了民意,吸收、运用职代会的成果,会使董事会、经理层提出的报告更切合实际,这就让其后的股东会在重大决策上更加严密和科学。2、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代会职权做了适应性的调整 职代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