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11751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鸦喝水》教学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升、“里”2个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2、出示一个图片:谁能用一句话说出图意 板书课题,领读。学习生字“乌”,说一说乌的意思,及记忆的方法 3、打招呼 3、你有什么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范读,要求学生端正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请学生对师读作评价 2、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

2、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标出自然段,同桌互相评一评,看他读的准不准 4、同桌交流识字 A屏幕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带拼音) B果树上结满大大的果子,谁愿意考一考大家(无拼音),你想怎样读,你觉得大家读的如何? C桌再次交流如何记忆 D游戏,摘果子:只要你能读准它,并说一说如何记忆的,这个果子就属于你了 E次回读生字 三、指导书写 先出示本节课的五个字,认读一下 本节课主要处理两个字“升、里“ 先拿出来让学生认一认,然后请学生看一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师范写,生书空。接下来,学生描红,书写。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没有了生字朋友做障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

3、读的更好的。 哪些同学想尝试一下当小老师,到前边来读一读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乌鸦都到哪些地方找水喝了?找了这么多的地方你是从哪个词中看出来,如何读? 练读 想一想:口渴的乌鸦找不到水是什么心情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 2、学习第二、三段。 a万分焦急的乌鸦终于找到水了,真高兴,可是结果呢?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b乌鸦遇到了什么麻烦?实物演示(瓶子,乌鸦) C乌鸦又是什么心情: 创设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会怎么办? (引导学生理解乌鸦知难不退,不怕困难的精神) D再试读最后一句,注意语气 E正在着急时,乌鸦发现了什么?如果是一点小石子,行不行 说一说,读一读:应

4、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乌鸦此时此刻的心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图)乌鸦在干什么? A它想到了办法,自读第四段,画出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B师做实验,学生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C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渐渐) D那该怎么读? E再读第四段,从中你体会了什么(乌鸦聪明、智慧;及喝水的的那份高兴) F用渐渐说话 G赞美: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4、思维拓展: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五、回读全文 六、总结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渴、瓶”等8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乌、到”等9个生字,会组词应用。 2

5、、掌握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并在识字写字中正确应用。 3、激发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和运用识字写字的规律和方法,自主识字。 2、正确、美观地书写9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乌 鸦 喝 渴 瓶 石 办 法 渐 1、注拼音认 2、去拼音认读 3、为生字组词 4、书写生字:观察“办 法”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书写。 二、继续课文学习 1、请同学分段读课文。 2、画出有喝的句子:到处找水喝;乌鸦喝不着水;乌鸦就喝着水了。 (1)找水喝: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呢?口渴了是什么感觉呢?着急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想

6、一想: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可能飞到哪些地方了呢? (2)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呢? 读出着急、疑问的语气。 (3)小乌鸦怎么喝着水的? 模仿小乌鸦衔石子。 在小乌鸦的努力下,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 试着用“渐渐”说话。 高兴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故事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乌鸦? 2、请同学们当小乌鸦,想一想:如果当时没有小石子,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3、小组内说一说。 4、请同学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变乌鸦喝水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找水喝想办法喝到水了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喝”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学习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实践中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并用“渐渐”说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实验用品: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 2、电脑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乌鸦)课文里就介绍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读了课文你就认识它了。 2、板书课题: 19.乌鸦喝水。 (二)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 1、

8、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组织同学给生字组词,并互编考题来识记生字的字形。 *.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组员生字识记情况。 *.小组齐读。 2、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甲同学带读生字并组词。 *.另三位同学出题考大家:本课偏旁相同的字是哪两个?做动作猜字、猜字谜等。 *.同组的4位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或读最喜欢的段落。 *.同学们从音量、感情、音准、流利程度等几方面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细读课文,领悟课文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 2、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 1 )请一个学生朗读

9、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 *.请一生戴上头饰上台扮演这只小乌鸦做动作,全班齐读第一句。 *.问:乌鸦找到了什么?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活动:讨论一下如何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动作表演一下。 *.学生分头准备后在班内表演。 *.大家评议。 ( 2 )请一个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问:乌鸦看到许多小石子,想出了什么办法? *.教师用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和小石子演示乌鸦丢小石子的过程,学生观察过程并说出结果。 *.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 *.小结并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 3 )学习第三自

10、然段。 *.过渡:乌鸦想出了这个办法后喝到水了吗? *.(播放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体会“渐渐”的意思并说一说,然后用“渐渐”说一句话。 *.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4、边欣赏课件边背诵课文。 (四)提升训练。 1、问:假如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想出办法。 2、学生分组讨论。 4、教师奖励“智慧星”。 乌鸦喝水二次跟进教学反思 马晓梅 如何以学生为本,构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运

11、用电化教学,培养理解能力。 我在开课之前运用闪光动画软件把 “乌鸦喝水的过程” 制作成动画片。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2、培养求异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我在课末创设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思考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个多维的问题。同时我告诉学生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捞铁牛等课文都是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学到这样的

12、课文时,要学会提出求异性问题:“还有其他办法解决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样,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自主实践,开展合作学习。 动手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素质,“我们必须提倡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应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学生亲自动手把小石子投放到盛着半瓶水的瓶子里,并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感悟水渐渐升高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