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10631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整理版介绍(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教育的功能 (P18)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实际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潜在的教育功能、期望的教育功能和现实的教育功能。2、教育目的( P118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3、学校( P165 )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4、教师角色( P220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扮演者多种社会角

2、色,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身份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称为教师角色。5、课程标准( P309 )书上: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学习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而非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尽量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应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PPT 上: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

3、求。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来确定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B)1、学校教育( P104 )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教育制度(学制) (P19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3、教育机智: 指教师对某种突发性、 偶发性、教育事件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处置的能力。4、课程目的简答题确立教育目的

4、意义( PPT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表现:1 教育目的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过程,有效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2 教育目的预定教育的理想效果,对教育活动起指导、 支配作用。3 教育目的是国家或阶级、政党利益的集中体现,是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管理部门确定教学内容、 指导、检查和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4 教育目的为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能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5 教育目的有利于教育行政机构、学校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教师工作的各方面。首先,教师劳动性质

5、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行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智劳动。其次,教师劳动对象 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是具有自觉意识的有感情、有理智、有个性的学生。再次,教师劳动内容 的复杂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教师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有对他们进行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训育。最后,教师劳动过程 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是一种综合利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劳动形式。教师的素养:1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精深的学

6、科知识和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更主要的是这三方面的知识应该能够通过教育实习实践等方式,相互结合,有机融合起来。2 教师的专业技能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形成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即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多媒体的能力。课堂教育技能,指导、组织课外学科活动的技能、教学研究技能。3 教师的专业情意指教师通过对教师这个职业意义,价值的深刻理解而产生的对这个职业的向往、 喜欢的情感和态度, 它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包括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和专业理想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

7、生的身心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他们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他们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都在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影响。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任何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是完整的人,他们不仅是具有进行新城代谢的生理生命,而且是具有精神、意识和社会性的价值生命。生命的完整性要求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内容上包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形式上包括知情意的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全面性, 用整体的、全面的教育开发学生丰富的潜能。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是具有文化意义的人以学习为主,这是学生质的规定。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承担多种

8、角色,但作为学校中的学生,他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人,是个受教育者,学习是他的主要任务, 这是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特点,规定了学生的行为方式,赋予了他们接受教育的社会责任,以及不断地促进自身发展的愿望和责任。体谅模式的几种观点:()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是教育的重要职责。在道德教育中应对学生多关心, 少评价,教学生学会体谅与关心,使学生领悟体谅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并在关心人体谅人中活得快乐。()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重视学生成熟的人际

9、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教育即学会关心。道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在引导学生关心人、 体谅人的人际意识中,重要的是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的道德表率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a.传递 -保存文化:是教育最基本的文化功能。社会通过教育将前人所积累的社会生产经验、伦理道德规范和科学技术知识有计划的传递给下一代。正是由于教育活动,人类的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承接下去而不致中断。b.传播 -丰富文化:教育作为传播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就具有了丰富文化的功能。教育使人学会更好的进行交流,并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吸取益处,在文化交流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日益发展的相互补

10、足的关系。c.选择 -提升文化: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和教育本身的特性进行的,文化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作用。d.创造 -更新文化: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心理意识,他们分别构成文化表层、中层和深层结构,文化诸层面的变化与教育密不可分,而尤以对深层结构的影响为甚。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与作用(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人的个性差异。3、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阶段和过程,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条件,才能为学习知识提供可能。4、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但遗

11、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它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发展。(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1、不同的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制约作用。2、环境与人的发展差异。相对于遗传素质来说,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具有决定意义。3、环境与人的发展方向与水平。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一生下来就必然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交往,周围人的思想、观念、习惯、风俗等必然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环境不能决定一切。人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需要等对环境作出反应,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不一样,其发展结果也不同。(三)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从来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对环境进行改造和选择。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3、遗传、环境、教育等只是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在于个体本身。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不停地进行探索,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次是由于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因素,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集中反映在教师对教育教学原则、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 运用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