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11266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为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工作,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保障广大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市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一、定义: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是在孕前、产前、分娩和产后整个过程中,为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原有的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扩大覆盖面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以及新增的产前筛查项目和产前超声检查项目等共计8项基本服务。二、项目内容(一)增补叶酸

2、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为全市农村和城市人口中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包括流动人口),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服用,预防神经管缺陷。1、什么是神经管缺陷?神经管缺陷是一组严重影响胎儿大脑和脊索发育的先天畸性,主要有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三种畸形,最常见的是无脑畸形和脊柱裂。无脑畸形出生后常常死亡。脊柱裂可致严重残疾,婴儿常有下肢瘫痪、大小便不能控制、脑积水、学习困难等。2、导致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原因研究显示,神经管缺陷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环境因素中,营养因素尤其是叶酸缺乏已经公认为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叶酸缺乏,占85%)。我国每一千例新生婴儿中大约有一个婴儿发生神经

3、管缺陷,是我国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3、需要补充叶酸的人群1、所有打算怀孕的妇女2、生育过神经管缺陷婴儿的妇女3、患有癫痫病且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妇女4、患有糖尿病的妇女5、本身患有神经管缺陷的妇女4、意义:叶酸片其实是维生素的一种,补充人体缺乏的叶酸成分,来达到保健的作用,能够让胚胎胎儿发育的时候神经系统更好发育。它不仅能够给孕妇预防神经管畸形,还能够用来治疗贫血,坚持每天服用,安全有效,简单,省钱!叶酸缺乏是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计划怀孕的妇女在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对于预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缺陷具有重要意义。(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1、项目目标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

4、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产科服务质量,规范产科服务行为,减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负担,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使广大农村孕产妇收益。2、补助对象在取得助产许可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农业户口的孕产妇,包括一方属当地农村户口,另一方为异地农村户口而在当地定居的孕产妇。3、免费住院分娩卡的发放流程农村孕产妇持户口本在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办理免费住院分娩卡。乡镇卫生院院长负责审核,妇幼专干负责填写汇总,上报县项目办。县项目办复核、编号、登记、签字盖章后,再由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领回,发至孕妇手中。4、孕产妇持卡住院分娩孕产妇住院分娩时,持户口本、延安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免费住院分娩卡和孕产妇保健

5、系统管理手册自主选择助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5、报销标准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首先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报销后,再按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实行定额补助。定额补助标准为:县域内阴式产乡级补助300元,县级补助500元;剖宫产补助1600,产科严重并发症(包括产科大出血、妊高症、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等)补助2000元。县域外不论分娩方式,只要在有助产资质的助产机构分娩的,均定额补助600元。未参加居民医保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执行同样的农免项目定额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费用及本项目补助费用之和不得超过住院分娩总医疗费用。 (三)产前艾滋病、梅毒筛查项目:1

6、、什么是艾滋病、梅毒、乙肝艾滋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经过7-10年的潜伏期,会进入发病期,称为艾滋病病人。由于目前艾滋病还没有预防疫苗,也无法治愈,因而病死率非常高。但如果得到恰当治疗,可以延长生命,而且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应该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传染性肝病。此病毒可通过血液、无防护性交、共用针头传播,也可由受到传染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染给新生婴儿。2、

7、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宫内感染: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妊娠期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将病毒传播给胎儿。产时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产后感染: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估计在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中有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混合喂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梅毒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2.血源性传播;3.胎盘传播:如果孕妇感染了梅毒,在怀孕期间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传染梅毒。孕妇患有梅毒,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苍白螺旋体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梅毒。胎盘传染主要在孕妇早期梅毒时发生。4.产道

8、传播:当胎儿经过感染有梅毒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梅毒苍白螺旋体可感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传染梅毒而发病;5.间接接触传播。乙肝传播途径:经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期: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传播,也就是宫内传播,即是分娩以前在宫内通过胎盘等途径传播,这种情况较少。产时传播,最严重的传播途径。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亲产道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带有乙肝病毒,会使婴儿经口吞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受传染。产后传染:有可能通过哺乳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这种传播属于水平传播,比较常见。3、如何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艾滋病、梅毒、乙肝都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在

9、孕早期(12周)由具备资质的HIV初筛实验室的医疗机构进行1次艾滋病、梅毒检测,确诊感染者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为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免费提供试剂)与咨询;对感染的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喂养指导、儿童定期随访与检测、婴儿早期诊断的血标本采集及转运等服务和干预措施;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为其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及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免费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意义: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对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0、,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对所有妊娠妇女孕期尽早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综合的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母婴传播的发生,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先天梅毒发病率、新生儿乙肝感染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四)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经济、简便、对胎儿和孕妇无损伤的检测方法,从普通孕妇人群中发现怀有唐氏综合征等严重先天缺陷胎儿的高危孕妇。在孕1520+6周进行血清学检测,对胎儿患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症(21三体)和爱德华氏综合症(18三体)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意义:对高风险者进一步

11、检查、干预。结果并不是诊断胎儿是否患病,如果结果是高风险,只是代表胎儿患病的风险大,需要进一步做产前诊断,从而降低整个人群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率。 (五)产前超声检查项目:分别在孕20-26周、30-34周各进行1次超声检查。重点筛查无脑儿、脑膨出、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陷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良等胎儿六大畸形,发现胎儿异常的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延大附院、市人民医院、市中院、市妇保院)进一步诊断、干预。(六)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简易、快速和廉价的血斑试验。(1)筛查部位:采血部位为新生儿足跟内外。(2)筛查时间: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充足6次哺乳后进行采血,否则,在未哺乳、无蛋白负

12、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筛查的假阴性。(3)筛查疾病:苯丙酮尿症(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所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早期无明显表现,一旦出现症状,是不可逆的,又称呆小病,发现迟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可导致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合成酶系中某种或数种酶的先天性缺陷,使皮质醇等激素水平改变所致的一组疾病)意义: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患有先天性遗传病,并进行及时治疗,使

13、其健康成长。有些先天代谢性疾病,虽发病率很低,但能严重影响智力发育,且可导致终身残疾,在出生前无法作出诊断,出生后早期又没任何症状,但是,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神经系统已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失去了治疗机会。若能在出生后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则可使患儿免受损害,避免出现 智力低下 。(七)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筛查时间: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

14、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筛查意义: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我国有116万聋儿,且每年以2-4万的速度增加。20-30%的小儿听力减退发生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期。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尽可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是预防听力损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唯一重要因素。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如新生儿或婴儿在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

15、,可使用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方式建立必要的语言刺激环境,使孩子的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使孩子聋而不哑。三、如何推进孕免项目工作(一)以卫生局问头成立全县孕免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具体实施方案。(二)“孕免”项目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工作指标,加强督导,顺利的完成项目各项指标。1、农免项目:发卡率达到100%,补助率达到95%,全免率达到90%以上。2、增补叶酸项目:发放叶酸不低于辖区活产数的95%,目标人群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80%,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3、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孕妇艾滋病、梅毒、乙肝孕产期检测率不低于90%,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4、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筛查率达到95%5、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率达到80%6、产前筛查:包括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筛查;筛查率达到90%产前超声检查:筛查率达到90%(三)开展健康教育,做好项目宣传工作。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相关政策,强化育龄夫妇主动接受系统保健基本服务的意识,提高项目知晓率和依从率,为项目运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